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心所归,唯道与义。
这一点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不论人种,不分性别,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他们千里迢迢背负着责任和义务,是中国人民为饱经沧桑的非洲人民派来远渡重洋的白衣天使,是中非友谊的桥梁。
姚禹梦时刻谨记,永不敢忘。
中国人民不但派来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派来了李教授这样的掌管粮食的当世神农。
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亲自下田,跨越三个大洲两个大洋,把希望的种子洒满非洲的红土地,只是为了让非洲人民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中华民族更加重视农业,珍视粮食。
只有把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过去惨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提就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内容。
六百多年的时光匆促而过,到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
作为耕读传家的农耕民族,我们非常愿意将我们在现代农业产业中积累的新技术新方法和非洲人民一起交流实践。
现代农业生产的三大支柱分别是种子、化肥和水利工程。
由此可见主要负责先进育种工作的李教授身上,承担的是怎样的历史重任。
姚禹梦在这位已经有了二十多年援非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身上,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国士无双”。
他的身躯并不伟岸,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些佝偻。
他的工作复杂繁重,他却不顾年迈事必躬亲从不假手他人。
他的态度亲切自然,走到哪都能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让姚禹梦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外公。
外公少年时期眼见大水泛滥淹没了故乡和亲人,所以发誓要成为水利工程师,像大禹治水一样治理江河湖泊造福一方百姓。
虽然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完全不能和李教授相提并论,但他也是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一辈子,甚至在给心爱的小外孙女起名字的时候也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负那些少年时期的报国之志。
姚禹梦。
禹梦,禹梦,说的就是大禹治水四海昌平的梦想,说的就是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的计策,说的就是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的精神。
可惜的是外公因常年在野外勘测,条件太过恶劣,弄了一身伤病,好不容易退休之后,还没过过几年安逸闲暇的退休生活就因病去世了。
姚禹梦和李教授,只是幸有数面之缘,但每一次见面,她都感到老人家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直到今天她才恍然大悟,这种亲切来源于她的外公,来源于老一代人认真治学的风骨,来源于上一辈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来源于前辈们胼手胝足的底气。
也因为由此渊源,她在李教授住院期间对他的身体健康非常关心,下班以后经常是先去住院部看望一下老人家,之后才回到援非医疗队在玛喀提的驻地。
得知李教授完成了所有检查,各个方面都没有大碍,只是患上了原发性的高血压,姚禹梦高兴之余,也不免为了李教授担忧。
她怕他忙碌起来忘记吃降压药,特意好几个晚上都去他的病房不厌其烦地叮嘱按时吃药的重要性,以防他的血压控制不好,引起其他并发症,损害身体健康。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姚禹梦早就和李教授混熟了。
平时看不出来,老人家在生活中其实是典型孩子心性,老顽童一个。
除了对农业生产,对种子强烈的热爱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什么都能吃一点,而且乐于尝试。
姚禹梦了解情况后,就从靳宇那个百宝箱里搜刮了一堆从国内带来的小零食,每天都换着花样和种类给他带一点适合老年人吃的东西。
凭借着靳宇的百宝箱,短短几天,姚禹梦已经摸透了李教授的生活规律,为了防止他忘记吃药,她和李教授说想要每天一早醒来之后都给他打一个电话提醒,直到他形成习惯为止。
通过这几天的交往,李教授也非常喜欢这位机灵懂事,聪明听话的小丫头,早就把她当做孙女看待了。
因此他听到姚禹梦的建议之后,欣然应允,也不和她客气。
住了几天医院之后,李教授的血压控制得相当稳定,已经符合了出院的指征。
姚禹梦和姜鑫一起帮他办理了出院手续,又叮嘱姜鑫注意提醒李教授,降压药一定要按时按点定量吃,每天都吃,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换药,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她抵御着有些依依不舍的情绪,特意没有和老人家在医院里面说再见。
她是真心想祝愿李教授身体健康,不要再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又一位熟人走进了姆那瓦萨教学医院。
这次因为身体不适前来就医的,是世界卫生组织防疟疾小组的志愿者露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