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负文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今墨子听说史角是成周雒邑的太史令,肯定是博古通今,于是跟着他研究周礼,礼法,典乐。
后来墨子发现儒家文化迂腐,固化,并且礼法制度繁琐,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于是自立门户,成立了墨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墨子”。
墨子为了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目的,提出兼爱非攻的主思想。
墨家思想以“十论”(即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兼爱、非攻)为主体,是墨子为拯救社会之弊,而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学说。
墨子提出知识获取的三种方法,阐述知识来源,即“闻知”“说知”“亲知”。
“闻”指听到、听见、闻知、传闻,“闻知”意为从自身外获得的知识,可指为间接经。
“闻知”又可分为“传闻”和“亲闻”。
“说”指解说、阐释、论 证、推论等,“说知”就是根据已知推测到的未知的知识,可指为理论知识。
“亲知”是亲身感受获得的知识,可指为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
墨子将知识从内容上,大概分为四类。
即“名”“实”“合”“为”。
“名”是关于事物的概念的知识。“实”是关于事物的具体实物的知识;“合”即“名”与“实”相合,既知其名又知其实的知识。
“为”是有计划、有目的实践之知。
按照其目的又分为六种。
即“存、亡、易、荡、治、化”。
“存”,就像制做铠甲,是为了让它经久耐用;而“亡”,去除的意思,例如治病,是为了疗病去疾。
“易”,交易,如买卖商业行为,是为了交易,而“治”则是治理,为了培养一件东西,如庄稼治理;国家治理。
最后是“化”是为了使某件事物得到变化,如量变化,养鸡养牛,从小到大,从无用到大用。
墨子还提出了检验知识真伪的三种方法,即“三表法”。
第一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依据衡量是非。
第二表,“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生产者的直接经验作为知识来源。
第三表,“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言论的好坏
墨子一生反对周朝的王道,儒家周礼文化,他提出了墨子还提出了辩。
墨子对“辨”的解释为,“辨”是双方根据自己的见解争论是非,与事实相符合者获胜。
“辨”的作用是明辨是非,是追求真理,而不是玩弄名词概念,不是抬杠,并将事实作为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这是其逻辑理论的出发点。
并且墨子的唯物主义辩论法,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逻辑理论。
只是后来汉武帝时期,为了愚民政策,维护帝王权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派被清除。
造成了中国很多优秀文化被儒家文化代替,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化发展,延缓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进程。
墨家是继儒家之后,第二个崛起的学术流派,在春秋时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欢迎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