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是没有刘彦来改变历史,桓温可是矢志不渝地要攻蜀,不管别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他也真的做到了排除万难完成了攻蜀的志愿,恰恰也因为是那样被认为嚣张跋扈和不择手段。
波斯人发现汉人对阿三感兴趣可以说是欣喜若狂,他们本身就一直在面对罗马的压力,还要不间断地扑灭国内的反抗,真真就是感到压力山大,环顾四周又没能找到一个够分量的盟友,真的想要含泪说声“宝宝心里苦,只是无人可以述说”。
“盟友?”桓温像是在听笑话,摇着头:“只有弱者才需要盟友。”
别人不喜欢桓温,他也不会因为要被人接受而去改变自己。后面完成了攻蜀的目标,他手握的资源和武力开始令人忌惮,东晋小朝廷多次明里暗里地谋划要夺掉兵权甚至杀死,他自然是做出反击,导致后面与中枢的关系不断恶化,演变到生出代晋之心,就是有太多的牵绊,再来也是时局不允许,也就没干。
“大秦人与我们有点像,就是做人忒不地道。”桓温却是用着欣赏的表情在说话:“他们完全将阿三当傻子糊弄,真不知道阿三现在该气成什么样。”
岸上的阿三总算是有动静了,他们惊慌地喊叫着,像是受到惊吓的兔子那样四散逃窜,就没一个想着阻止汉军登陆。
桓温从来都是一个怀有远大抱负的男人,不会去管别人怎么看待,只要能够达成目标,手段什么的基本是不忌讳。
“原本以为第一年就能结束,已经快拖到第三年。”桓温对这个没什么不满的地方,要是没拖下来还没他上场的机会:“既然某来了,不会再有第四年!”
从高空向下俯视,由至少三千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它们就是那么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占了极广的空间,每一艘的船头都是由南向北。
刘彦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的态度,异姓王不是不能存在,谁的功劳够了肯定会封王,只是封国(封地)不会在诸夏旧地。
前一年基本是海上交锋,只出现一次因为笈多王朝攻击平蛮校尉部基地而爆发的沿海陆地战。这一次战事自然是以汉军完胜结束,还俘虏了相当数量的阿三贵族,不但是获得丰足的赎金,也从那些阿三贵族嘴巴里知道更多笈多王朝的情报。
海岸线并不属于笈多王朝,是笈多王朝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好像是叫吉塔拿多还是什么,反正汉国这边没在意名字。
“是阿三自己不争气。”袁乔只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若是阿三与我们的战争处于优势,大秦人自然还是阿三的盟友。”
桓温没有看向袁乔,是看着远方已经出现的大陆架的地平线,平静地说:“全凭陛下裁决。”
桓温选择的登陆地区有点讲究,离笈多王朝的主要军港并不近,虽然没有天然的深水港,可是以吉塔拿多这种连屁都不是的小国,要是登陆部队会被阻击到无法上岸的地步,桓温就干脆从船上跳海,还准备就一沉到底,概因真不够丢人的。
事实上,桓温还真想过灭掉笈多王朝之后在阿三这边当总督,却不再是培植势力的想法。原因自然是他已经知晓刘彦的秘密,十分符合古人的想法,认为刘彦是地地道道的天之子,面对刘彦那样的一个人就是有再大的野心都要收起来,然后在规则之内谋求富贵,打造家族辉煌的延续。
正是因为现阶段的波斯人极度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才会对汉人的出现想都没想就表现出友善,更恰巧的是汉人本来就是波斯人的祖先无比渴望的盟友。因为需要再有“情怀”,导致波斯人遇到了汉人立刻脸上泛起笑容,要是可以真的想要说句“官人,你总算愿意来宠幸妾了”,嘴上虽然没有说,可是身体还是很诚实地靠上去。
根据汉军细作的调查,吉塔拿多的疆域相当于汉国的一个郡,有多少人口只能靠猜,该国的军队也就林邑那样的档次,国家没被灭亡是因为这里足够贫穷。
“此战过后,新晋侯爵至少两人,以下无可计算。”
袁乔没有再说话,他知道桓温肯定能猜出自己为什么会那样问。
远处的海岸线越来越近,桓温转身向着雀室而去。
在这个历史版本,桓温率军攻克巴蜀的那一刻,得承认他想要谋求巴蜀军政皆管的大权,想要按照众多门阀世家的老路,给桓氏经营和巩固一块基本盘。
在另外一方面,前一段时间汉国阵营这边也与笈多王朝阵营在后世孟加拉湾进行了一场大海战,结局当然是汉国阵营获得海战的胜利,虽然没有全歼笈多王朝阵营的海军,可至少是扫清了登陆的最大障碍。
桓温露出了追忆的表情,反复地念着“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这一句。
袁乔熟悉和了解桓温,源自于此很乐意与之搭档配合。
就目前,汉国阵营以及笈多王朝阵营在陆地上的战事依然是在继续,只是双方越打越保守,战争已经变成了呆仗烂仗,各自依靠地形广筑堡垒又多搭建连寨,好好的战争打出了拆迁队干活的既视感。
其实那一句“功名祗向马上取”是一首名为《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诗的其中一句,作者是岑参,出自唐代。
得说的是笈多王朝对找波斯萨珊不痛快挺感兴趣,沙摩陀罗·笈多在公元三四三年就开始在资助寄多罗王朝(贵霜残部,为小月氏人),又借着季多罗王朝的手给予波斯萨珊境内那些不甘被统治的阿拉伯人、塞种人、月氏人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民族资助,已经从事实上跟波斯萨珊在作对,区别就是没有正式宣战罢了。
桓温在攻克巴蜀之后有那样的心思才是现如今的主流。不单单是桓温,换做任何一个世家子出身的人,不管是生活在胡虏治下的长江以北,还是生活在世家门阀控制下的长江以南,会生出那样的心思着实是太正常不过了。
“阿三是有点傻。”桓温放下望远镜,以嘲讽的语气说:“谁规定两国之间的战争只能在两国的疆域内进行?”
站在雀室的桓温通过望远镜将岸上的动静看在眼里,他改变了一下方位,注视着可能有藏兵的渔村,看到的却也是阿三在逃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