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8章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问礼【2 / 3】

老周不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唐提了三个问题:何谓道?礼与法孰重?经与权孰重?

李唐说完后,张学士看了李唐一眼,然后缓缓闭上眼睛,半天没说话。

李唐不动如山。

仪国国君有些坐不住了,悄悄地扭了扭身体。

吕征等人却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是李唐问得不好,学士懒得答,还是问得太好,以至于学士都如此郑重?

反正他们是一个问题也不懂。

他们有机会从不同的渠道学习一些礼仪,比如接人待物之类,也有机会学习一些故事,以为谈资和人生借鉴。如果有兴趣和天赋,还可以学习一些诗赋,增加文采。

但很少有人会关心道、礼、法这一类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内容。

况且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正式学习的经历,他们更多的是按照祖辈、父辈代代相传的经验生活。

一下子听到这么高大上的问题,他们懵了。

就在气氛凝滞得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时候,张学士睁开了眼睛,缓缓地开了口。

“一阴一阳谓之道,故国有君臣,家有夫妻,人有男女,畜有雄雌,此万世不变之理也。礼者,圣人所制,法天,象地,循道,为不变之经,为阴。法者,君主所制,扶正祛邪,因时而变,为一时之权,为阳。故法不违礼,权不害经,阳不伤阴,此乃为政之道也。”

李唐没有立刻答复,咀嚼、琢磨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依学士之言,则秉忠心,行正道,谋公利,无所不可?”

张学士微微颔首。“愿李君不忘初心,终为赤子。”

李唐躬身再拜。“谢学士教。”

张学士欠身还礼,起身告辞。

李唐起身相送,仪国国君以目相视,吕征等人则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该坐着不动,目送张学士,还是像李唐一样站起来。

没等他们做出决定,张学士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缓缓的消失在堂后。

——

国相府,庞涓坐在堂上,神情凝重。

国君府中的问对已经一字不差的传到了他的耳中,李唐即将起程,赶往国相府,正面交锋迫在眉睫,他却有了一丝怯意。

李唐向学士问礼,看似无聊,实则影响极大。

学士是朝廷派来指导国君及其子弟礼仪的,而礼正是王朝屹立的根基。他能够主持国政,不用看国君的脸色行事,倚仗的正是代代相传的礼。

只要他没有谋反,没有做出明显违反礼法的事,国君就无法苛责他。如果强行剥夺他的权力,他们就可以以国君失礼为由群起反击。

国君只有一人,封臣却是一群,众寡分明,强弱悬殊。

国君请杜姜来任大司马,那是补缺,其他人无话可说。但国君请李唐出任国相,对他这个在职的国相无过而免,却有违君臣之间的礼法,他反击也就名正言顺,没什么心理负担,不用担心被别人非议,也因此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可是当李唐问出那三个问题,而学士又给出那样的答案后,他就失去了礼法的支持。

礼是圣人所制,是虚的,国君所制的法才是实的。

要反对国君所制的法,必须指出他的法违反了礼才行。但礼如何解释,这个权力在学士,不在他这个国相。真要辩论起来,他肯定不是学士的对手。

换言之,当张学士表明了支持国君的态度时,国君的所作所为就有了合法性。

他继续抗拒,就有不忠的嫌疑。

李唐马上就到,要不要当面与李唐发生冲突?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庞涓一时心乱,既不甘心就此放弃权力,让李唐为所欲为,又不愿意冒着被人非议的风险,当面与李唐发生冲突。

就在庞涓犹豫不决的时候,外面有人来报告,李唐的马车已经到了门前。

庞涓咬咬牙,站了起来。

他要亲自出去迎接,以免被李唐破门而入,维持基本的体面。

既然不能阻止李唐接任国相,就没必要撕破脸皮,搞得没法收场。李唐反正是客卿,在仪国混不下去,回杜国就是了。他却是仪国大族的家主,在仪国深耕多年,不可能轻易离开仪国。

李唐可以不要脸,他不能不要。

——

国君府到国相府没多远,李唐大费周章的坐车而来,既是为了符合礼法,也是给吕征等人通风报信的时间。

问礼不是可有可无的过场,而是正面交锋前的心理攻势,抢占道德高地。

庞涓是老臣,要脸,不可能不管不顾,撕破脸皮也要阻止他上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