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九十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奉天殿这还是朱棣第一次来,自从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修建宫殿了,毕竟是建立政权了。早在半年前奉天殿已经投入使用了。现在的这几个殿宇还被称作王宫,不久后就会成为皇宫的雏形。奉天殿其实是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用,非常的宽阔巨大。现在就这几十号人站在这里也是显得十分的空旷,风一吹还冷嗖嗖的,毕竟现在王城初建也没那多讲究。
宣读完了处理张昶的事后朱棣知道到自己了,于是朱棣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宣纸走了出来,这张宣纸图文并茂,详细的阐述了味精的制作原料和制作方法。躬身拜道“儿臣拜见父王,此图纸上记载的就是名为味精的佐料。”说完旁边的侍卫就接接过图纸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以后就说道“此物定位国家专营,作用于盐相同,那就交给盐运司管理。”
此时盐运司主官也是赶紧站出来“臣领旨。”
这时朱棣也是赶紧道“年底别忘了那二成利润哦。”
此时众人也是不禁一笑,但也是羡慕的不行,两成利润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
下官国子监学正李克正有事启奏“臣听闻,四王子近几月以来从不去白虎殿进学,而其他王子都在刻苦学习,四王子年纪尚小,应当已学习圣贤之道为主,此时却满身铜臭满口利益,长此以往怕是对四王子成长不利,还请主上重视加以教导。”
朱棣一听特么的找茬来了,此时朱元璋也不好说话,也不应该说话,说了就是袒护因为自己一直强调对于自己儿子们的学习要重视,若是现在辩解这不是打自己脸么,所以朱元璋只是淡淡的看着。
朱棣一看还得自己来,于是上前“本王子生于战乱,6岁之前一直跟在母亲身边受母亲言传身教,母亲生活简朴如今王府后院都是自己种的菜和粮食,母亲常常对我们兄弟几个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如今你们虽然贵为王子仍要懂得节俭,父亲赏赐的金银珠宝母亲也都常常散于阵亡将士的家人。我们兄弟包括父王平时穿的的衣服也大多处于母亲之手,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此难道不是圣贤之道,如今天下战乱已久百姓流离失所,之前随父王破苏州张士诚,亲眼看见城内百姓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大多数孤儿没人照看,因此自己在苏州开设孤儿收容所,以收容濒死的孤儿,但是做这些没钱能办成吗?
所以思来想去不能只是伸手要钱,父王母亲多教导我们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因此靠着父王赏赐的银钱开了一大一小两间店铺,赚了些许银钱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收容流浪孤儿,我不偷不抢,发现的致富之源献于朝廷拿回该有的回报不过分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今即将收复北方解救被蒙人奴役的汉民,那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嗷嗷待哺的流浪孤儿,不知建多少收容所,我要的那是些银钱吗,那是他们的生命。
说我满身铜臭满口利益,我可曾骄奢淫逸、生活奢靡。”
朱棣说的戚戚然,朱元璋和百官听得也是相当的动容。特别是听到马皇后还亲自种地种菜,为朱元璋和孩子们缝制衣物也是心里佩服。
朱棣看着差不多可以放大招了“李学正,你如此评价我可是觉得我父王母亲对于我的言传身教很失败,还是觉得我受不到父王母亲影响?”
李学正听完大惊失色,这不是找死吗连忙跪下对朱元璋跪下对说道“主上,下官不是这个意思,请主上明鉴,下官只是……”。
朱棣打断道“只是为我好?”
李克正赶紧接话道“是是是,四王子说的是,下官拳拳之心,还请主上明鉴。”说完又开始叩头。
朱棣接着说道“有句话叫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不曾了解我,也不曾知道我做些什么,就断章取义把我的一切定义为满身铜臭只会计较利益,这是你一个学正的操守吗?”
李学正此时也是后悔呀连忙解释道“是下官口不择言,请主上和四王子赎罪。”
朱元璋看着李克正淡淡的说道“身为国子监学正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当以身作则,切勿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李克正赶紧说道“是,下官谨记王爷教导。”
朱棣又说道“《论语·先进篇》说到因材施教,我的老师是刘伯温,难道我老师不懂得如何教于我么,他老人家的才华是不如你还是学问不如你。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李学正你觉得呢?”
