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章 两界倒卖开始【1 / 1】

南丐四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终于双抢结束了,这半个月的农活让陈圣这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少年黑了不少。但精神头却还不错,现在终于有空闲可以大展身手,开启两界倒卖了。

陈圣心头嘀咕,不知道这算不算两界倒卖?毕竟这并不是真的两界,而应该算是一界。算了,管他呢,我说是两界就是两界,抗议无效!陈圣暗自思索,这第一次去那边,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陈圣去翻出书包里的纸笔,开始记录。首先安全第一,柴刀或菜刀必带其一,谁知道会穿越到什么地方。干粮饮水也是必备之物,还得准备个大包。棉衣棉裤火柴也备上,万一那边很冷呢。虽然现在自己这里秋老虎还在,但有备无患,安全第一嘛。物资,自己身无分文,买东西不可能。问家里要钱也不可能,看来还是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啊!

以前自己和小伙伴们捉过黄蟮卖给过路的司机,那这次也只能是黄蟮了。看来还得小伙伴们帮忙了,毕竟人多力量大,收获更多。计划定下,陈圣撕下刚才写的那页纸,用合川火柴划燃点上纸烧了。毁纸灭迹后就出门去通知小伙伴们今天晚上去抓蟮鱼。

到了傍晚,几个小伙伴到陈圣家门前汇合。各自提着小桶,用竹片自制的黄蟮夹,带着手电筒朝村尾的水田走去。晚秋了,只有常年不干的村尾那一片水田还有水。旱田都干了,河边和池塘也可以去钓蟮鱼。且河边和池塘里容易碰到大家伙,而水田里就稍小一些。必竟水田里的黄蟮好捉一些。

到了水田边,八大金刚各自分开,每人走一根田坎。开始寻找两边水田里的黄蟮泥鳅,现在的黄蟮正是最肥的时候。陈圣一块田的田埂走完,只见到两条小的,小的一般都不抓,留着长大了再抓。转过一根田埂,继续寻找。再找了两块水田,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圣终于开张了。收获了一条一两大小的黄蟮,不错,继续。两个多小时后,众人收工回家,几人收获有多有少。王政伟今天晚上运气不错,收获最多,其中最大的条都三两多了,也是今晚抓的最大的。陈圣的收获也不错,处在第三的位置。

几人大概估了一下自己的收获,就都倒在了陈圣桶里。陈圣说了帮他们去卖个高价。第二天早上六点过陈圣就醒了,带着早就准备好的所有东西,意念看着脑海中呈现的三个亮点。这就是坐标点了,自己这边两个点,对面暂时一个点。必竟两个点更安全,否则万一回不来怎么办?右手提着桶,左手背包,心中默念进去。下一瞬间,又来到了破界珠里面。为什么是又?因为知道破界珠功效后陈圣可是进去出来,出来进去了n多次。只是还没去过对面。将装棉衣裤的包放珠里,看着那个代表对面的点默念,走起。时空转换,再出现时,自己正身处一条宽阔的公路边。路上没什么行人,只有远处有两个扫地的大爷大妈。陈圣打眼四顾,见前面有无数高楼林立,于是便顺着路边朝前面走去。

陈圣边走边四处默默观察,到了高楼林立的地方,才发现这些高楼都是厂房。且绝大部分都是皮鞋厂,厂门口和楼面墙壁上都是些皮鞋厂厂名。看来这是个工业区了,到了工业区里,人就多了。随处可见摆摊卖早餐的,这种类可真是多啊!幸亏陈圣素来沉稳,毕竟是孩子头嘛。如果是其它小伙伴见此情景,估计要惊呼出声了。陈圣边走边看,真是看啥都想吃啊。奈何只能忍住,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不知道钱是不是一样的啊!况且即使钱币是一样的,自己也没钱啊。这些摊贩说话,有的如鸟语,根本听不懂,有的能听懂一点点。路过一对卖包子馒头的夫妻时,陈圣惊喜地发现这两夫妻说的话好象是贵州话,因为自己完全能听懂。连忙上前两步,到那男人跟前,问道,这位大哥,请问菜市场怎么走啊?这大哥抬头看了陈圣一眼,右手抬手一指,就顺着这条路走,不到五百米右手边就是双屿菜市场。陈圣心头一喜,真是运气,还怕远了不好找呢。谢过这位大哥,陈圣就向着大哥说的双屿菜市场走去。

