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34章 我和阿朱姑娘是英雄所见略同【2 / 2】

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蘅芷顿时语塞,脸色显得十分的怪异。她下意识的想要反驳徐兴夏的话,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反驳。她明明知道,徐兴夏总是拿歪理来教训她,可是,他的歪理,一套一套的,她想要反击,还真是不太容易。

李灿然急忙抱头鼠窜。

李灿然神情不自然的说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

李国臻面无表情的说道:“这是公事,你不明白。”

……

朱蘅芷猝不及防,被她摁得几乎向后退。徐兴夏的这个动作,她可不认为是亲昵。她下意识的觉得,这是他在蔑视她,非礼她。她顿时愠怒起来,尖声说道:“哎!你动手动脚的做什么?”

李国臻皱眉说道:“谁跟你说的?”

宁夏城,总兵官衙门。

李国臻放慢了舞刀的姿势,却没有停止,沉声说道:“这是国家大事,你不要掺和。”

李灿然皱眉说道:“爹爹,那个徐兴夏对你太不恭敬了,他射死了你送给我的战马。你怎么能这样放过他?”

朱蘅芷微微一愣,片刻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说武则天呢。她刚才的话,的确是有点太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了。难怪会引来他的反感。这个粗人,最看不得别人显摆。她的脸色顿时有些涨红,不服气的说道:“难道我说错了嘛?”

朱蘅芷蹙眉说道:“你是真心话还是假话?”

李云睿急忙跑开了。

徐兴夏一脸严肃的说道:“阿朱姑娘,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说过太子什么?”

徐兴夏盯着朱蘅芷看了一下,忽然伸出手,在她的额头上,用力的摁了摁。他这个动作,做得非常的自然,感觉就好像是在摁自己的小妹妹一样,一点男女授受不亲的意识都没有。

李国臻依然在耍弄大刀。重量超过三十斤的大刀,在他的手里,被舞得虎虎生风。在练武场的一侧,还有被劈碎的石头。显然,舞到尽兴的时候,李国臻会举起大刀,直接往石头上砍下去的。在练武场的旁边,还有被砍坏的数把大刀。

李灿然悻悻的说道:“爹爹,我就想不明白了,他一个小小的百户,你老人家随便一个手指头就摁死他了。你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偏僻的地方处理了,这不是神不知鬼不觉吗?”

……

朱蘅芷有点气愤的说道:“当兵吃粮打仗,天经地义。但是,总不能光吃粮,不打仗啊!国家的赋税收入总是有限的,不能白白的这样浪费啊!有限的赋税收入,都要用到刀刃上!”

李懋桧喜怒不形于色,和人打交道,总是一团的和气。但是,如果他的脸阴沉下来,也是相当可怕的。平时和李云睿也没有太多的交流。文官基本上都信奉严父孝子的那一套,认为对儿子绝对不能太温和了,必须严词厉色。

“滚!”李懋桧怒声喝道。

忽然间有脚步声传来,一个年轻人出现在练武场的门口,正是他的儿子李灿然。李灿然的脸色,显然有些不太好。他来到父亲的面前,有点急切的说道:“爹,你怎么开始调动兵马了?难道,你真的要去救援威镇堡吗?”

朱蘅芷顿时一愣,蹙眉说道:“你明明说了的……”

朱蘅芷顿时微微一窒,随即说道:“我当然希望太子登基。太子乃是天下正朔,未来当然应该是储君执掌天下。”

片刻之后,她才心有不甘的说道:“你说,宁夏镇的三万官军,就是你舅舅那样的货色?那些战兵也是如此?”

徐兴夏这才想起李自成现在还叫李鸿基呢,便呵呵一笑,掩饰着说道:“总之是猛人。阿朱姑娘,我告诉你,要是依照你的想法,这个国家早就崩溃了。你以为朝廷的那些大佬,都没有你聪明啊?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徐兴夏立刻装傻,一脸茫然的说道:“我什么时候说太子什么了,你一定是听错了。”

徐兴夏侧眼看着朱蘅芷,似笑非笑的说道:“阿朱姑娘,你还真敢说。另组新军?原来的这些军户,往哪里搁?让他们全部都下岗?你是要他们造反吗?现在拖欠钱粮,军户们都已经不断的起来闹事了。你要是将他们全部撵走,天下不大乱才怪了。光是解散驿卒,就出来了一个李自成,你要解散天下的军户,得有多少个李自成蹦出来啊?”

那可是内阁首辅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连那样的大人物都扛不住,更不要说其他人了。他徐兴夏又不是傻瓜,怎么会轻易参与其中?上次不过是随口说了两句,他现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既然意识到了危险,他当然要谨慎了。

徐兴夏点点头,毫不掩饰的说道:“我舅舅是匠户,匠户是不需要打仗的,你拿他来作为例子,根本不合适。战兵?嘿嘿,战兵又能好到哪里去?我告诉你,战兵更烂。他们可不是为了朝廷打仗,他们是为了自己的老板打仗。”

这是典型的耍无赖了。徐兴夏当然不是故意耍无赖,而是吃不透朱蘅芷的身份,更吃不透她的立场。在万历时期,有关太子和福王的事情,简直是高压线,谁碰到都会有危险。因为这根高压线,至少倒下了四个内阁首辅。

李国臻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冷冷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让爹爹亲自去对付一个百户?”

鞑子一个千人队南下的消息,居然都已经传到京师了,真是令人觉得意外。这肯定是不正常的。李国臻相信,在背后,一定有什么人在推波助澜。为了安全起见,他决定更加小心谨慎的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