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051章 汉学【1 / 2】

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说从起初阶段到元朔十七年只是十三年的时间,获得教育的人还是有那么一批,他们接受的是近似于现代的填鸭教育,就是那种流水线生产一般,识字又被普及了基础,可是想要更近一步却需要再进修,才会产生高尖端人才的教育方式。

那些个皇权不下乡的朝代,不管儒家愿不愿意承认,玩的其实就是黄老学说的那一套,只是很多时候是玩了个四不像,另外一种是利用黄老学说在与当权对抗,依附在国家身上不断地吸血,直至这个王朝被灭亡。

胜利的那一方,接纳失败者之后,还是来多少就接受多少,统治班子究竟是换了没有?打得尸山血海到底是为哪般。

“……”刘彦当然知道这件事情,他还亲自听那些人请求过,暂时没有做出决议,不过还是倾向于让那些重新回去带兵,嘴上却说:“人才,朕何其缺也。”

纪昌听完刘彦所说沉默了。他并不是害怕战争,是认为汉帝国几乎每年都在进行战争,百姓没有得到任何喘息的机会,之前是那么多的仇寇没有消灭,哪怕只是为了洗涮因为西晋和东晋无能给汉人带来的耻辱,咬牙也应该将那些仇寇消灭掉。

简单地来说,要是失败了不需要承受代价,那么究竟是有没有获取胜利?

纪昌最为遗憾的是在他当任丞相的时候,汉帝国内部的民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发展,不说如汉文帝时期,怎么也要有吕后当时的模样,可是并没有。

文职方面的人才,莫不是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累积,可不像武人有一身好的体魄那么容易,脑力方面的运动永远比肌肉要困难得多。

长久的执政经验早就让纪昌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单独任何一个学派的知识和思想都不足够,应该是集合百家的优点,再用实际主义来进行判断,什么时候的哪个环境适合哪个学说的治理方式就使用什么。

纪昌在沉默中想的是,历来皇权对学识只能办到引导,甚至很多时候是连引导都做不到,当代的那些知识分子会配合刘彦整合所有学说一统成为汉学吗?

革命之花总是需要有鲜血去浇灌,刘彦是用桓温做刀子狠狠地对南方放了一次血,但是没有将那些门阀和世家全部灭掉已经算是仁慈。

其实刘彦现在还是能够找到不少擅长处理内政的人才,就是那些原先的门阀和世家组成的所谓士族。

战乱之世,哪怕是有人才基本上也是以懂得战争的居多,碰上能够处理内政,甚至是能将内政处理很好的人,几乎就是撞大运。

容易出擅长内政人才的不会是当前这个时代,原因不是刘彦不去重视或挖掘,是中原才被胡虏肆虐多久,没有所谓的盛世,也就没有读书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怎么去产生内政方面的人才。

“唔?”刘彦看出了纪昌的态度,说不上有什么怒意,他刚才还没来得及点名,就没再开那个口,扯了几句其它的话,才说道:“既是战时内阁,便由军方出人吧。”

那八成之中,五成以上是来自朝中高官显爵的后代,两成是北方的士子,剩下的一成才是南方的士子。

刘彦是在元朔十一年才开的太学,也就是汉帝国的最高学府,录取的学生之中,仅有两成不到是从基础教育中出来的人,其余基本是原先家族教育出来的士子。

使用黄老学说的弊病就是,要么后面朝廷对某些群体通常是需要杀个人头滚滚,真要是能改正过来,少不了会来一个中兴的局面;要是在杀个人头滚滚之中没有成功变法,基本上就是等异族(敌国)杀进来,然后人头滚滚的画面并不会得到改变。

毕竟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北方的汉人差点一度灭绝,锅叩到南方这些所谓士族的脑袋上绝对没错,哪有北方汉人都快被杀绝了,作为始作俑者的南逃士族不需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实际上要说治国的话,黄老学说是古典社会中最合适的存在,那是历史用事实一再证明了的铁证。只是黄老学说牺牲律法的这一点很不好,太容易滋生社会上的活力群体了。

“泰安啊……”刘彦停下脚步,注视着纪昌,说道:“朕一直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开始崇尚黄老学说,为什么会觉得与民休息就是放任不管呢?”

纪昌胸口一闷,一口老血差点就喷出去。

杂家?纪昌之前还没有想过这个,被刘彦一提之下,他认为从学派定义上面自己还真的是一个杂家。

识字就代表能够看得懂公文,目前这个时代能做到这个,基本上就等于有了当官的资本。

“那就是杂家。”刘彦表示自己还是有读书的,尤其是登基之后看了不少百家学说:“杂家就是毁在吕不韦手里了,要不然……”

刘彦知道那个不是笑话,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日后真的会出现那样的一个民族(国家),名为大怂。

历史只是着重记载了始皇帝的横扫八荒六合,忽略了前几代的先王的累积,更被忽视的是吕不韦作为丞相时期的那些成就。

罗马离汉帝国非常遥远,要是汉帝国没有远洋舰队也就罢了,只能是等待从陆地上打穿的那么一天,那口气才能发泄出去。

吕不韦作为杂家一代领袖,不是他治国方面失败,是政治斗争上面的失败。

要是将赢异人的那些年,再看看嬴政没掌权之前的秦国是什么样,会发现在吕不韦的理政之下,秦国是不但统合和梳理了军政,国帑以及粮秣也是得到最大的累积,要不然国家没有钱和缺乏粮食,嬴政怎么去启动一统之战?

汉帝国与之前的王朝不一样的,丞相并不是百官之首,只是文官之首。武官第一人是太尉,等于是文武的职权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分割,谁都别想去占谁的便宜,更别提干涉谁。

早早投效刘彦的那批士族,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位置。一些原先矫情或是死硬的人,不说刘彦愿不愿意用吧,便是他愿意接纳,朝中的抵触力量也会是非常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