走了没有多久,果然见着零星的有提着菜的人走过。陈圣来到菜市场,就见一建筑上写着双屿农贸市场。里面有很多卖菜卖肉卖鱼的,外面应该是地摊,也有很多人在摆摊。陈圣进了建筑里面,寻到卖水产的地方,开始打探各种鱼类价格,当然重点是黄蟮的价格。

得知黄蟮的价格分好多种,各种规格价格不同,养殖的和野生的价格也不一样。目前养殖黄蟮三十块钱一斤左右,野生的八十块钱一斤的样子。当然也要区分大小,越大越值钱。打探清楚,陈圣快步出了菜市场,寻了个没人的地方,打探了一下四方上下,确定没人。嗖一下进入破界珠内,提上蟮鱼桶又出了破界珠,前后不过一眨眼间。估计就算有人看到,也只会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陈圣再次来到菜市场,外边地摊位置上都快满了,只剩边上偏僻位置还有位置。陈圣干脆不去占位置,反正桶不大,干脆直接提桶在来菜市场的大路边,看到有人路过就吆喝两声。野生黄蟮,乡下来的绿色无污染野生大黄蟮。别说,还真有来买的。这个一斤,那个两斤,不一会就卖了七八斤。都是借地摊上一位大爷的秤称的。又成交了一份生意后,路边停下来一辆小轿车,一个胖子伸头问了句,走下车,看了看桶里剩下的黄蟮,问道,七十卖不卖?剩下的我全要了,你这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了。

陈圣看了眼这个穿西装打领带,年纪约三十多岁的胖子道,老板,这可不是挑剩下的。才刚开始卖呢,你瞧这个头也不小呢。全是野外天然生长了,大补着呢。何况一斤少十块,十斤少一百块。在老家工人需要干好几个月,农民更是壮劳力干一年都不定能分到一百块钱呢。怎么可能少,大不了卖的时间长点。陈圣死活不降价,胖子也确实想买。毕竟真正野生的黄蟮现在并不好买。

将黄蟮全部捞出来称了称,十斤零三两。八百二十四块钱,胖子把四块零头抹了,说有几条太小值不了八十这个价。说他吃亏了,陈圣也没跟他计较,收了钱开始顺路向工业区走去。边走边寻思,这钱不一样,带钱回去显然没用,得换成东西。还得好好打探打探这边的情况,多些了解。

再次来到卖包子馒头那对夫妻摊位前,陈圣要了两个包子一碗稀饭,边吃边听别人说些什么。这会儿已经七点钟了,来往上班的人挺多的,各摊位都围满了人。吃圣赶紧吃好,腾位置给别人坐。走了没几步,见走来一位卖报小哥,陈圣前去买了一份报纸。走到路边大树下蹲下来看起了报纸。

首先注意的就是日期,2013年9月8号。看来这里是三十多年后的世界,比老家那里好多了。先报纸全部翻了翻,发现报纸上好多好多招工的,乖乖不得了。要是老家有这么多厂招工就好了。把报纸全部看完,陈圣在工业区转了一圈。看到好多厂门口都写了块招工牌在招工,陈圣实在不能理解,怎么会有厂子天天招工?

要知道在陈圣老家,他们那里三个大队连在一起居住,没有一个厂。镇里好象也只有一个纺织厂,县里好象也没几个厂。关键是从来没有见过厂门口挂招工牌招工的。基本都是内部就瓜分名额了,就这样内部都还不够分呢。必竟能当工人吃商品粮,那可是高大上的事,嫁娶不愁了。大概转了转工业区后,陈圣出了工业区大门,再回身看了一眼。只见大门顶上写了一排大字,鹿城工业区欢迎你。从报纸上知道,这里是浙江省温州市双屿镇鹿城区工业园区。报纸上好多鞋厂的招工地址就在工业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