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种坏毛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01章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
“咱都已经把那帮子胥吏打成贱籍了,怎么可能还会有胥吏之害?”朱元璋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反问道。
那表情仿佛是在说,咱都已经把那帮子胥吏的地位拉到与倡妓同等了,还要怎么做。
历史上,朱元璋也是第一个对胥吏这个集团下如此重手的皇帝,可在杨宪看来,这远远不够。
杨宪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陛下确实是把那些胥吏打入贱籍了,可这在臣看来,这做法只能治标,却远远无法治本。”
“因为胥吏变的只是他们的身份地位,可他们手中的权利,并没有变。位卑,而权重”
后世,曾做过一个社会实验,展示一项关于地位与权力共同产生之心理倾向的研究成果。在实验中,位高权重者、位高权轻者、位卑权轻者表现差别不大,而位卑权重者的表现则明显更为恶劣。
让这些读书人去当胥吏,等于是让他们下基层锻炼,直面老百姓。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怒容,可顺着朱标的话一想,他也意识到了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
结合胥吏这个特殊的职业,此时就会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
可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
“一个好好的读书人,如果不是想着去做拿徇私枉法,中饱私囊谁愿意由良变贱呢?”
以此往复,最多只需要三代人。
他们反正是贱籍,舍得自己身上一身膘。
朱标有些不确定地开口问道:“杨卿的意思是让这些读书人去代替衙门里的那些胥吏?”
州县衙门中,粮库是胥吏徇私舞弊、发家致富的重灾区。因为粮库里面全是谷物,倒腾抽换的余地比银库、料库更大。县粮库也叫“常平仓”,一个中等人口、收入的县,一般存量维持在3000至5000石不等。
从程序上来讲,这种以旧换新的做法是被法律所允许的,知县也都会照章办理。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走样了,粮库中很多好谷也被充贱谷卖掉,而陈谷也会以新谷被买进,这一进一出便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四个字,叫做物极必反!
官员们拿着最微薄的俸禄,却有着最严苛的惩处,这就造成一个情况,他们为了活下去(薪俸不够)就会去贪,而且一贪就是巨贪,反正都是个死字。
因为嘉庆皇帝清楚地知道,整个带清朝廷就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胥吏上面。
又是一股自己极力打压的势力,结果反而因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让原本那团自己想要扑灭的火,反而是越烧越旺!
除了县令,县长书记于一身。
在那座破败的扬州城,第一次见杨宪时,这小子正在炖一锅子鸡汤在分给扬州城仅剩的那十几口百姓。
而这些书生不仅识字,而且还知农时,晓天伦,显然要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要不是杨宪开口,朱元璋和朱标都已经被胥吏之害的问题给吸引住,而忘了如何安置那些读书人的事情。
又是好心做了坏事吗?!
“以如今胥吏的地位,这些读书人自然不可能会去当。”杨宪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人愿意去当胥吏,我也只会怀疑他的初衷。”
嘉庆皇帝曾有一句名言,叫做“本朝与胥吏共天下”。
朱标开口问道:“可那些读书人愿意去做胥吏吗?”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是当世英杰。
一脸疑惑地看着杨宪。
还能发生啥,咱都把他们能够做大的路都给堵死了,他们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不成。
杨宪果然还是那个杨宪。
因此贱民只有在自己内部通婚。
整个衙门,那些胥吏,别看人家是贱籍。
一旦成为了胥吏,就等是整个家族的希望都会湮灭。
也有助于,改一改他们身上那股略显腐朽的儒生气。
诚然,按照如今大明的律令。
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从朝廷、从百姓手中榨取钱财,在他们眼中完全没有天地良心这一说法,无所不用其极以捞钱为毕生之事业。
如果下面的人,全都是姻亲关系,铁板一块的话,上面这些领导的政策又怎么能畅通执行。
这可都是各地历任县官们,总结的血一般经验教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