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即使在山洞干一顿饭,打到的猎物还够他们再吃两顿。
“文武双全,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范进敬佩地说,“我有时候想想,都觉得我过去五十四年,如一场大梦。”
王守仁神情诧异:“你跟我年纪相仿,还远远不到五十四。为何你总是自称‘老夫’?”
范进微微一怔,笑道:“如果我说,我的年纪变来变去,曾经是五十四岁,你信不信?”
“我信!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王守仁愿意相信。
他本来就是一个胆子大的人,敢于挑战一切不可能,也敢于面对种种离奇的事。
他说:“我十五岁那年,跟我父亲到关外一游,见到辽阔的草原和大漠。有一天,我严肃地告诉父亲,我写了一份策论,要呈给皇帝……给我几万人马,我愿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讨平鞑靼。”
这个故事,许多弟子也没听过,都好奇地问:“后来呢?”
王守仁淡定地说:“家父沉默良久,抄起家伙劈头盖脸打我一顿。”
“呃……”众人也沉默。
实在想不到王先生被追着打的样子。
范进哈哈笑道:“因为你那时才十五岁啊!你若是三十五岁这么说,令尊就不会打你。”
王守仁微微一笑:“被打之后不久,我就向父亲道歉,表示我的想法太异想天开。我有新的理想——做圣贤。”
范进的笑声戛然而止。
很难说“踏平鞑靼”和“做圣贤”,哪个理想更异想天开。
“所以……我这样异想天开的人,又怎么会嘲笑你的异想天开呢?”王守仁看着范进,“如果你愿意,就可以灵魂遨游时空,年龄变来变去又算什么!”
“对,你说得对……”范进喃喃自语,拍着手说:“老夫悟了!”
那么,就让我先见证你做圣贤吧!
正所谓“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王守仁赴贵州提学副使之邀,到贵阳文明书院讲学。
范进跟着一起去。
在王守仁的指导下,范进学会骑马,终于骑上漂亮温顺的母马。
文明书院汇集很多等候王守仁的学生。
他们有的心存敬佩,有的带着疑惑,也有的带着批判……但不久之后,他们都会被王守仁收服,成为心学门人。
正是这一次讲学,王守仁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这一理念。
几十年后,有两个人看着王守仁的书,读到“知行合一”的话,自认心学门人。
这两个人,其中一人读透,另一个人没有读透。
他们一个叫作张居正,另一个叫作海瑞。
范进听王守仁的讲学心有所感,又像魂魄离体一样,迷迷糊糊走出书院。
他漫无目的地在城中走,听着耳边各族之人叽里咕噜的说话声。
忽然有人喊一声:“快救人!有人落水!”
落水?谁落水?
范进年幼的时候,也曾和村里的孩子下河摸鱼,熟识水性。他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救人。
然后他就发现,落水的人好像是自己。
落水的时候,他看到天上的云,觉得自己离天空这么近。
……
不知过了多久,范进再次醒过来,预料之外又预料之中的,他看到王守仁。
“是你救了我?”范进撑着身体坐起来,“我不知怎么就迷迷糊糊掉下水中。”
王守仁摇摇头:“你这个迷糊的性格是要改一改。当初在贵阳落水,如今在庐陵也落水。”
“你说这是哪里?”范进惊讶地跳起来。
浑身湿漉漉地还在滴水。
“是庐陵啊!我调任庐陵县知县、你调任庐陵县丞,我们在赴任途中。你落水一会儿就忘记?”王守仁诧异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