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劫道【2 / 4】

烽火戏诸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概就像大骊边军说的,读书人有没有风骨,给他一刀子就知道了。蔡玉缮显然风骨不多。

如今大骊王朝地支十二人。除了最后加入的武夫周海镜,其余都是崔瀺挑选而出。

宋续,卯。金丹境瓶颈剑修,大骊宋氏二皇子,宋赓的同胞弟弟,公主宋连的二哥。

袁化境,子。元婴境瓶颈剑修,上柱国袁氏子弟。

他们脚下的道场、城镇、山头,各自显化出一个地支的文字。

先前陈先生跟他们“谈笑风生”,由于双方都懒得使用心声,所以他们听得真切。

殷绩主动提及那桩秘法之时,韩昼锦和陆翚几个,都有些神色古怪望向身为大骊皇子的宋续。

宋续没好气道:“退一万步说,陈先生真要如此作为,掌控大骊国祚,我能说个不字?”

余瑜以心声笑问道:“赶紧的,老规矩,算一卦,看看大致的凶险程度。”

她得到的答案,比较简明扼要,“对方没有虚张声势,的确是头十四境鬼物。”

小和尚双手合十,佛唱一声,“求佛祖保佑保佑,弟子明儿就去庙里捐香油钱。”

自从宝瓶洲率先提出了“武评宗师”的说法,整个浩然天下就风靡一时了,有样学样,各洲有各洲的榜单。

只要跻身武评宗师,就会身负一洲武运,毋庸置疑,已是浩然共识。

但是练气士想要说自己身负某国、尤其是某洲的气运,却是比较微妙了。

实在是数量寥寥,例如帮忙扶摇洲破了天荒的一洲道主刘蜕,或是拥有一把“扶摇”佩剑的金甲洲剑仙宋聘,都是当之无愧。

卧虎藏龙的宝瓶洲这边,明面上至多就只有两位,千年以降,宝瓶洲第一位以纯粹剑修跻身上五境的风雷园魏晋,书简湖的野修刘老成。此外任你是云林姜氏家主,神诰宗天君祁真,甚至是已经证道飞升的曹溶,谁敢说自己是个有气运傍身的?

就算别人都是如此说,他们自己也不敢认。

好像只要谁一认账,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和定数的大道就要算他们的账。

只因为他们既然运势已然不错了,何必再去赌个缥缈账簿上边的盈亏?

可是大骊王朝的地支一脉修士,若说他们个个身负一定的宝瓶洲气运,却是货真价实,何况他们去过陪都战场,验证过了,确是事实。既有实打实的战功,他们也就不怕被“算账”,当然,一手打造出“宝瓶洲地支”的那头绣虎,也由不得他们畏畏缩缩,占了天大便宜,还敢出工不出力。

昔年,举一国之力即一洲之底蕴,向他们倾斜了不可估量的大道资粮,绣虎不怕他们吃撑了,只怕他们吃不饱。

悬有一块“戌”字腰牌的余瑜说道:“国师给我们安排的大考开始了。”

改艳妩媚笑道:“不曾想碰到个同道,这要是斩杀成功了,可是大补啊。”

他们的教拳之人,有位居武评四大宗师之首的宋长镜,墨家游侠许弱传授过剑术,大骊王朝旧山君秘传望气之术,还有封姨经常与他们传授一些稀奇古怪的旁门左道,至于大骊宝库里边堆积成山的灵书秘籍,更是任由他们自行翻阅修炼。