听完朱棣的话李学正此时说什么都是错的,他没想到朱棣小小年纪思维如此缜密,辩的让他哑口无言。李克正此时马上晕倒,也只有这样才能稍微的挽回一点颜面。
众人看见李学正晕倒也是替他松了口气,再看向朱棣更加的惊骇。
此时刘伯温也站出来说道“臣刘基教导四王子近一月从不敢懈怠,四王子聪慧异常。臣每次与四王子交流也是受益匪浅,因此臣不敢不尽心,可有人要是觉得刘基不配可以站出来,不必藏头露尾惹人耻笑。”
底下的李学正心想彻底完了,自己真是鬼迷心窍了啊,这下子仕途算是完了,唉!接着装晕吧。
朱元璋宽慰道“刘基不必动怒,此等碌碌无为之辈不配担任国子监学正一职,革去官职回乡里吧。来人,拖下去。
好了,小四儿退下吧下面没你什么事了。”
朱棣说道“父王,孩儿告退。”
说完转身对着刘伯温眨眨眼睛,没走两步就看见李善长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好像云游仙外,朱棣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还不是你们淮西集团搞事,于是大声道“李相,您吉祥。”
这一声把李善长吓一跳,看着李善长朱棣接着说道“李相呀,你说你家的狗不听话怎么办呢?”
李善长看着朱棣说道“本相家里没养狗。”
得,还真是人精,不踩雷。
朱棣道“哦,那就是野狗了,这野狗真是的,不仅难训还喂不熟贪得无厌,稍微闻点肉香就往上扑,完全不顾忌原来的主人,还喜欢抢邻居家的东西,真是该打。唉!”
身后传来朱元璋的声音“还不快滚,磨磨蹭蹭什么。”
朱棣一听马上迈步快走嘴里哼道“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此时朱棣这么明目张胆的指桑骂槐就不怕被报复,毕竟朱棣啥都不是,但是朱棣还就真不怕,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年纪小,被人主动针对谁还没脾气了,二是因为这时候只要不得罪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等这几位头头,其他的人此时还真不敢怎么样。
这时候场上大家心里都明的跟镜子一样,就一件事情反映了大家表面和谐其实都有各自的团体利益,现在已经有雏形了,徐达、常遇春超然独立于外,李善长的淮西体系、刘伯温的浙东体系、其他外来体系。
此时朱棣刚出奉天殿还没走多远,朱元璋身边的亲卫大虎就说道“四公子,大帅让你去偏殿等他。”
朱棣表示知道了就带着大拳去了偏殿等候。
此时奉天殿上,李善长也是心中愤然,当日他明明确确的告诉诸将不要轻举妄动,隔岸观火就行了,可是一些将领就是眼皮子浅,就像那小娃说的一般,如野狗闻肉香无所顾忌,真是让他头疼。
而徐达也是不言不语的,超然物外。但是也是感叹这娃也是个火星子一点就着,每次说话都意有所指,也不知道哪句是替朱元璋说的,哪句是纯粹的小孩子气话。本来还想让自己的长子和朱棣亲近亲近,这一看还是算了吧,看看常茂就知道,当打手得命,自己长子正人君子,怕是待久了容易学坏而且也不能走得太近毕竟世子这方面也不能不考虑,常茂已经朱棣联系了,那么他的儿子便不能在参与进去,不然世子怎么想,王爷怎么想。虽然他也挺欣赏这孩子的,但是还得看看情况再说吧。
常遇春就比较气愤了,他听懂了朱棣的意思,特么的自己儿子还在被调查,这伙杀才就敢抢东西,现在为了利益都不顾自己儿子,那说不得那天就对自己也能落井下石,哼!还是徐达看得透彻,早早地与这些人保持距离,看了徐达一眼,感慨道真是老狐狸。
此时常遇春也是下定决心,彻底的保持超然,不参与任何利益团体,紧跟朱元璋的步伐,那就非常的稳妥,其余都是浮云,还是徐达这老阴货看的透彻,怪不得大帅喜欢什么事都与他和刘伯温商量,这货真是聪明人。
朱元璋此时也不废话说道“今日午后,于戟门外犒赏平吴将士各部参与平吴的将士要准时按照礼部人员安排到场。”
百官躬身道“下官谨遵王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