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630章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1 / 1】

蒙尘外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实即是如此,但唐山河挥舞钞票,还是把负面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常听人谈起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群众反映许久无果,但媒体一曝光、舆情一发酵,没几天就解决了。

问题总有个轻重缓急,解决问题耗费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可同一个问题,曝光前后,解决起来“时差”这么大,这问题到底是好解决,还是不好解决?

“问题一曝光,舆情一发酵,马上就解决”……客观来说,这样的说法并不全面。

很多复杂问题,即便是曝光了,解决起来也还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而曝光了很多次,也没有彻底解决的疑难杂症也不在少数

但这不能说明我们没有问题,只是问题没有被揭露。就像这次,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居然又被捂了盖子。

敏学贷背后的资本太强大了,他们需要保证这次投资的安全性,更要保证这次投资的正确性,所以他们必须捂盖子。

可是……

没什么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媒体评女大学生深陷“校园贷”自杀:她的死可能不是因为虚荣。

大二女生身陷校园贷自杀:仅一平台就借57万,家人收到裸照

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卷入的校园贷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收到过“催款裸照”。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死在“校园贷”乱象之中的大学生了。非法“校园贷”问题,已不仅仅是“谋财”,在这几起社会事件中,它更已间接地“害命”。

早在今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后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跳楼自杀。

而早在多年前,非法“校园贷”引发的社会问题,就已见诸报端。为何仍会有年轻的生命,用血的代价一再尝试?

深陷“校园贷”的学生都是“咎由自取”吗?

面对该事件中的女生,不少网民表示该女生此前累计借贷57万多,累计笔数达两百多笔,那么在这些借贷资金中,有多少欠款已如期偿还,又有多少欠款属于因为“拆了东墙补西墙”而越欠越多?

对此,有网民表示,“在起初评估自己无力承担这么高昂的利息时就该‘收手’了。如果是通过正规渠道贷款,如果信用一直处于透支状态,其实也是会受到处罚。”

其实,恶性循环的借贷行为,早在此前就出台政策被遏制过。

2009年,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信用卡业务量,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营销,吸引客户,导致信用卡违约率不断上升,不少学生客户透支,还出现了运用多张信用卡互相循环透支情况。

对此,银监会于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 叫停大学生信用卡。

不过,信用卡办理的高门槛、信保难度使得大学生难以轻松获得银行的正规信贷体系保护,而伴随着快速生长的互联网电商购物,过度的消费需求使得大学生迫切地需要另外一种低门槛的信贷模式,“校园贷”便应运而生。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等 “校园贷”快速兴起,各类“校园贷”平台纷纷创办。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将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

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

但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5年,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微商、借贷、亏钱、自杀,当这几个关键词串联在一起时,不难发现,那“另一面”已然显现,非法“校园贷”生存的土壤不只是在校生的高消费习惯。

时下在创业大军中,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还未踏出校门就想起步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面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这群没有任何社会收入的学生群体,该通过什么途径及方法获得正规的创业启动金?

光靠“啃老”的方式显然并非上策;银行贷款,门槛太高,且不少在校生不知道怎么办理;这时送上门的 “校园贷”,就成为了一种选择。

而尽管从法律层面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已为成年人,但是因社会阅历较浅,金融经验普遍匮乏,辨别能力较差,陷入非法“校园贷”的概率较大。

在对“校园贷”的监管及整治中,不该等到悲剧发生后,才认识到其紧迫性和严重性。监管怠慢、存侥幸,发生悲剧即“打脸”。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也可能导致人们对周围事物持冷漠态度。

现在,可能大学生网的贷悲剧还不是特别能引起他们关注吧?陈景云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