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芳不置可否。
他觉得钟会太乐观了。
孙吴君臣虽然处境不妙,却还没到俯首称臣的地步。
人都是一样,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在魏国大军没有能力直接攻克建业之前,他们是不会死心的,更不会束手就擒。总想着再搏一搏,或许还有机会。
这是一场实力与耐心的较量。
对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做持久战的准备。
具体而言,就是处理好汝南、颍川大族侵占军屯的事,恢复淮南、庐江的生产。
有粮有人,才能打持久战。
聊了几句闲话,曹芳将话题引向了正事。
钟会倒也不回避。
他认为,侵占军屯的事不必着急,还是慢慢来比较好。
原因有二:
军屯存粮缺额高达四成的原因很多,大族侵占只是其一,各地的将领贪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该区别对待。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严惩,会逼着他们抱团,甚至勾结在一起。
区别对待,才能各个击破。
此外,目前已有的粮食已经足够吃两三年。有这两三年时间,淮南、庐江得到恢复,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保证大军的攻应。就算汝南、颍川有事,也影响不了大局。
到了那时候,朝廷给了足够的缓冲时间,如果还有人不识相,就算施以霹雳手段,其他人也能理解,不会怪朝廷太严苛。
总而言之,这事不能急,也没必要急,急则生变。
曹芳虽然不完全赞同钟会的意见,却认可他的态度。
只要钟会支持他整治汝南、颍川大族,而不是站在对立面,其他的都好说。
再者,钟会的建议也有一定道理。
这事急不来,不能太想当然。
汝南、颍川的南面是大别山,西面是桐柏山,周边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真要逼急了,有人入山林为寇,与江东呼应,也是个麻烦。
他们商量了一番后,决定从已经被控制的军屯将们着手。
柿子挑软的捏,先处理容易处理的人,追回一点损失是一点。
——
两天后,曹芳收到了王昶的上书。
王昶自陈身体多病,不能再担任征东将军,请求致仕。
曹芳与钟会等人商量。
大家心里都清楚,曹芳就是不想给王昶立功的机会,以报他当初对朝廷的不忠。这没什么好说的,是王昶应得的报应,不杀他就是最大的仁慈。
因此,他们纷纷表示,军旅辛苦,既然王昶病了,再将他留在荆州不合礼待大臣之道,还是让他回洛阳养病吧。
曹芳顺水推舟,接受了王昶的辞呈,命王基以荆州刺史的身份代行征南将军,全面接管荆州军事。
征南将军府的相关人事一概如旧,暂时不做调整。
这件事心照不宣,就这么定了。
可是在是否要出兵进攻江陵,牵制孙吴荆州兵力的问题上,众人却发生了分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