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说,定下日期公开择才选能,有才者不问出身可以自荐,到各自学府接受考试,通过的人由县、郡、州,一直角逐到中枢接受寡人的亲自考核?”刘彦多少是有些震惊,那一套虽然还没有完备但根本就是科举制度:“子深是有心了……”
想要达到生而有种的目标并不困难,实际上只要将知识进行垄断就可以了,偶尔再接受极少数的人进入自己的阶层,粉饰一下必将世世代代享受权力。
“王上谈兴甚佳?”桑虞的发簪和披肩之上有些许露水,弹了弹问纪昌:“泰安可还有精神,到虞帐中一叙?”
“王上洞若观火。”纪昌恭维了一句,才说道:“右丞相确实是有了一套择才选能的思量。”
南派几乎没有寒门,除开吕议所在的江夏吕氏之外,无外乎就是桓温、谢安、袁乔等等那些出身东晋小朝廷治下家族的延续。
“天下识字者寥寥,无不是豪强、大族、世家之人。”纪昌苦笑着说:“天下受世家之害久矣。”
纪昌是左丞相,但职权倾向是比较偏于军务,民政管理方面是由右丞相桑虞主导。
刘彦要安排王猛该找桑虞,对纪昌说及却是有用意,想必纪昌也能猜想出来。
“王猛现如今是在何处为官?”刘彦可没忘记这个丞相之才,得到答案之后又问:“政绩如何?”
事实上就是这样,什么都依靠人工的时代,任何的劳动力都显得弥足珍贵,百姓之家下至幼童上到老者,不分男女老幼都是需要干活。
拓跋秀正要离去,听到刘彦的话眨了眨眼睛……
对了,除了那些家族之外,还有一个武将的派别,大体上就是以冉闵、徐正、吕泰等等人为核心,像是桓温和谢安也能算是武将派别的一部分。
北派又分为世家与寒门,分为魏郡桑氏、博陵崔氏、长广纪氏、东牟蔡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平原王氏、赵郡张氏、中山郭氏、长广李氏、长广骞氏,等等不下于三四十个能为世家者。这些家族大多是在胡人统治中原时期崛起,仅有长广纪氏、东牟蔡氏、长广李氏、长广骞氏是刘彦崛起才跟随发展起来。
纪昌上上下下地看了桑虞很久,叹息道:“子深,你太急切了啊!”
“子深想想当初追随王上之时,再思量思量如今行事。”纪昌也算是仁至义尽,说道:“不要为家族所拖累。”
两个朝廷众臣发生什么事很快就禀报到了刘彦这边来,听到消息的时候他正在拓跋秀的伺候中脱衣准备小憩,躺倒在床榻上闭眼之前说了句:“幸好是我,换做他人就该心忧如焚了。”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非让桑虞站了大半夜都要等到纪昌?无非就是择才选能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两人这一聊,直接就是聊到黎明,纪昌离开王帐要回自己的大帐,走到半路却是看到好像静候已久的桑虞。
唯才是举,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那么什么才是有才能的人呢?以大争之世的诸多例子来看,当时不识字只要有一项特别的才能也算是人才,诸如鸡鸣狗盗之辈。但唯才是举,其实举的还是识字的人。
纪昌听明白了,想要监察百官的话,汉国的御使大夫人选就该早早确定,然后是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也该补齐,再来就是廷尉府的事情了。
教育并不是那么好弄,由国家来搞学府只要有钱就够了,但师资却是一个大问题,再来就关乎到教材,更为关键的是……不管国家还是百姓都承受不起脱产者。
面对纪昌像是责备一样的话,桑虞脸上含笑不出一语。
刘彦不是没有想过要搞什么教育普及化,但也只能是想一想。
“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纪昌直言不讳地说:“王上治国离不开他们,只是不要形成恶性内耗才好。”
“臣举荐庾翼为廷尉,谢艾可为御史中丞、王简为侍御史、崔悦为监御史总署。”纪昌是斟酌了很久才有这些人选:“只是庾翼那边……”
生而有种对于权贵来讲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要是掌握权力的人无不是希望子孙后代也能如同自己一样,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先是讲血统的优良性,再以制度进行固化。
“章武郡是一个不错的郡。”刘彦口中的章武郡是与慕容燕国爆发战事后的前线:“景略下一个任期就到章武郡吧。”
汉国现在的政局其实挺复杂,这个与刘彦光复汉家旧土的速度太快有关。因为地域的不同,出身门第上面的区别,概括下来大体是会分成两个大派别,也就是北派和南派。
杨隋一朝科举制的出现是为了遏制门阀和世家对官场的垄断,给大族、地方豪强、寒门跻身官场的机会,受限于教育不普及的因素,实际上与平民老百姓的关系依然不大。是要等待到了两宋时期识字率相对较高,科举制才惠及富庶百姓之家,没有点资本的人依然是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毕竟读书也是需要资本的。
刘彦对纪昌的举荐感到很满意,汉国现在出现了不少利益集团,一些平衡肯定是要做,什么样的人安插在什么位置就成为掣肘和平衡的关键。
崔悦是清河崔氏一族的族人,原先是在石羯赵国为官,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新平相,石虎率众迁徙之后转投汉国,在汉军克定冀州时清河崔氏出了不少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