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君。”杜白咳嗽了一声。“今天是为你们接风,不论公事。”
李唐拱手向陆俊施礼。“惭愧,偏僻之人,刚刚又被盗贼袭扰,心神不宁,战战兢兢。”
“理解,理解。”陆俊脸色好看了些,客套了两句,退回原位。
李唐再次举杯,向陆俊遥遥致意。
他已经试出,陆俊是世子的人,这个面子必须要给。再说了,他本人对陆宁、陆俊祖孙的印象也不错,至少比张惠强太多。
陆俊含笑举杯,算是揭过此事。
苟老先生挪了挪,靠近李唐。“李君这三曲都是听来的?”
“正是。”李唐说道。他也想吹牛逼,说是自己的作品,但他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化水平如何,生怕成了抄袭者,只好说是自己听来的。
张惠吟了那么多诗赋,想必这个世界是有诗赋的,只是杜国偏僻,李家更偏,他不知道而已。
李家不仅不知道诗赋,除了地契,连有字的纸张都没几张。老管家是个文盲,全凭脑子记事,地契摆在他面前,他也不认识。
李唐本人是认字的,但这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文字就是他熟悉的简体字,而不是因为他之前读过书。
宿主的记忆里没有读书这回事,杜姜也没提过。
他很想问,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问。
苟老先生见多识广,或许可以回答他的疑问。他有意迎合世子杜白,就是想和苟老先生套套近乎。
“先生听过?”
“那倒没有。”苟老先生抚着胡须,眼神疑惑。“刚才张君用的是中原的雅言,你可能听不懂,但节奏应该能感受得到,大多是四字一句,正是中原诗赋最常见的格式。你这前两曲五言一句,后一首长短不一,我游历天下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诗赋。”
李唐心中一动,捕捉到了一点信息。
这个时代的文学应该和诗经一样,四字一句为主,还没有发展到汉赋,更别说唐诗宋词了。
“稍后能否请李君暂休片刻,容我录下这几首大作?”
“敢不从命。”李唐求之不得,一口答应。
杜姜要陪她的母亲,自己今晚注定要独守空房,能和苟老先生多聊几句也是好的。
酒宴继续进行,只是没有人再吟唱诗赋,都被李唐抛出来的三块砖砸蒙了。珠玉在前,谁也不愿意出来丢人现眼。
大家都专心致志的看歌舞,谁也不提刚才诗赋的事,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人定时分,酒宴终于结束。
世子杜白亲自送陆俊、张惠出门,李唐却留了下来,跟着苟老先生来到后堂。
奴仆送来茶水,李唐与苟老先生重新入座,留下中间主席。
李唐猜,待会儿杜白可能会来,说话更加谨慎。
苟老先生取来纸笔,让李唐将那三道诗词重新吟诵,一一写下,又反复读了几遍,这才收了起来。
“李君,今日宴会有何用意,你可知道?”
“正想请先生指点。”李唐恭敬的说道,知道也要装不知道。
苟老先生也不追究,缓缓说道:“陆俊是中军大司马陆宁的长孙,家传的武艺和兵法,之前几次出征,已经崭露出不俗的天赋。但是很可惜,杜国的国力限制了他的发挥,屡战屡败。”
李唐看着眼前的茶杯,一言不发。
苟老先生端起茶杯,却没喝。“杜国的国力之所以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屡战不胜,赔了很多钱,损失了很多人,尤其是当年随老国君开国的那些功臣宿将大半凋零。二是杜国地处偏僻,耕地有限,尤其是粮食少。粮价居高不下,养不起太多人。不仅外地人留不住,本地人也大量外流。”
他叹息道:“如果不能加以改变,再过二三十年,杜国就名存实亡了。”说完,喝了一大口茶,重重的将杯子顿在案上。
“老先生有何高见?”李唐提起茶壶,为苟老先生添满了水。
“办法倒是有,却与国君的新政相违。”
李唐心中一动,暗叫不好。
这是世子想搞新政,又怕得罪国君,发生正面冲突,想让自己冲锋陷阵啊。
大意了。
苟老先生端着茶杯,慢慢的呷着,双目却落在李唐的脸上。
李唐心里骂娘,脸上却还算平静。“大司马治军,相国治民。国力不足,相国怎么想?”
“相国执行的是国君的新政。”
操!李唐一下子全明白了。
国君励志革新,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导致国力衰弱。国相坚决贯彻国君的意见,有国君为靠山,强行推进新政的同时,打击自己的政敌,不知不觉成了权臣。
世子想调整新政,却内受阻于国君,外受碍于国相,无从下手。
“大司马呢?”
苟老先生放下茶杯,淡淡地说道:“你刚才也说了,大司马治军,不问政事。”他顿了顿,又道:“反正打输了,还是由国君出钱赎人赔偿,伤不了他自己分毫。几次作战,杜国的封臣受挫被擒的将近一半,唯独陆家全身而退。”
李唐暗自赞了一声:牛逼。
死道友不死贫道,没想到浓眉大眼的陆大司马也是甩锅好手。
只有国君是大冤种。
“我能做些什么?”李唐虽然不愿意接这个茬,但事到如今,他不得不接。
苟老先生笑了,还没说话,世子杜白从一旁走了出来,甩甩袖子,大声说道:“妹夫,让你久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