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65章 搞事·其三【2 / 2】

天堂里的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安元年初,袁绍以臧洪的督战青州不力为由,除臧洪刺史之职,以其子袁谭替之。又令次子袁熙领幽州刺史,外甥高干领并州刺史。

袁谭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不错,刚入青州,只有平原之地的他,便径直往东北方向进军,一副兵进黄河口蓼城,要截断田楷与幽州的联系的姿态。而当田楷于南面的乐安国引军来救之时,袁谭军早已登上黄河上的船队,逆河而上,进攻兵力空虚的济南国。

在出其不意的拿下济南国后,袁谭又把布置于平原西北部的兵力都收拢回来,以济南国为基,往东蚕食齐国、乐安国。建安元年的春末,田楷收到公孙瓒兵败鲍丘,退守易京的消息后,心知大势已去,带着部队回到幽州,协助公孙瓒防御麹义等人的进攻。

挤走了田楷,袁谭继续东进,成功在夏末攻陷北海国治所剧县,孔融流亡山东(太行山以东)。其后数月,袁谭以麾下得胜之师于莱州湾沿岸巡梭,青州之地的士族自觉袁氏治下一向宽厚,便就接纳了袁谭的统治。

建安元年,袁谭以一年不到的时间,在周边诸侯未及反应的情况下,独霸了青州,再次向其父袁绍证明,他,才是袁氏最为合适的继承人。

袁绍后来的想法没人知道,可袁谭的这次演出,成功为他赢得了袁绍麾下不少谋士的青睐。

撇开打酱油的袁熙不说,袁绍遣出三子,外甥高干亦在并州混的颇为不错。

高干,字元才,陈留圉(yu)县人。陈留高氏以世代孝节清名,享誉士林,亦因此得以和汝南袁氏这个庞然大物联姻。初平二年说服韩馥让出冀州刺史之位的人中,就有高元才的一份。凭借此功,高干本在邺城过的极为逍遥。

如今受袁绍继承人之事的牵累,非得跑到并州这样的穷乡僻壤,说实在,高干并不愿意。奈何自家舅舅强势惯了,那容得了他拒绝。

无奈之下,高干领着部队从魏郡涉国进入并州,于上党潞县驻扎,其后书信族中他极为看好的从弟高柔,高文惠来并州帮忙。

高柔到达并州后,为高干执掌政事,并建议高干按兵潞县,以高氏的名望为资本,交好上党大族陈、冯两家,并遣使前往太原郡联结吕布。

在高柔的谋划下,建安元年夏天,吕布在收了高干不少的财货之后,许诺只要高干不滋扰北上而来途径上党的商队,双方可各自相安。

秋收后,与河内张杨这个老军阀头子的待遇截然不同,陈、冯两家于上党郡治所长子城打开城门,迎接高干的进驻。(注三)

随后更是在一众上党士族的联名下,天子授高干上党太守之职。

建安元年冬,高干兵不刃血的拿下了并州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长治平原,并开始组织屯田,并以此一郡之地,在即将来临的中原之主的归属大战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遣出三子,有二子收获不错,更让邺城的袁绍坚信,气运在其一方。

建安元年初秋,就在雒阳争夺天子白热化之时,袁绍无视沮授、田丰等人奉迎天子的劝说,领着数千兵马,增援久攻易京不下的麹义。

可惜,还没等他进入幽州地界,便传来了麹义兵败易京的消息。

逃到易河的公孙瓒在勘察了易河周边的地势后,察觉此地乃是易守难攻的险峻之所,便开始在此地筑城,并展开屯田。

不得不说,这位从刘虞之时便喜欢筑城的诸侯,在这方面的天赋实在点满。就在鲜于辅等人忙于推举刘和为新的幽州之主时,公孙瓒便在易水之滨,凭着草草垒起的土城,抗住了麴义的追击。

在二人相持了近一年后,人困马乏的麴义决定退兵。而公孙瓒等了一年,成功抓住了唯一的胜机,趁着麴义退走,士气不高之际,与从青州返回,藏于故安城外山林数月之久的田楷,来了个前后夹击,狠狠的让这位后起之秀见识了何为“白马将军”。

随后,经过一轮政治斗争后,姗姗来迟的刘和军,成功的被麴义所迁怒。双方于夜里来了一次混战,混战过后,幽州牧刘虞唯一的血脉——刘和,不知所踪。

……

就在鲜于辅等人哀伤于刘和之死时,荆州南阳,穰城外,张绣亦在对着其叔父的尸体,痛哭不已。

注一:“吾家奴”出自《后汉书》:术结公孙瓒,而绍连刘表。豪杰多附于绍,术怒曰:“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虽是怒极之言,可亦能看出,袁绍早年在袁氏的地位。

注二:这一段出自西晋司马彪编撰的史书《九州春秋》。四儿便是袁绍三子谭、熙、尚以及外甥高干。

注三:张杨曾图谋上党郡,可惜,被当地的地方势力赏了一个闭门羹。史料请自行百度《三国志·常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