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286章 恩科【1 / 1】

唐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上只说了提亲,筝儿没有及笄,成亲也还早呢。”

“可定了亲,就是人家的人了,去的地方又不一般,以后还能见几面?呜呜。”

她想起嫁人后的种种心酸,忍不住哭了起来。

“娘,就算去的地方不一般,可妹妹是一般人吗?您若是想见她,总是有办法的,这世上,就没有她办不到的事。”

林阮的敬仰之心犹如滔滔洪水,不论什么难事,到了妹妹手里,那都不是事!

“那也是!是娘想偏了,”

华氏破涕为笑,又想到明日王爷要来提亲,一下子又慌了。

“您这会着急了?放心吧,我爹和孙叔去办了,听说找了两个官媒。”

待燕王登门,林家才知道自己多虑了,人家压根没用皇家那一套,走的可是正经的古礼。

也就是所谓的三书六礼,因为媒人来头太大,竟是并肩王亲自上阵,所以前面的纳采、问名、纳吉一次都办了,环节很快到了纳征和请期,

聘礼摆放了一院子,不知掏空了皇宫多少仓库,最为显眼的是一对夜明珠,林筝知道,那是阿城自己的东西。

为了此事,燕王还去了一趟忠王府,忠王这次没有被弟弟连累,他已经感激不尽了,一听能够破财消灾,立马打开了密室大门,让他自己去挑,出多少血他都认了。

因为义王被关进了大牢,忠王正在想尽办法捞人,要想救出弟弟,第一个要巴结的就是皇上啊。

此事在朝堂掀起了轩然大波,可了不得了,皇帝竟然向一个农女提亲!好吧,人家现在是县主,可再怎么说,那也是泥巴地里出来的!

“皇上啊,这礼不可废,并肩王那是国之柱石,怎么能去做媒呢,您要三思啊,国母不是谁都能当的,您一定要三思啊。”

阿城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沉的,一双俊目俯视着殿下,这帮子老朽,天天给他出难题,各式各样的都不带重复,现在还想束缚他的人生,这里谁才是皇帝?三思,三思个屁!

“她救过朕的性命,当年父皇封她为县主时,就已经定下了婚约,七皇叔出马只是走个过场,各位爱卿不必激动。”

本皇娶老婆,要你们多嘴?!

比他脸色更阴沉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国舅苏大人,自从阿城继位,他也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很想继续扩大苏家的权势,最好的法子就是再出一个皇妃,

当然,现在可以想的更美,那就是出一个皇后。

就算母亲碰了壁,可皇上一天没大婚,他们苏家就有希望,何况,他现在如此倚重自己,各位同僚再加把火,不愁女儿进不了宫。

可他万万没想到,皇帝外甥来了这么一手,林姑娘是不错,他其实也考虑过,进宫封个妃子,可她不是年岁小嘛,对呀!据他所知,似乎还没有及笄呢。

“皇上,您初登大宝,要尽快生下子嗣,才能稳定人心,稳定大位呀,林姑娘虽好,可她年纪太小,不能立刻成婚,要不,您另选一位皇后。

等那孩子成人,再封为妃子吧,哪怕是贵妃呢,也不算委屈她。”

底下轰然叫好,阿城快气炸了,没等他说话,燕王先变了脸。

“苏大人出的好主意,你将本王放到哪里了?这大媒可是我,六礼走了一大半,就差请期和迎亲了,你现在跟我说,另选皇后?

这不光打了本王的脸,也抗了先皇的旨,是你一个臣子该做的吗?”

他对苏家早就不满了,一个吏部尚书,就算帮过皇上,可贡献远不及小丫头大,别的他不知道,平定南疆和攻下光城,都有她的功劳,还有皇上的救命之恩。

哪里轮得到苏家摆谱。

“王爷此言差矣,皇室子嗣凋零,继承人就是最重要的事啊,皇上已经成年,早日立后才是大兴的福分。”

燕王不想说话,年龄是硬伤,他昨日还跟林家商量呢,可人家咬死了,请期必须在及笄之后进行,要足足等上一年多,生孩子更是不可能了。

他其实也跟皇侄商量过,先封几个妃子,可那小子不干,他有什么办法?

大殿上吵的一塌糊涂,终于,国子监的俞大人站了出来,

“臣有本要奏,下个月的恩科大家也讨论一下吧,不要只盯着皇上的后宫,陛下未及弱冠,圣体又很强健,子嗣是迟早的事,现在选拔官员才是第一要紧的。”

这话一下说到了阿城的心坎上,燕王也松了一口气,一旁的武官早就不耐烦了,立刻出声附和,俞大人号称大儒,在文官里面也很有声誉,目前任职国子监监正。

“俞大人问的正好,此事原本是苏大人负责,朕瞧着他太忙了,也怕累坏了他老人家,就交由你和明大人负责,早日拿个章程出来,天下学子也好心安。”

负责科举不是一件小事,谁负责这一科,就是所有上榜学子的恩师,古代官场拉帮结派很严重,不亚于宗族势力的危害。

苏大人脸都绿了,可俞大人的威望比他还高,负责此事也很正当,而他也确实没上心,最近都在想着,怎么得到皇后之位。

“臣领命,可,只有我和明大人,人手还是不够,我想再举荐一个人,张白山,曾在齐安州青县任职,正好任期已满回京待命,他为人正直,才学也不错。”

“俞大人,你这还没上任呢,就开始徇私舞弊了,那张白山是你的学生,我说的没错吧。”

阿城一听青县,心里便愿意了,听小丫头说过,青县县令她以前认识,为人应该不错。

“虽说任人唯亲要不得,可此人不过是俞大人的学生,履历我看过,百姓风评不错,先试用一段时间。”

如此一打岔,再也没人提后宫了,户部又开始哭穷,兵部也要粮要钱的,只有吏部新任侍郎不吭声,

其实他也闹心,苏大人进了内阁,似乎侍郎也没撒手,部里大事小情的,都去请教人家,自己就是个摆设吧。

可人家是正经的国舅,他也不敢说什么,只好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