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22章 老夫稳得很【1 / 2】

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蔡周边的外围据点一个又一个被汉军扫除时,又有人建议“所有据点就地坚决抵抗,新蔡的晋军移师与汝阴中间,以新蔡、野外营盘、汝阴成为一个掎角之势”,毫无意外再次被褚裒的“以静制动”给否决。

“那位国丈事先准备了多少柴火?”桓温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他笑吟吟地看着李迈问:“这个应该就清楚了吧?”

现在,除了新蔡之外,褚裒所知的是只有汝南郡还有晋军存在。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桓温已经从长江登陆,攻克新息之后又打下褒信,桓温北上的同时是王朴接力在横扫汝南郡其余城池。

那一幕幕看得城头的晋军士卒一阵阵汗毛直立,亦是让奴隶军那边出现哗然之声。

褚裒见没有谁搭腔也不气恼,他甚至还有心情露出笑容,笑了一小会才说:“汉军一直没有攻城,显然是知晓新蔡城池不好攻。我们的粮秣充足,大家可以慢慢想。”

“城内拢共有多少人?”桓温发现新蔡并没有连接城外的水渠,他问:“城内大概有多少口水井?”

袁乔张口欲言,没来得及说话桓温已经下令,只好是什么都不说。

“都说说。”褚裒看着可没有什么大祸临头的模样,他是用着无比镇定的语气在问:“可有什么破敌良策?”

困守新蔡的褚裒先是得知有至少十六万汉军兵临城下,过了两天又发现城外的汉军仅是剩下七万左右,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应该要有什么对策,诗是酝酿了不少首,可是应该怎么来展开军事行动却是一筹莫展。

先是将校和一众文人给褚裒面子发出欢呼,随后是晋军守城士卒被带动着吆喝,再来是战鼓加入齐鸣,看着新蔡城还真的有点士气高昂的样子。

之前,不少人给过褚裒建议。

好嘛,是等待汉军大举进兵汝阴,褚裒总算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接受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将能够收缩的兵力全部调遣到新蔡,来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固守一点,等待南方援军抵达。

发动进攻的奴隶军除了登城梯之外什么攻城器械都不存在,他们亦是不可能有着精良的兵器或甲胄,连带盾牌也是粗制滥做的拼装木板,跑到城头晋军弓弩手的射程之内时,城头守军发射远程攻击武器,是八骏弩、强弩、强弓一块发射,箭矢落下的一瞬间惨叫声不绝于耳。

新蔡的城墙是四四方方的形状,高度约有四丈,城墙之上能够发现安排有八骏弩,晋军不会缺少强弓和劲弩,真要强攻起来肯定是要损失惨重。

张弥是一个杂号将军,与之褚裒等等很多“衣冠南渡”的世家不同的是,他出身地地道道的南方世家,得说实话的是从北方“衣冠南渡”的世家和南方土著世家一直都存在矛盾,是南方土著世家被北方迁移来的世家打压的现状。

阵阵的擂鼓声中,桓温下令进攻,片刻是有接近三千被仆从军强迫上前的乌合之众奔跑向新蔡。

营寨内的奴隶军哗然和躁动没有换来什么好事,哪里的声音最大就是被箭矢一阵射,出现有组织的抵抗则是被分割剿杀。

这个就是困守一城带来的信息不平等。城池完全被封锁,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猜,能不能蒙中完全就是看运气。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桓温从下令清缴地方豪强,到新蔡城外的汉军营地已经聚拢起约有五万的战俘,他在大举围困新蔡的第四十六天总算是下达了第一次攻城命令。

魏晋的社交习惯用简单的一些形容来概括,曹魏时期是世家发展到了顶峰,奢靡在上层社会形成风气。到了司马晋国时期,西晋依然是曹魏的社交习惯,到了“衣冠南渡”之后,变成社会精英分子屡次北伐恢复中原无望之后的一种自暴自弃,认为除了醉生梦死来发泄自己的报国无望之外,没有更好忘却烦恼的方式。

新蔡郡和汝阴郡的情况传到了汝南郡,汉军大肆攻击敌方豪强的消息让谢石相对轻易地说服大批豪强,差不多是汉军的攻击矛头转向汝南郡时,谢石包含收拢的溃兵和敌方武装,手里竟然凑出了一支约有两万人的杂牌部队。

到了这个时候,谢石已经知道新蔡郡和汝阴郡的情况,对于长江被汉军舰队严密更所的消息也是得知。他很清楚长江以南的晋军水师没有夺取长江控制权之前,那位国丈望眼欲穿的南方援军根本就不可能北上。

李迈是被带着溜达,他面对桓温的提问,很老实地回答:“除却军队之外,城内有大概四万居民。水井……没有具体计算过,该是有数百?”

恰恰就是因为完全不知道外面的情势,褚裒一问,甭管是谁都答不出一个所以然。

袁乔的回应仅仅是点头表示赞同。他其实是觉得桓温近来是越来越浮躁,杀性也是一天又一天的看涨,那当然是因为其余战场传来的新消息,比如谢安率军击败了孙伏都已经正式加入濮阳战场,攻击南阳郡的友军也完成目标开赴濮阳。

新蔡这边是在围困观察与被围困和观察中度过,外围的战事却是爆发得十分激烈。

正事谈完,按照魏晋的社交习惯,褚裒很是尽责地准备宴会,等待食物、水酒、五石散,包括美姬、伶人等等玩物上场,一场围城中的狂欢上演了。

桓温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在干什么,他在干的是尽可能地寻找新蔡城的薄弱之处,一天又一天的逛下来,讶异地发现褚裒将新蔡真的变成一座坚城。

那一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剿灭战,不分是什么族群,檄文一到只有两个选择,或是归顺,或是抵抗。

“真是强大啊!”谢石经过打击之后看着变得更为成熟,他对投靠自己的那些地方豪强说:“不过也正是因为汉军四处开战,证明他们到汝南郡的军队数量不会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