昔年大骊铁骑南下,收缴、整理了无数的山上道书,或是各家仙府门派祖师堂秘藏的真迹,或是奉命主动送来的抄录本,说是一座书山,毫不夸张。

杀地仙杀玉璞,他们是极为娴熟,杀顺手了的。

只是尚未有过阵斩仙人、挑衅飞升的经验。

不过他们在陪都战场上刺杀妖族,当时大骊地支不过是初建,余瑜几个年纪最小的都还没有加入,要更加名不副实。

所以地支一脉,当时不管是属于那座山头的,都很骄傲,别说是大骊京城,觉得就算在宝瓶洲任何地方,他们足可横行。

于是只缺了位纯粹武夫坐镇阵眼的十一位修士,在大骊京城有过间隔很短的三次“经验”,结果都是碰上那位“陈先生”。

天地中央,殷绩以心声提醒道:“蚬,肯定拖延不了一刻钟的,那个姓陈的,是出了名的后手极多,鬼精鬼精的,你注意抓紧破阵,不可托大。”

高大鬼物点点头。

这座遮天蔽日的道场,便是她以无数青丝覆盖而出,最为鬼气森森,压胜的对象,便是所有活物。

宛如一只倒覆在桌面上的斗笠盏,罩住了陈平安和大骊地支一脉。

蚬现出一尊高达万丈的巍峨法相,将鸠占鹊巢的皇帝殷绩和替死鬼的皇子殷邈一并收入袖中。

十二个文字,在道场边界熠熠生辉,如一轮轮明月升空,清辉与那墨色犬牙交错,相互撕扯起来。

也不见那头鬼物如何出手,一个大圆圈之上,便依次响起十二个爆竹炸裂的声响,蚬竟是瞬杀全部地支十二人?

殷绩在那袖中作壁上观,一旁皇帝容貌的皇子殷邈,瞧见这一幕,他倍感意外,如此简单便解决干净了?

他亲眼看到十二位地支成员肉身悉数化作齑粉,绝非幻境。

只是不料下一刻,就在原地,十二人便恢复原貌,皆是神色如常,相互间以心声言语沟通,各司其职,着手开启第二座大阵。

蚬好像早就猜到了是这般结果,这一次出手更加气势磅礴,十二处私人道场附近黑云滚滚,如墨蛟翻滚,各自负责绞杀一人,掀翻一座道场。

十四境鬼物在开辟出的自家道场之内,运转本命神通,还是毫无悬念的碾杀对方,毕竟他们连一位上五境都没有。

只不过比起第一次的势如破竹,此次连杀十二人的耗时,好像略显久了点。

一位修士神色镇定,伸手从袖中摸出一把打磨成珍珠形状的金身碎片,放入嘴中细细嚼着,好似吃那盐水黄豆,嘎嘣脆。

余瑜问道:“还行?”

他神色淡然答道:“很行。”

他叫隋霖,寅。

隋霖是一位精通阴阳五行、青乌堪舆的修士,他不可谓不天赋异禀,能够不假外物,便可逆转小天地之内的一段光阴长河,这是一桩神授似的天生本事。只不过此举,确实过于大逆不道了,很容易就会遭了天厌,天劫在明,天厌在暗,前者会在修士欲想破开大瓶颈之时彰显,后者却是无处不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抽冷子,给修士来那么一下。尤其可怕之处,是天厌一多,便是传说中的天殛。

所以隋霖想要施展这门神通,禁忌极多,代价极大。如果不是被崔国师领进了地支一脉,地仙境界的隋霖,至多全力使用一次,就该导致长生桥崩碎,沦为废人一个。

隋霖只是在古籍上看到这个触目惊心的说法,不是很能理解,他更不想理解,最好这辈子都别理解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了。

就像老话说的天无绝人之路,崔瀺帮他找到了一条避灾的法门,就是吃那些金身碎片,好像假冒成一尊保持肉身的神灵。

此外只说宋续两把本命飞剑之一的“驿路”,就能够让他们十一人一起帮助隋霖均摊伤害,共同承担大道反噬。

所以说地支一脉十二人,真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同道”中人。

他们十二人结阵,此刻何止是心意相通,大道息息相关,陆翚清晰感受到此人的怒火,笑着打趣一句,“骂人也不知道学学珠玉在前的陈先生,一点嚼劲都没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