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65章 流氓清官9【1 / 1】

涂涂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千钧一发之际,还是煤老板顶用,一口咬在刺客颈部大动脉上,鲜血飙出,刺客倒地哆嗦几下。

卒!

小插曲结束,侍卫这才姗姗来迟,看见地上的狼藉,一群汉子跪了一地。

“卑职监护不力,让大人受惊,还请大人恕罪。”

他们只是不想打扰南黎的好事,所以才避得远了点,谁能想到歌女里竟然有刺客。

南黎忍痛道:“得了,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赶紧去叫大夫,本官手疼。”

有了这次遭遇,南黎一时半会儿也不敢乱浪了,休整几日,颠颠回京述职。

早朝上,威屈帝不仅免了南黎的跪拜礼,还不吝嘉奖道:“南爱卿清剿流寇立了大功,今内务府总管请辞,联欲任命你为内务府总管,替联料理皇家财政,你意下如何?”

“固臣所愿也。”

国库和皇帝私库是分开的,国库由户部管理,皇家私库由内务府管理,威屈帝这是把南黎当成了自己的大管家。

上任第一天,南黎就被内务府账本上的赤字扎得眼睛疼。

后宫嫔妃的工资以及赏赐大臣的银子都从内务府出,这皇帝表面上九五至尊,实际竟然一肚子饥荒,穷酸一个。

威屈帝也是着急挣钱,草草翻阅了几本奏折后就迫不及待拉着南黎去了皇庄。

“老师这个用盐矿提炼精盐的法子甚好,有毒的盐石经过几道工序的提炼,竟能做出比海盐还好的精盐。”

“这些死囚犯在皇庄里两班倒,如今皇庄和内务府的盐加起来已有上万斤,盐业衙门可以开业了,老师可得帮联多多挣钱。”

在商业发展起来之前,盐税是国家重要收入来源,盐作为战略物资更是尤为重要。

大金国近几十年普遍缺粮,先帝就把盐的生产和零售权力交给商人,以换取金银粮食。

盐商只需要交付足够多的粮食和钱财就能从各个封疆大吏手中换取盐引。

任何政策都有漏洞,盐引政策一下达,朝臣勋贵就看到了挣钱大计。

权钱交易,威逼利诱,巧取豪夺各种手段轮番上阵,最后盐引就被集中到了少部分位高权重的人手中。

时间一长,他们就有了垄断食盐市场的能力。

垄断者为了自身利益会做什么?限制产量、抬高价格。

最后,垄断利润转移给了垄断者,而老百姓却连盐都快吃不起了。

呵!不就是搞垄断吗,看谁垄得过谁。

大金国食盐制造都是以海水为原料,实行海滩晒盐,这种生产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产量低,且海盐运往内地还要路费。

而用盐矿提纯精盐,生产周期短,出盐率高,现做现卖。

用矿盐对付那些海盐商贩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但,皇庄的产量不够啊。

“陛下,皇庄这点产量还是太低了,依微臣之见,如今灾民众多,不用就太浪费了。咱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第二日,新科状元就跟皇帝最信得过的公主去了某灾区。

以工代赈,灾民干活,朝廷不仅给饭吃,还发食盐。

这个年代,食盐和大米是硬通货,有了食盐,灾民就可以去换大米,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把盐矿提炼成精盐,换而言之,他们就是免费的劳动力。

当然了,这种坑人的做法肯定会被聪明人识破。

但也不打紧,直接跟普通工人说:这几个聪明人乱来的话,就会让你们失去这个能吃饱穿暖的工作。”

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就是正义的,打压几个刺头就能确保更多人的温饱,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灾民的加入,盐矿提炼精盐的产量就上来了。

筹备一段时间后,威屈帝在早朝上宣布了盐业衙门即将开张的消息。

闻言,索全等官员急忙规劝:“先帝定下盐引一策,陛下现在又要收回盐引,失信于天下商旅?如此一来,国家信誉何在?陛下信誉何在?”

威曲帝不悦道:“大金国虽然是联的,可联从没花过户部的钱,联后宫养着这么多人,内务府不想法子开源,你们让联喝西北风去啊。再说了,联也没说要收回盐引,盐业衙门的盐由内务府出。”

闻言,一众官员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皇帝也是穷疯了,他想挣点外快也无可厚非,就让他折腾吧,内务府那点盐,能卖几天啊。

于是,盐业衙门开张了。

售卖的全是没有异味的精盐,两百文一斤,是这个时代正常的盐价,却比市面上的盐便宜了一半不止。

衙门开业第一天,百姓闻风而来,十斤二十斤地囤是常态,五十一百斤的买见怪不怪。

衙门开业十天,有人插队采买,万两银票一拍,企图包圆买卖!

衙门开业一个月,官宦盐商大出血,哄抢精盐不眨眼,盼着衙门早歇业。

俩个月过后,内务府饥荒被填平,还多出几百万两现银镇场子,盐商终于发觉不对劲,区区内务府,咋能有这么多盐!

家里的钱都被换成了盐,而盐业衙门又是皇上的买卖,强取豪夺那一招根本不能用,真特娘的窝火。

某日,南黎一时兴起视察盐业衙门,好巧不巧就碰到一个糟老头子在衙门外嗷嗷哭。

亲民好官南黎立马上前询问:“糟老头子,你为何在此哭泣?说与本官听,若真有冤屈,本官哪怕拼上这官帽,也要为您求个公道。”

糟老头子被南黎的官服晃了一下眼睛,随即嚎啕道:“朝廷体恤百姓,开设这盐业衙门,让咱能吃上平价白盐!”

“可是这些贵人黑心啊,他们插队把平价盐买光!咱以后还得去他们的铺子买高价盐……”

旁边几个壮汉愤恨道:“努力小半年,却只够吃个把月的盐!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虽然是都托,但这演技还真是杠杠滴,瞧那眼泪疙瘩,都赶上黄豆了!

周围不明就里的百姓一听这种分析,纷纷了然,继而大怒,不要钱一样地谴责奸商。

正这时,一个购买了一万斤精盐的小伙子从盐业衙门里走了出来……

爱民如子的南黎自然要查一查这形迹可疑的小伙子。

一万斤盐,当饭吃都能吃好几年,正常人谁会买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