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大小小的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地遍布着大汉国的各个县及县以上的地区。
如今的大汉国,算上朔方、白羊、楼烦三郡,也才二十多个郡。
按照一个郡内平均辖制十个县,也不过有两百多个县级行政区。
如此一来,差不多需要建设三百个学堂而已,这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自从水泥出现在大汉国之后,建造房屋已经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
至于那些学堂的老师,元朔学堂里如今正有着近一千的临近毕业学子。
无论其是主攻儒学亦或者主攻墨者还是华夏理工,去下放学堂教书还是有资格的。
而且,并不是白白让他们教书,还会给与他们发放薪水。
而且,刘大海还打算给他们开的工资要远超过普通行业。
自从印有高祖头像的元朔币发放以来,大汉国的物价进入了一个极其稳定的时期。
一只鸡只要一枚币值为5的元朔币,或者五枚币值为1的元朔币。
一只猪只要元朔币100元,这还只是因为猪刚刚被人们所接受送上餐桌。
刘大海能够预料到,等日后大汉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猪和牛的价格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而大汉国如今最高的薪资标准,估计也就是在元朔城的工厂里做工了,平均薪资有一千个钱。
一石粮食也就不过一百个钱。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元朔城里的刘氏工厂做工,一个人的收入,就足够一户四口之家生存,每月还会有大量的结余可用于其他事项支出。
所以元朔城的大部分百姓们还是比较富裕的。
当然,这种情况只局限于在长安城和元朔城,大汉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
刘大海打算给那些选择去县级学堂教授学子的底薪是一千五百钱。
这在大汉国已经是一个极高的薪资标准了。
所以这个消息在元朔学堂一出,就有一大批人争着报名。
而后,当期的报纸上就讲述了刘彻准备大兴教育,广设学堂的想法。
建设学堂的钱自然是由刘大海出,给教师发放工资则被曹襄一人包揽了。
按照曹襄所言,他现在家里钱太多了,不花出去总感觉不太安心。
刘大海自然知道曹襄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自己知道他的老底,害怕自己在老爹那里随口一说。
除了三百余个学堂以外,刘大海还打算在元朔城和长安城之间,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华夏理工学院。
初步打算是占地六千亩,也就相当于400万平方米,换算成长宽就是各2000m。
原本元朔城距离长安城就不是很远,如果在两者之间建设一座如此的高等学府,那就相当于一座桥梁,把元朔城和长安城连接在了一起。
不过刘大海并不打算动用元朔城和长安城之间区域的其他土地。
刘大海自然是亲自负责建造华夏理工学院的。
他要建造出一片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而且,他要这里日后能容纳大汉国十万顶尖学子。
将作监的所有大小将作几乎全部都被刘大海征用了。
与此同时,还有墨家的一众子弟也纷纷参与了其中,巨子刘颖亲自带队。
毕竟能够为大汉国建造如此一座学府,定会名留青史。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工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