长安九十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伯温越发的觉得朱棣妖异,自己多年来没有遇到如此聪慧又心思通透的人了。尤其是对朱棣那种举一反三,看问题即能看到表面又能看到本质的思维能力很和自己对脾气,于是便迅速做出了决定道
“四公子,每每说话看问题偏僻入里,乍一看很神奇,可是经过一番解释又很平常,不觉得有什么,这才是公子神奇之处,人常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然而是在公子这里却用童真之言反其道而行之但又行的如此恰到好处,让人既不觉得卖弄,也不觉得反感。虽有时思维跳脱,反而让人感觉真心实意。”
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朝着朱元璋一拜“请主公准许基教导四公子,基定会倾囊相授。”
我的个乖乖朱元璋都惊了,当年自己请刘伯温出山辅佐自己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来虽然刘伯温给自己很多行之有效的计谋,但刘伯温自视甚高,很少会表现如此性情,想到这里朱元璋都有些嫉妒了,只是一瞬间就想到老大,只怕当时老大的感受和自己一样吧。
不过转念一想又有些得意,你刘基不是清高吗?还不是被我儿所撼动,由刘基教导小四儿确实是相得益彰。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基此人务实不务虚,这样将来小四儿也会成为世子的有力臂助。
朱棣此时内心也是澎湃无比,后世常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对于这个才智兼备又刚正不阿的旷世能臣也是非常的好奇与崇拜。
只见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小四儿,还不快拜见先生。”
朱棣赶忙起身行弟子礼“学生拜见先生“。
就这样两人的师徒名分算是定了下来,刘伯温加入朱元璋的阵营算是比较晚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了解,当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刘伯温这才开始崭露头角。
从此刘伯温在朱元璋阵营里面的声望才开始提高,而且刘伯温做事极为认真,重视法纪,嫉恶如仇,从不拉关系攀交情所以大家对他也是敬重颇多。
此时徐达和常遇春心里也是赞叹连连,此子聪慧如妖再加以名师教导日后必成大器。
从第二天开始朱元璋就在刘伯温营帐旁给朱棣安排了个单独的营帐,方便师徒两个人交流。
第二天一早朱棣就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此时大帐中刘伯温看着给自己行完弟子礼的朱棣说道“你认为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棣试着说道“人、粮、钱”。
刘伯温摇摇头“那只是表象,试着往深处想想”
朱棣思考了一会说道“名,师出有名。对吗?老师。”
刘伯温笑道“对了,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驾驭军队就像驯服野兽,而名就是套在这只野兽身上的枷锁,若出师无名,军队就不知道为何而战,慢慢的只会变成杀戮的机器,到最后就会反噬自身。
第二就是法,在军中依律杀人为法,无故杀人为罪,军队往往就是杀人的利器,但杀戮会泯灭人的本性,使人对于生命变得淡漠,驾驭军队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军法,让士兵和将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
第三则是情报,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不了解你的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不知道敌军的位置人数就不知对方下一步做什么……等等,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更应该说兵马未动粮草与情报共行。剩下的才是那些人数啊、猛将啊、兵法啊等等。”
朱棣认真的听着刘伯温的话不断地点头思考。
刘伯温接着又道“但大帅与你是不同的,大帅那会谁要是跟他讲这个,马上就会被叉出去,因为那会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壮大,我们的士兵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将领也越来越多。因此你的起点就会很高,而大帅的意思也是要让你走上统帅的这条路,而且这会你就像个白纸,所以这第一课就是先要给你描绘一个大的框架。
但是,框架搭完了,你还要给里面填东西,所以你的路是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懂了吗?”
朱棣恭敬地说道“学生明白,谨记先生教诲。”
但是你现在年纪还小,所以在你束发之前大帅应该不会让你亲自统领军队,随意这段时间是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为师会让你随军而行,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切记多观察多思考,少发言。
“老师,觉得对的也不能说吗?”
“可以说,你比同龄人要聪慧心思也通达,但要记住拿不准的最好不要当所有人的面说,可以私下与大帅和为师说。这世界往往不是一潭清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希望你不要忘记。”
“好的,学生记下了。”说完去端了杯茶放在刘伯温面前说道“老师徒儿想问您一个问题?”
“哦,你说”刘伯温拿起茶杯喝了口茶说道。
朱棣当下就问出了心中一直想问的问题“老师,您能预测未来吗?您见过神仙吗?您会呼风唤雨吗?您觉得世界上真的存在仙人吗?还有这夜观星象真能看出灾祸吗?……”。
刘伯温手一抖差点一口茶没喷出来“停、停、停,你这小子思维怎么这般跳脱,这世界哪有什么鬼神,都是别人为达目的而借用的手段罢了。
至于其他的都是看的书多了,阅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慢慢的你觉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善于总结这样的规律你就会推断出事物的发展方向。举个例子,你看就说这预测天气,田里耕种几十年的老农也会预测天气,他是神仙吗?他就会呼风唤雨?”
朱棣一听,得,没戏都是后世杜撰的。于是赶紧道“那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伯温听完后一拍大腿“对,就这这个意思,总结的十分精辟。但这一般规律为何要加‘一般’二字?”
朱棣答道“因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妙呀,哈哈,妙呀,好好好。”刘伯温大笑道“以后我们师徒要多多交流。”
朱棣笑道“好的,老师,那学生先告退您忙,您忙。”
刘伯温还在回想刚刚的对话“奇哉!怪哉!怎么觉得有一种师徒变好友的感觉,是我的错觉吗?”
朱棣退出大帐自嘲道,我真是氛围调节小能手,看来自己得回想回想前世的哲学理念了,整理整理。哈哈,不然还真怕老刘给自己整天搞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枯燥,乏味,受不了。
等平江打完自己再表现表现,就要着手开始自己的计划了,第一,搞钱,没钱办不成大事,干啥不要钱。做生意,赚大钱,这样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民间情报系统,到时候收养孤儿加以培养,能做官的做官,能赚钱的赚钱,各施其材物尽其用。
第二,培养自己的亲卫,这些人将来有人会是自己的亲信将领,有人会是军中情报头头。不至于自己到了北平两眼一抹黑,以后自己可是要出征蒙古的没几个信得过的人可还行。
第三,为国家办大事,用前世经验让大明少走弯路尽快恢复经济,民生。这样才有人脉,不至于出现最坏结果的时候没人帮助自己。
第四,系统是个好东西,要尽快用,怎么用,当然是拉一批打一批,要做事必定会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往死了刺激他们,这样不就有源源不断的进账了。
嗯,计划就是这样,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