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羌族营地内发生互相残杀,又有叛徒给汉军让开道路或是做带路党,导致没有准备完整的姚弋仲只能当机立断进行突围。
有一天姚弋仲猜得太对了,现如今的中原根本就不讲什么节操或是道德,多民族混杂之下背叛无时无刻不在。
先是一阵“呜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随后是有特定动作或数量多光点出现,早就极力按捺的士卒将火折子拔|出|来,他们还需要吹几下才能让火折子燃烧,随后进行引燃。
该安排的已经安排,接下来无非就是看将士是否用命。这点对于刘彦是如此,对姚弋仲更是相同。
姚弋仲咧嘴露出泛黄的牙齿,略略狰狞:“必然还会有类似的陷阱,但还是要冲!”
刘彦有自己的坚持,信誉从来都不廉价,哪怕是对敌人而言也是那样。军事上关于谋略的布置多么诡异和残忍都不算什么,但只要承诺下来,不管是对自己人或是敌人,承诺就是承诺。看上去或许是很傻的行为,对于普通人或许真的是傻,但对于统治者不是傻,是在维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
燃烧的区域非常广,推测一次就消灭四千以上的羌族突围部队,也将后面的其余羌族部队给阻挡了下来。
“急个什么劲,要等他们冲进去。”
发现情况不妙的远不止尹弼和呼延盛,就是他俩的职位比较高罢了。这一个集团是随着姚弋仲的心腹开始粗暴地收集战马而在不断壮大,一些冲突也加剧,导致营寨之外汉军正在强攻,营寨之内的气氛却越来越怪。
刀山倒是没有,但火海却不止一个……
“好了没有?”
太多的战马四蹄在踏动地面,要是趴在地上绝对会感受到明显的震动感,躲起来准备放火的士卒在抖,毫不虚伪地讲,不止一个士卒裤裆湿了。
与之相应的是,刘彦身边除了护卫武士之外可没有半个将校,武人现在只要有机会就会上战场建立功勋。
刘彦坚持的是信誉问题,认为汉部的信誉没有廉价到这个份上,比起一场战事的得失,信誉才是需要维护的根本。
对于文士来讲,战局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需要等待战事结束才又是他们忙碌的时刻。
桓温手里的兵力已经膨胀到七万,有两万五千的战兵,余下是辅兵、仆从军、新附军。他们所在的地点可就不是一马平川,有的是地方便利来设立阻击线。他们只要能够拦下姚弋仲这支突围部队,直至刘彦或是谁率领大军抵达,就会形成地姚弋仲所部的两面夹击。
各个得到汉军方面回复的那些欲意反戈起义者,他们的心态之复杂难以言表。
刘彦说:“火油在第一波燃烧中就会殆尽,要看草丛和灌木的密集程度。消灭第一批骑兵不会有什么难度,想要长久燃烧则没有可能。”
军营不得喧哗,那关乎到控制力的衡量。古时候在军队并不能随意唱歌,因为一般认为歌声会让士兵生出想家的情绪,会造成军心上的动摇,使得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讲信誉被评价为迂腐,这是何等可笑……甚至可以说是悲哀的事情?好比如有人扶起跌倒的老人都能上新闻联播,拾金不昧也变成需要宣传的个例。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事实上发生火灾时,直接死于大火燃烧的人并不是最多,是吸入过多的浓烟到底昏迷,没有及时脱离火场必然是窒息后被烧成焦炭,哪怕是及时脱离也要经过专业的救护才能够活命。
真心没有几个人理解刘彦的坚持,他们屡次劝谏“兵者,诡道”的思想,认为只要能够获得轻易的胜利失去些许信誉不算什么。
果然有人与汉军联络,商谈临阵起义会得到什么待遇吗?
刘彦之前收到了不下于二十封信,来信的人职位最低是校尉最高是杂号将军,其中就有呼延盛这个石碣的虎翼将军,他们的来信只谈一个问题,可以投降或是率部起义,有的不求能够得到什么奖赏只求活命和自由,有的则是要求官职或是财帛。
呼延盛现在代表的是军中的匈奴人和部分杂胡,他是羌族部队中首个统军与汉军骑兵大战的指挥官,一连串的战事打下来真真是被汉军给打怕了。
刘彦的行为目前没有多少人会理解,但是当汉部立国,等待汉国在日后的一系列征战和扩张中发生一些事情,他们会赞美自己君王的坚持,后世子孙也会由衷庆幸刘彦定下的基调。
桑虞说的是桓温所部。
“昌为行军长史。”纪昌“呵呵”笑着说:“可由昌出面应允那些人,一切与君上无关。”
不知道是羌族那边的人先动手还是以呼延盛和尹弼这边的人先动手,原本是一支队伍的人发生第一次火拼,冲突像是星星之火一般蔓延,最后矛盾公开化导致营区之内大杀特杀。
很多人不理解刘彦为什么要那样干,他们的主张是先答应下来,等待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时候,那些投降了的人又能怎么样。
“快点啊!”
尹弼迟疑道:“这或许是好事。若是大包大揽,我们才应该忧虑。”
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除了刘彦之外的人全部退下。那一刻刘彦看着那些人的背影在苦笑,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事情的可怕,物质横流与金钱至上不能说有错,但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不能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