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
张安平相信林楠笙会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个事实,虽然冲击很大,但林楠笙的神经坚韧是张安平确信的。
等渡过这最艰难的几日后,师生俩到时候再谈谈、交心吧,现在他手上要干的事依然不少。
最关键的任务是破坏美国人对新四军的援助。
事实上,张安平已经着手在做了。
去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因为种种错综复杂的缘故,远征军在缅甸折戟沉沙,一部抗令撤入了印度,一部则通过野人山回国——野人山也成为了中国军史上一个刻骨铭心的痛苦。
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未能保住为抗战输血的滇缅公路,导致中国失去了外援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和美国,开辟了一条从印度阿萨姆邦到昆明的空中航线,因为山峰起伏连绵如驼峰,故被称作驼峰航线。
大量的物资,开始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往了中国。
而在美国同意新四军的援助后,第一批物资也通过这条重要的输血通道,送到了昆明——组织方面准备的人手,立刻开始了行动,打算将物资送往新四军手里。
如果一切顺利,这些物资会经过一波又一波的中转接力,跨过千山万水,最终送到新四军的手里。
但……这只是一切顺利的情况。
事实是这些物资刚刚抵达昆明,根本轮不到组织的代表接手,就被扣押了起来。
并且在第一时间,就分到了国军的手里。
命令是张安平下达的。
而昆明的机场方面,面对中共代表的据理力争却一直在各种推诿,接连三批军援,都毫不例外的落到了国军之手。
为此,中共方面不得不知会美国人,希望美国人从中调停,制止国民政府这种无耻的行径。
美国人对国民政府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后,终于逼得国民政府让步,答应会让中共将属于他们的物资带走。
可接下来的事实是:
即便中共的人将物资接到,还没有出昆明就会被当地的军统用各种借口和理由扣押,然后陷入漫长的扯皮之中——总而言之,在张世豪的“英明”指挥下,这些物资根本就到不了新四军的手上。
张安平回到三战区后,就继续遥控指挥这件事,而这些所作所为全都被林楠笙尽收眼底——原本对张安平身份信了三成的林楠笙,在这一波操作下,又陷入了十成的怀疑。
张世豪,果然还是那个张世豪,他、怎、么、可、能、是、自、己、人!
那么,张安平是真的在破坏美国对新四军的军援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这件事张安平不干,以军统的体量,有大把的人干,这样龌龊的手段,能想到的人多的去了。
而张安平这么做,自然是别有所图。
因为他很清楚,国民政府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军援进入新四军之手的——军援如果通过国民政府,新四军是不可能拿到手的。
而他要做的,就是将事情搞大,最后让美国人换一种方式。
但这番操作自然同样迷惑了林楠笙,看着张安平接连拦下了四次针对新四军的军援,林楠笙又急又怒,可他却没有办法——最好的方式是解决张安平,可林楠笙很清楚,自己拼上命或许可以将张世豪解决,但由此引发的后果会极其严重,组织上不会允许的。
但林楠笙的日子却因此极其煎熬,张世豪既然不是自己人,那他为什么要跟自己相认?
他到底在谋算什么?
这份疑惑,直到这天,被打破了。
一份情报被张安平交到了林楠笙的手上,同时还有一本书。
“按照这本书,将这段情报翻译成数字,交给三号。”
一二三号是对电讯科三名同志的编号。
这是张安平第一次通过林楠笙传送情报——事实上以张安平的记忆力,他根本不需要书便能将情报完全书写成数字,但他故意将这封情报交给林楠笙转译,自然是为了给林楠笙解惑。
林楠笙木木的接过情报和书,快速的看了起来。
情报很简单,就是一句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除此之外,后面还有一个数字:17。
面对这句诗,林楠笙迟疑了一下,还是出声询问:“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张安平跟他的接头,他自然不可能这么问。
但现在,张安平是“自己人”,让自己转送这条情报,他自然需要询问缘由。
张安平弄这么复杂,不就是等林楠笙这句话吗?
他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