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醉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概一千两银子一门吧……”公沙把万奴所说的数字换算成大明度量衡,接着又翻译道,“这种大口径铸铁炮的成品率比较低,所以目前卖的还比较贵。”
“我不需要那么长的炮管,如果把倍径减小一半呢?”林海接着又问道,眼前这门炮显然不是舰炮,管子太长了,侧舷布置一对炮空间不够。
“那样的话,成品率可以大幅提升,我想可以把价格下降到四分之一左右。”万奴闻言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后回道。
“二百多两?”林海闻言大喜,真他娘的是良心价啊,叫人都不好意思往下砍了。
他印象中这年代英国的12磅长炮就要差不多200两造价,殊不知欧洲的人力和原料成本都比大明贵不少。卜加劳炮厂之所以能称雄远东炮业,其实和大明庞大的铁产量以及人口规模是分不开的。
只听万奴接着又道:“最多三百两,倍径这么短的大口径火炮我还没有造过,只能大致估计一下成品率。”
林海闻言点了点头,这年代的火炮内膛还不够精确,炮管一般比后世要长些,他接着又问道:“那么你造过最短的是多少倍径。”
“20,再短的话就没人要了。”万奴听完翻译后回道。
“这样罢,你替我设计两种规模的舰炮,口径就和这门炮一样大就行……”林海略一沉吟后接着又道,“至于倍径嘛,一种取20,另一种取13。”
“13倍径?这未免太短了吧?”万奴闻言大惊失色,“将军阁下,请恕我直言,这么短的炮管,射程和威力都会严重不足……”
“所以你要尽可能地保证炮膛尺寸的精确性,要尽量光滑、笔直,且不能偏心。”
林海没等公沙翻译完就予以打断,万奴的反应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在这年代的欧洲,就连最为追求轻量化的陆军团炮普遍都在15倍径以上,不像明军动不动就搞些倍径不到10的锻铁炮。
在陆战中,火炮倍径长当然有其优势,但在海战中这个优势却并不明显。因为舰炮在波涛中难以瞄准,所以海上炮战的交战距离往往很近,舰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溢出得很厉害。
相比之下,口径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强的毁伤能力。如果打穿了水线附近的船壳,还能使得敌船进水的速度更快,更容易因损管失败而沉没。
有鉴于此,后世的英国人专门搞出了大口径的短管炮,一时之间成为海战中的大杀器,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卡隆炮。
当然卡隆炮的倍径一般只有4~8,林海暂时还不敢这么玩。毕竟那是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产物,对瓦特蒸汽机作出关键贡献的威尔金森镗床已经问世了,炮膛加工的技术水平和当下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威尔金森镗床最初就是为了卡隆炮而设计的,并非是为了瓦特蒸汽机的气缸,这也算是军工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个典型例子。
至于为什么选择13这个数字,那也并非是林海胡乱拍脑袋。因为他在后世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说法,火炮倍径的最佳区间就在13~24之间,所以就取了一个最低值。
这相当于是借鉴了卡隆炮的设计理念,但充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设想出了一种全新规格的舰炮。
“将军阁下,就算你这么说,我也不敢保证这款火炮的威力和精度……”万奴闻言十分不情愿,他担心造出来后林海会反悔,到时赖账不给钱。
“你只管按我说的去做,就算威力和精度差强人意,本将军也会照单全收,报个价吧。”林海大气地一挥手,作为玩过威远炮的人,倍径13在他看来都保守了,也许10就够了。
毕竟这年代的战舰防护力还不如后世,voc的船一般也就归国大船有双层船壳,而且木材用料也没有战列舰那么讲究。
“那行吧……”万奴勉强答应了下来,似是担心这款炮会影响到炮厂的声誉,“报价和产量也有关系,不知道将军阁下要多少门?”
“两种规格的舰炮一半一半,一年之内你能造多少门?”林海当然是多多益善了,这种短管炮如果真能发挥类似卡隆炮的作用,那对与voc的决战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更何况他本就存了通过军火采购向西葡势力秀肌肉的心思。
“一样50门吧,再多就无能为力了。”万奴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去年我们接的订单有点多,实在是忙不过来。”
“全部暂停,优先满足本将军的需求。”林海面无表情地哼了一声,又打算拿官威压人,带着葡人理事官来此也不能白带不是。
谁知这招对万奴却不好使了,葡人理事官软硬兼施地和他沟通了半天,这厮死活就是不松口,最后就是一句话:“商人最重要的就是信誉,所有客户对我来说都是平等的。你要么解雇我,要么就按我的规矩来办!”
林海这下是真火了,当即拍着炮车道:“你他娘的少给老子来这套,之前本将军的订单就被你排到后头去了。”
万奴听到这话后先是再次致歉,接着又解释道:“在下当时虽然已经来到了澳门,但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火炮工程师。等我当上王家铸造师时,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佩雷拉先生当时急着要出海,所以很遗憾我们没能按时完成订单。”
原来万奴是天启五年入职炮厂,但天启六年才当上厂长……
林海搞清楚事情原委后,当即就平息了怒气,看来这个犹太商人还真不是光嘴上说的好听,搞不好是真的视信誉为生命。
技术和管理只是一方面,真正顶尖的商人还得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二十多年后,当万奴得知自己因为犹太血统而无缘澳门总督之时,他愤而离开炮厂回到了果阿,盛极一时的万奴行再度陷入亏损的泥潭,就像他来到澳门之前时一样。这已经不能单纯用技术水平来解释了,这些东西炮厂的工匠都会。
林海虽然不清楚这事的来龙去脉,但却知道卜加劳炮厂仅仅只在万奴的手上辉煌了二十年而已。
“那就一样50门罢,请尽快给本将军报个价。”林海最终还是妥协了,有本事的人大多是有脾气的,万奴显然是卜加劳炮厂的灵魂人物,这批火炮交给他来造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