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宝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有人问八十年代初,人们每年最高兴、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
那人们无疑就是说是盼着过新年、穿新衣、穿新鞋,吃饺子,吃白面馒头大肉菜。
然而,对像郝吉祥这样家境条件好的孩子们而言,
要说想吃点好的还有点意思,那穿新衣倒是不稀罕。
但最令他们开心快乐、魂牵梦萦、最有盼头的事情就是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去赶村里的大集了。
可以到大集上的炮市里买鞭炮了,那真是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热闹更有趣了!
这年头,人们过年还非常有年味。
一进入腊月家家就开始慌年了,早早地就为过年做准备。
磨面、杀猪、做粉条、磨豆腐、蒸年糕、摊煎饼,忙忙活活,一会儿也不闲着。
整个刘家庄地区都热闹得很,过年的气氛很浓。
随着年底前几个大集的到来,小孩子们眼睁睁地就盼着去炮市去买炮哩,光嫌时间过得慢。
刘家庄地区的大集是逢三逢八,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是这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集。
大家都要在这一天把所要购买的年货购齐,而商家呢,也要在这一天把手中的存货卖出去,然后大家就是安安生生地过大年了。
所以这一天的大集是一年当中最热闹、最火爆、最有年味的大集。
这一个大集往往要一直赶到傍黑才能结束,人们才能心满意足地赶回家去!
从大清早开始,街道办的人都就出动去赶集了。
那乡间小道和公路上全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大车小辆,大姑娘小媳妇,老头子老太太半大小子,几乎所有的人都集中到这大集上来了。
那几条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一个挨一个,有些地方有时候被堵得水泄不通,半天都走不了多远!
郝吉祥这些小孩子们去赶集,主要任务就一个,那就是去炮市买炮,别的事一概不管,那是大人们的事儿。
他们都是自由行动,不和家里大人作伴。
这个集市的炮市以前总是设在街道办东边的一个大坑里。
这一年为了杜绝事故发生,就把地点改到了这个街道办北边的一大片空地里了。
随着大街上拥挤的人群往北走,越过一条公路,在不远的地方就是令人朝思梦想的炮市。
郝吉祥还没有走到跟前就听到那试炮招揽买卖的炮声高高低低,一阵紧一阵慢响成了一片。
待走到市场跟前,就见那炮市里面到处是人,那卖炮的摊位排了一大片,一眼都看不到头。
炮声四起,硝烟滚滚,尘土飞扬,人们呼兄唤弟,讨价还价,吵得真是连说话都听不清。
去炮市买炮谁也不会一上去就买,买完就走,
一般都是要前后转一转,并看看谁家的炮最响、最好,还要便宜。
到了这个时候,那卖炮的主家看到上来的人多了,这时候就开始来劲儿了。
有很多人拄着那竹竿子不断地燃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爆响成了一个!
尤其是有的车上,有那四十来岁的壮汉往车顶上一站,
大冷天抡光了膀子,露着黑不溜秋的脊梁和大肚皮,高声吆喝:
“嗨!都来看啦,都来看啦,辛集王口的炮啊!
真金不怕火炼,好炮不怕实验,都来看看咱的炮啦啊!”
接着,用竹竿子挑起一长串子鞭炮,“乒乒乓乓”地放个不停!
这时候,围在周围的人们一听这个炮不错,于是呼啦一下就围上来掏钱开买。
这边刚放完。
那边一个大车上的卖家看到这边抢了买卖了,也抡光了膀子,挑着一大串鞭炮开喊:
“哎!从金陵到燕京,买炮哩听响声,都来听听咱的炮响不响啊!”
接着就放了一大挂。
人们一听也不错,呼隆一声又跑过去了。
于是这两边的卖家就比着放,较上了劲,就开始打擂台赛了。
彼此一挂接着一挂地放,简直是热闹极了!
再往里面走,比较开阔的地方都是一些卖“二踢脚”的。
还有卖“呲呲花”的礼花的,只见那大礼花放在地上,呲出来的礼花像一个大喷泉一样,都能喷一房多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