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374章:花瓶是怎样炼成的【1 / 1】

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想从英美手中买到倒不难,难的是如何获取相关的生产许可。

逆向仿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同样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并非首选,哪怕是日本那种穷鬼也不例外。

当然,这也是一个信誉的问题,反面案例同样是日本。

实际上这样的操作也早就进行了,去年南海飞行器公司从美国普-惠公司购入了r-1830-76“双黄蜂”发动机用于研究,14缸、1200匹马力,但总量十分有限。

但想要获取相关的技术就非常困难了。

“1200匹马力,显然是用在轰炸机上面的,虽然还不知排量、缸径、活塞行程、工作寿命这些关键数据,但至少已经能够确定中国人已经研究出一款能用的新型发动机。”

科勒确信地对着史迪威道。  而史迪威则疑惑地说道:“中国人目前服役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没有用上一干匹马力的发动机,他们的轰炸机用的还是布里托斯的木星,只有880马力,他们连德国人仿制的木星都不如,怎么可能突然间就拿出了如此先进的发动机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提升,虽然轰炸机对于重量之类的方面并不太敏感,但从900hp到1100hp中间的距离依然不可能是短时间里能够跨越的。”

“按照中国人的风格,他们并不喜欢冒险的设计,他们宁可舍弃一点性能,也一定会保证技术的安全,既然他们已经将它装在了飞机上,那么就证明这型发动机至少已经能够稳定的工作。”

“将军阁下,很明显,有人为他们提供了技术支持。”

“是德国人吗?”史迪威皱了皱眉头。

“也只有这个可能了,德国人如今面临的局面或许可能让他们拿出一些东西来讨好中国。”

尽管心中存着诸多疑虑,二人也不敢随便下定义,很快便张罗起一系列活动,设法打探打探这型发动机的情况。

但随着斯塔克到来,使馆的重心又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陆军如何美国人显然不关心,东太平洋的天堑让美国人无须担心任何的本士作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美洲大陆投入足够的兵力,这是由最基本的物质决定的。

空军的威胁也并不比陆军大多少,夏威夷孤悬海外三干公里,如今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够在这样的距离下实施轰炸。  而海军则不然,海军力量的增长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在三十年代,各国纷纷开始了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英国正计划设计一艘20000吨,装备3座四联装234mm舰炮的大型巡洋舰,不过很快英国人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因而将其调整为23000吨,3座三联装234mm舰炮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33节的航速以满足需求。

而美国亦有类似的想法,罗斯福总统显然是支持设计大型巡洋舰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伦敦条约冻结了巡洋舰的建造,无论是重巡洋舰,还是轻巡洋舰,中美英三国都无法补充。

另一个方面,德国的红色基尔号确实给了美国一定的压力,虽然由于设计缺陷和动力系统较为落后,31节的最大航速并不能长久维持,但如此威力与航速的结合,其威胁性并不小,更何况德国如今还在建造新的战列巡洋舰,同时也在计划着针对红色基尔号进行改进设计。

不过,光凭这两点尚不足以让美国海军认可这型巡洋舰的设计。

因此,左念微就计划着给美国人上上强度。

从伦敦条约签署以来,国防军对于造舰计划的保密程度就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条约的沟通渠道依然存在,但已经变成了“只有我告诉你,你才能知道”的摆设。

与华盛顿条约不同,伦敦条约不再限制舰队的总吨位,但签约各方既然决定签约,也就在心中产生了一种博弈。

如今这个博弈由中国率先打破,两艘重型航母的计划公布之后,美国迅速跟进,对黄蜂号的设计进行了修改,使其完全看齐约克城。  高度的保密与率先打破总吨位限制的做法让英美两国产生了一些战略误判。

在大巡洋舰的情报方面,美国海军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执着,鉴于中国在重巡洋舰大型化方面的努力,在探查到中国设计了一款16万吨级战舰时,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往重型巡洋舰方面考虑。

而海军内部也恰好有相应的提案。

受敦刻尔克的启发,海军内部计划建造一款破交用战列巡洋舰,原计划与各国的大巡方案都差不多,舰炮口径254mm到305mm之间波动,但为了博取经费,海军对该舰进行了大幅修改。

该舰设计排水量25000万吨,安装两座全前置三联装14英寸主炮,该主炮与炮塔均来自于此前拆解的广东级战列巡洋舰;

