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一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孙皇后御下平和,从来不做冤枉人的事情,李世民长年行军打仗,脾气难免急躁,后宫的人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好触怒了李世民。】
【长孙皇后知道李世民的脾气,她总是有办法平复丈夫的怒火。】
【有一次李世民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掉了,李世民迁怒养马的宫人,要杀了他们。长孙皇后要劝阻他,但是没有直接做,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
【她和李世民谈起了两人曾经共同读过的有关齐景公要杀马最后又没有杀的故事。】
【齐景公和李世民一样,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让他知道自己犯什么罪了再杀掉他。”】
【晏子对养马的人说道:“你为我们大王养马却让它死掉了,你的罪应当死;你让我们国君因为马而杀人被四周的诸侯听说了,你的罪过又应当死。”】
【最后齐景公让晏子放了他,别败坏了齐景公仁义的名声。】
【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这番话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养马的宫人也因此得以免罪。】
【养马人这样的宫人只是皇宫内苑里极其卑微的人物,但长孙皇后仍然以她的仁慈智慧照拂着他们,不因他们地位卑微而轻视他们的安危性命。】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宽和明理的女主人,宫内才没有任何冤屈。】
【唐太宗曾经对房玄龄说过:“皇后在各种政务政事上都能启发影响我,对我极其有好处。” 】
-------------------------------------
【太宗和长孙皇后情义深重,对于妻子的家族也十分恩宠。】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关系很好,又是皇后的胞兄,更是辅佐元勋,因此李世民把他当做心腹,让他自由出入皇宫内室,他的待遇是所有朝臣中的第一人。】
【李世民几次想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却遭到长孙皇后的反对,她觉得自己身为皇后,家族已经极其的显赫了,她不愿意家族的子弟遍布朝廷。】
【长孙皇后再三的阻挠丈夫授予哥哥大权,李世民却认为长孙无忌才兼文武,没有听从。】
【长孙皇后异常坚定,在无法说服丈夫的情况下,转而私下命令哥哥让他坚决辞职。】
【拗不过长孙皇后的坚持,李世民只得解除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官职,但却将他升为从一品地开府仪同三司,让长孙无忌享受高官厚禄但不管事。】
【长孙皇后对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为鉴,临终前仍然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她的家族太多。】
【她认为自己的家族有幸结为皇室姻亲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但家族里的人却不都是有才能的人,不能让他们担任要职,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觐见,就已经是极大的幸事了。】
【长孙皇后对于家族的看法再联系日后之事,足见她的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大汉汉高祖位面,和吕雉争夺得你来我往的刘邦指着天上的神迹说道:“吕雉!你看看,人家长孙皇后是怎么做的!你又是怎么做的!”
吕雉轻蔑的对他说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惺惺相惜互相珍重,你又是怎么对我的?”
“今日的一切,亦或是神迹里未发生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刘邦被吕雉骂得咬牙切齿:“那也你是没有长孙皇后好,若你从一开始就和她一样好,我也不会那么对你。”
吕雉被刘邦的话气笑了:“我没长孙皇后好?你刘邦是忘记了当年你逃亡芒砀山的时候,是谁跋涉千里去给你送吃食衣物了,是戚夫人吗?”
“你当年常年不着家,在你刘家操持家务,在你的父母面前尽孝的是谁?带着你亲生父亲逃亡的又是谁?是戚夫人吗?”
“刘邦你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伪君子!”
刘邦和吕雉对骂,从来就讨不到便宜,现在的吕雉已经比以往更加的强势,他想一刀把他解决了都不行。
“我把皇后之位让给你坐,把刘盈立为太子,你难道还不满意?”
“我做皇后不是应该的吗?我是你的正室夫人,这皇后之位本来就是我的,刘盈是你唯一的嫡子,他不做太子谁做太子。”
“你赋予我们母子俩的一切都是我们该得的。”
刘邦哆嗦着手:“你,你,你……”
吕雉再一次完胜刘邦,心情很不错:“你什么你,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刘邦心里的恨意越发的重了,他当初和项羽抢天下的时候都没有现在这么的憋屈,同时,他的心里也涌上了更加真切的杀意。
他要吕雉死!
附近真正为了天下百姓着想的朝臣,看到帝后像大街上的百姓一样吵架,如此的不要身份和脸面,他们的心里是真的苦涩。
有白发灿灿的老者,仰望着天上的神迹:“难道神迹的出现的目的,就是要动摇大汉江山的稳定吗?”
此时,陈意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空中,这一次,她没有再和之前一样的唐朝装束的打扮,而是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裤子。
“外戚专权,大多数都不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定。”
“皇后原本是皇帝天然的政治盟友,就像前期的武则天之于李治,前期的吕雉之于刘邦,还有长孙皇后之于李世民。”
“纵使后期的时候,武则天和吕雉都自己专权了,但初期的时候,他们两人确实帮助了自己的丈夫很多。”
“在历史记载中都可以看出来,外戚和宦官是皇权的两条腿。”
“皇帝强势时,他们都为皇帝所用;皇帝黯弱时,这两大阵营就会为争夺皇权代理人而斗得你死我活。”
“ 通常“母壮子弱”时期,太后及背后的外戚集团占据上风,即所谓“外戚专权”时期,而后及皇帝年壮,就会利用宦官制衡外戚,夺回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