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结果杜嬷嬷就造出这么个东西来,简直让人无语。
柯子棋看出了她的心思,提议将这座新造的园子献给她,当作投靠的见面礼。
既然决定依附李家,换取保护,自然不能空口白牙,总要送一份厚礼。
杜姜有些扭捏,想要,又不好意思。
她也知道柯子棋喜欢这个园子,花了心思。
她将目光投向了李唐。
李唐说道:“献就不必了,你做监工,帮我们修新屋吧。在新屋修好之前,少君就住在这里,也方便你们早晚亲近。”
“夫君你呢?”
“我想四处走走。”
“我陪你。”杜姜不假思索。
柯子棋掩唇而笑,瞥了杜姜一眼。“贤伉俪真是夫妻情深,连一刻也舍不得分离呢。既然如此,还是由我陪着你们吧,毕竟附近我比较熟。”
杜姜红了脸。“那不行,你还得帮我们监造新屋呢。”
“造屋的事不用你担心,我会派人去看着,最多一个月就能完工。等你们转完一圈回来,就可以入住了。钱的事,也不用你们操心,我包了,当作献礼。”
“这……不好吧?”
“没关系的。”柯子棋瞅了李唐一眼。“李君奇思妙想极多,成了李氏的门客之后,只要李君肯施舍一点,我可以赚更多的钱。”
“你想造兵器?那可不行。”杜姜连忙说道:“私人不能打造兵器,这是大夏的王法。我们这是新事物,没有先例,这才钻了空子。如今大司马、国相都知道了,怕是不能长久的。”
杜姜的声音越说越小,最后怯怯地看了李唐两眼,闭上了嘴巴。
李唐也很意外,还有这样的规矩?听杜姜这个意思,国君很快就会收回他的兵器作坊,不准他再私人打造兵器?
“我不是说兵器,我是说农具。”柯子棋打断了杜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她看到李家的新式农具后,就有了这样的心思。
之前因为铁器粗劣,不仅不能做兵器,做农具也不怎么行,所以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可是经过李唐改进,铁器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做做兵器了,做农具自然更不在话下。
民以食为天,对绝大部分封臣、领主来说,封地就是最重要的财源,永远不会嫌多。现在使用粗劣的农具,能耕种的土地有限,开荒也比较费劲。如果有了新式农具,不仅现有的土地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开垦附近的荒地。
按照国法,新开的荒地算自己的,就算将来爵位被收回,这些土地也是可以保留的。
所以,新式农具的市场会非常大。
柯子棋还没说完,杜姜就兴奋地睁大了眼睛。“夫君,我就说子棋有经商的天赋吧。”
李唐也觉得柯子棋的想法有道理,但他更关心另一个问题。
“新垦的土地不用归还?”
“不用,只是要交租,根据年限不同有多有少。仔细说来,相当于野人吧。”柯子棋自我调侃道:“我这几年就是野人,只有依附了李氏之后,才算重归礼乐。”
“那买来的呢?”
“买来的土地如何处理,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柯子棋收起了笑容。“处理得好,就可以保留。处理不好,会被没收。”
李唐和杜姜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都想到了国相张远。土地是由国相负责的,不用说,有这么大的运作空间,国相张远肯定从里面捞了不少好处。
所谓处理的好不好,自然包括贿赂在内。
权力才是最优质的资源。
柯子棋说完铁器,又说起了李唐发明的水车。
种地最耗人力,一户农奴种一百亩地根本不现实,原因之一就是水利不行。
不是水少,而是水太多。对于种麦来说,这里的水太多了,夏秋之际甚至会有洪水。为了防止洪水淹没麦田,不得不修建大量围堰。可是有了围堰也只能阻止江水倒灌,大量的雨水如何排出去,还是只能依赖人工。
如果能将水车进行改造,用来排水,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加上铁质农具,一户农奴种一百亩地就不再是想象,而是可以落地的事实。
柯子棋详细描述了她的规划,不仅从小只关心武艺,不问民生的杜姜听得目瞪口呆,就连有一点种地经验的李唐都傻了眼。
比起柯子棋,他也算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李唐随即问了柯子棋一个问题:如果不种麦,改种稻,会不会有所改善?或者春夏种稻,秋冬种麦,行不行?
在他印象中,后世的这一带就是这么操作的。
春夏水多,适合水稻。秋冬水少,合适种麦。
柯子棋想了想,觉得可行,但农奴会很累,能不能有这样的体力,实在很难说。
因为农奴不仅要种地,还要帮主人做各种事,比如修房子。那些事本来可以留在农闲时做,现在一年四季都要忙,他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和体力。逼得狠了,他们不是累死,就是逃亡。
李唐想起那些农奴生无可恋的模样,突然有一个大胆的念头浮出脑海。
“如果将这些地分给农奴呢?为主人耕种,他们没兴趣,为自己种地,总没问题吧?”
柯子棋、杜姜目瞪口呆,异口同声的说道:“地分给农奴?这怎么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