装备杭州级重巡洋舰同款14万匹马力动力系统,通过优化船型使其达到32节极速;

防护标准同样以防备8英寸舰炮为目标,同时具备战列舰级别的水下防护,防止小学生突脸。

而预算需求也极低,仅相当于两艘徐州级轻型巡洋舰。

但是该设计依然被否决了,因为其定位并不明确,在舰队中这种战舰显得多余,而作为破交舰使唤,这个吨位又很难兼顾火力、防护、适航性、航程和航速。

当然,在一些人的想象中适航性是可以不要的,防护也可以不要,而航、电设备更是日常被忽视,如果这样,倒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这样的战舰对于中国来说毫无价值,太平洋的破交战本身就很抽象,而印度洋更是缺乏破交的基点,作为进攻方,中国无法在这里维持一直破交舰队。

因此,要么继续加钱搞一个kgv,给舰队打打杂,或者打发去印度洋跟皇家海军兜圈子,要么直接退回杭州级重巡洋舰,在其基础上继续优化,老老实实在舰队中发光发热。

不过,既然是拎出来给美国人上上强度,那么就改进一下也无可厚非。

海军内部同时还有一型标准排水量17000吨级的重巡洋舰设计,主炮依然是与前型重巡洋舰一脉相承的三联装203mm舰炮,防护采用152mm主装甲带和76mm水平装甲,动力系统也依然是杭州级重巡洋舰的动力系统,14万匹马力达到34节极速,航程9400海里。

两者结合一下,海军最终塑造出了一款大型巡洋舰,并在宴会上暗示了美国人。

这一情报再传回美国之后,迅速得到了关注。

而德国人此时也恰好来了一波助攻。

1937年5月20日,在斯皮德黑德海峡里百余艘军舰排出轴轳干里之势,十八国军舰共襄盛举,庆贺英王乔治六世登基之际。

在基尔外海,工人海军同样倾巢而出,参加了“革命纪念日”大阅兵。

为了威慑英法,劳动国防委员会在阅兵上公布了新的造舰计划,针对红色基尔号的改进舰赫然在列。  该舰火力航速等方面没什么变化,主要是优化了电子设备和防护,而这部分多出来的重量则被改进后的动力系统给抵消了。

与此同时,德国人还公布了八艘15000吨级重巡洋舰的建造计划。

“德国人这套动作倒是给了我们一些加深美国人印象的机会,意外之喜啊。”

正出发前往邯郸的左念微在火车上听着单启云的汇报,笑道。

“总理,美国人真的有可能建造这样一艘军舰吗?”单启云对于左念微的布局依然感到一些不可思议,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对于中美这种级别的海军,这种军舰存在的可能性并不大。

“有很大的可能,条约依然束缚着各国,我们有两条战巡,英国、法国,他们都有高速战舰,而美国缺乏这样一艘军舰与我们对标。”

“当然,最重要的依然是我们,如果我们没有造新式军舰,美国人不会这么上心,但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计划,那么缺乏高速舰的美国人不可能坐住。”

左念微并未将话说完,更重要的其实是各方对于未来太平洋上的海战的模式不了解。

这方面的原因或可直接引用皇家海军的一份关于航母发展的报告:极端航空鼓吹者希望我国(在其他强国仍然继续建造主力舰的时候)彻底放弃主力舰的建造。如果他们的理论被证明是对的,那么我们不过是浪费了钱;如果他们的理论是错的,而我们却践行了他们的理论,那么我们已经失去了整个帝国。

不过这个没有那么夸张,阿拉斯加本身并不必要,它不像衣阿华战列舰,即便在战列决战无限迟缓的二战战场,衣阿华依然是对等威慑与特殊海况下的压舱石,而阿拉斯加显然做不到。  而阿拉斯加莫名其妙的高昂造价也是引起事先的怀疑的,虽然军舰这种东西不能用汇率去做对比,但即便是相对于美国的基准,这艘船也依然是非常昂贵的,而更昂贵的是它所占据的船坞和其中耗费的时间。

除了日本那种穷鬼帝国主义,对于中美英德这样的国家,几艘阿拉斯加固然昂贵,但并非不可接受,只有他们所浪费的时间无法挽回。

未来的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没人知道,但只要有可能,这样的时间就是有价值的。

在战争下,货币不是第一衡量单位,时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