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一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众集团想死的心都有,花大力气想要在全球面前露脸,结果没想到是遭了个大的。
也就林甲没出事,要是林甲出事进而影响到整个东北亚的融合,大众会跟三星一样,几乎在瞬间失去整个华国市场。
都不需要行政主导,光是华国民众们的自发选择就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新款奥迪发布会的宣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各路自媒体博主后续的宣传视频重点都放在了当时现场混乱、外面枪支互相扫射的激烈上,没多少人把重点放在大众的产品上。
或者说即便自媒体博主们讲解了新款奥迪,观众们也没有多少兴趣。
就像诺基亚开发布会,外界对诺基亚的产品没有半点兴趣,除了企业花钱买热搜能挂个几天被动获得流量外,压根掀不起半点水花。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后没少下功夫推新品、做宣发,但花同样的价钱,联想摩托罗拉的宣传效果是1,ov能够达到10,小米华为这两家能达到20
为什么某猝死的新能源车品牌的创始人要在社交平台上拉踩雷君?不拉踩没办法,拉踩好歹能有点声量,不拉踩的结局就是死。
当然有部分创始人觉得小米和华为的宣传声量大,是因为这两家的受众互相攻击对方,这种粉丝黑子之间的战争促使了他们更容易有舆论热度。
于是想我们是不是也能和小米或者华为对上,来获得舆论热度。
奥迪不至于去拉踩,但他们也在快速转型,像s1自动驾驶机器人开着新款奥迪a4l在申海免费接送乘客,就是他们的营销策略。
奥迪方面为了转型,把很大一部分权限都下放给了华国的分部自己。
过去奥迪在国内的宣发工作是需要向德意志总部汇报的,虽说不至于细到每个活动,但至少大的方向是需要获得奥迪总部许可。
名义上是为了品牌管理和全球战略统一。
这固然是好处,但坏处就是转向特别慢,新势力们大手笔投钱给自媒体,圈养车评人,大众本田丰田这帮媒体还在给电视台、纸质媒体、机场广告打钱呢。
很多事情都是死到临头了才知道转向,奥迪就是如此,品牌濒临生死危机,再不转向就要沦为捷尼赛思这样的others了,终于把大部分权限给华国分部,并且裁撤德意志高管,给华国高管更多权限。
一方面这件事本身具有足够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奥迪在微博上买热搜,和自媒体博主合作,让整件事一直都保持着一个较高的热度。
“今天我不开车去公司,我要坐一辆新款豪华车品牌的车,这司机还有点特别,司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司机,而是第一代量产的自动驾驶机器人。
我已经很期待了,它给我带来的体验。”
奥迪方面合作的自媒体博主们都能获得类似拍视频的机会,他们会提前和奥迪沟通好,什么时候拍摄,包括最后拍摄要放出去的成品也是需要和奥迪沟通的。
不可能你随便拍随便播。
“我虽然说不懂自动驾驶技术的底层逻辑,更不懂hbm人工智能模型是怎么一回事,对这两玩意的了解和大家差不多,都是刷抖音刷到了会看看,但你想要我从底层原理去理解这玩意,我确实做不到。
只是因为要讲奥迪的新产品,就一定要从自动驾驶开始讲起。
这几年在华国史无前例的新能源车吃鸡大逃杀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各家的自动驾驶水平都至少是l3到l4这个级别之间。
其实几年前就达到了,只是那时候没人敢口头上说自己是l3,因为l3意味着要承担用户使用自动驾驶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
自动驾驶有不同的路线,现在还存活的主要就两路线,特斯拉所倡导的纯视觉方案,华为、比亚迪这些企业所倡导的多数据融合模型。
后者包括了视觉、激光雷达、高精度实时地图等。
两者在体验上没有差别,后者在安全性上会略胜一筹,前者在成本上会更有优势。
我就好奇一点,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到底是不是符合第一性原则。
因为你们看,现在驾驶着最新一代奥迪a4l的自动驾驶机器人,它把车稳稳停在我面前的时候,它的头往右转了,我的理解是这个动作是为了捕捉我的距离,好精准把车停在我面前。
可是问题是,人只有两个眼睛,所以必须要扭头来扩大你的视线范围,机器人又没有这个限制,为什么就不能在头上遍布摄像头呢?
我之前以为可以这样做,以为奥迪这个s1自动驾驶机器人的侧边有摄像头,只是它通过设计把摄像头的样式给掩盖了。
现在它来接我这个动作,我发现压根就没有。
所以为什么要设计成和人类一模一样,我很困惑。
马斯克那个方案够第一性了,光神的这个方案感觉比那个还要更第一性一点,照着人类模子搭了个机器人来开车。”
hbm人工智能模型问世已经两年多了,应用到该模型的场景越来越多。
因为光甲航天在开源的时候推出的是自动驾驶机器人,所以该模型在自动驾驶上走的最远,但不代表它的应用场景最应该是自动驾驶。
某国已经把基于hbm人工智能模型打造的步兵型机器人在动荡区域投放了,投放了两个分队共计10名步兵型机器人,如果不考虑补能困难的话,效果非常好。
这件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对声,因为机器人第一次投入战争,而且展现出了惊人潜力。
和动员人类士兵比起来,步兵型机器人的成本未必会比人类更高,战斗意志更是惊人,要是通信网络不被对方切断,能够做到分米级指挥。
不过某国压根不在乎国际社会反对声,被口诛笔伐惯了。
国际社会最担心的也不是它,而是担心老中。他们用脚猜都能猜到,华国研发的步兵型机器人只会更强。
这不仅是因为产能和成本,更是因为技术。该国的步兵机器人用的技术是电机驱动,能源来自电池供给,这样的搭配决定了持续作战能力有限,哪怕有太阳能电池板补能也很困难。
而华国在机器人领域有充分增程式发动机技术储备,用增程式既能走电机驱动,又能做到随时加油补充能源。在最为动荡的百战之地,最不值钱的就是石油了。
增程发动机固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将增程发动机用在机器人上还是需要一定技术储备和技术积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