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7章 出兵函谷关【1 / 1】

永远不知有多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朕既承太祖基业,当兴国安邦。而今乱贼董卓以下犯上,意图扰乱京师。”

“封曹操为征西将军兼西征主将,徐晃为副将,吕布为先锋,领羽林军,并州军,魏武卒,共计六万军出兵函谷关。”

翌日清晨,章台殿内,刘辩在早朝刚开始时便直接颁布西征圣旨。

而曹操,徐晃,吕布三人也早已得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随着宣旨太监“王承恩”话音落地,三人纷纷出列。

“末将领命。”

王承恩是刘辩新召唤人物,随着张让赵忠等人的覆灭,他也被刘辩提拔起来。

这位算是历史长河中,众多出名太监中忠诚的代表了,否则刘辩也不会这么快提拔他。

随着逐渐掌握京师大权,刘辩的声望也在与日俱增。可以预见,如果他能扫平西凉军之患,则声望将会达到新高度。

面对这位少年天子突如其来的雷霆手段,众大臣俱是有些懵了。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董卓是他们在京师布局中极其重要的一步棋,他不能亡!

一位大臣出列,躬身:“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刘辩自然不会制止臣下畅所欲言,否则只怕几天后,这天下恐怕就会多出他乾坤独断,不顾法度的昏君之名了。

“准。”

“董卓及其麾下西凉军曾南征北战,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依臣看,他并非意图不轨,反而是心忧朝廷。”

很显然,这位大臣是袁家门生,这番话正是为了保住董卓这颗重要棋子。

袁隗作为袁氏家主,自然不会亲自站出来。这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的问题,也是以防不测,若是事不可为,他也能撇清关系。

这便是高位者之间的博弈,通常冲锋陷阵的都是一些小卒子。

刘辩闭着眼没有开口,手指轻敲桌案,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一定会有人开口,而且是皇党之人。以如今朝堂上的局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是天子与袁家之间的博弈。

若是连这么明显的问题都看不透,也没资格现在这朝堂上了!

“荒谬!”

“抗旨不遵,私自夺关,如此行径也能被称之为忠君吗?”

开口之人是曹操。

这一幕在刘辩意料之内,对方既然送来了投名状,自然会表明立场获取信任。

老曹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既然站了队,就要全力以赴,三心二意的人反而会被两边摒弃。

那大臣既然敢站出来,自然也是想好了说辞,面不改色道:“董刺史并非冒犯天子,而是担心有人挟持天子。为大汉计,故而陈兵函谷关,震慑宵小之徒。”

“哦?敢问吴大人,你以为这朝中是何人挟持了陛下?”

曹操说着,目光有意无意瞥向袁隗,暗示之意尽显无遗。

同时,经此一事后,曹氏家族和袁氏算是彻底撕破脸了,他正是要以此来向刘辩表明绝对立场。

袁隗面无表情,仿佛这场辩论与他无关。

“你”那位大人仓促应对,显然没有做足准备,很快败下阵来。

曹操继续道:“当日华雄以下犯上,董卓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吴大人却处处维护,莫非你是其同党?”

在他步步紧逼之下,袁隗不得不站出来表明立场。

“董卓目无君上,其罪当诛,老臣赞同出兵之意。”

这是弃车保帅的手段,将自身与董卓之事撇的干干净净,同时也是向一众袁氏门生,盟友表明袁氏立场。

事已至此,袁隗心知肚明,董卓这颗棋子是保不住了。除非对方能自主解决来自朝廷与西凉马腾韩遂的围攻,否则他的下场已经显而易见。

那位吴大人见袁隗表态,急忙道:“臣绝无维护董卓之意,只是不忍见大汉将士同室操戈。既然陛下已有决断,臣支持出兵之议。”

随后,其他大臣纷纷表态。

刘辩见对方低头,于是开口道:“既然众卿皆无异议,出兵之事就这么定了,退朝。”

早朝结束后,众大臣纷纷离去,曹操,吕布几人留了下来。

刘辩饶有兴趣的看着老曹,笑道:“曹卿,你今日做得不错,先记你一功。待你扫平董卓之乱,两功并赏。”

曹操不卑不亢道:“这是臣分内之事。”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一方重用,一方表忠心,尽在不言中。

刘辩点头,继续道:“此次西征你可有把握?”

这一战至关重要,如果输了,他这位新晋天子的威望将会受到沉重打击。反之,若是赢了,他的位置也就算是坐稳了,后面的计划也会顺利许多。

这也是他选择破格重用曹操为西征主将的原因,其实直到现在,刘辩也不敢确定曹操是真的想当大汉的征西将军,还是自立为王。

不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认为曹操纵然有异心,也绝不会是在这次西征。

一来,作为征西大将的曹操如果在这时候背叛,他在大汉的名望将会丧尽,因为这等同于公然挑战整个汉帝国。

二来,他没有兵权。

这次西征的六万大军,只有两万是吕布的并州军,剩下的羽林军,魏武卒,玄甲军都分别掌控在徐晃,杨再兴,李存孝手中。

刘辩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即使曹操勾结吕布反叛,三人也能稳住局面,全身而退。

而且,他不认为曹操和吕布会背叛,至少不是现在!

曹操听到刘辩的问题,沉吟片刻后答道:“函谷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且西凉军骁勇善战,想要正面攻破只怕不易。”

“依臣看,这次胜败的关键不在函谷关,而是长安!”

意思不言而喻,函谷关战场多半会是对峙局面,真正决定胜负的是马腾与韩遂的态度。

如果二人出兵,并且攻破长安,则战场局势将会顺利逆转。不论是在哪个时代的战争中,后方与粮草都是大军命脉。

“若是董卓出关与你正面交战,又当如何?”

“臣愿立下军令状,若是董卓出战,不胜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