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7章 经济作物【1 / 2】

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程家手上沾的事太多了, 要是被郑山辞发现了,他们程家就没活路了, 所以他们是一定要跟郑山辞对着干的。至于高家一向以程家马首是瞻。

四个家主商量片刻, 想着先把自家的脏事藏起来,免得被郑山辞翻旧账。程家主吐出一口浊气,他回到家中告知了程儒。

程儒的目光沉了沉, “先看看这郑大人的动静, 若是查的深了,就把人解决了。新奉县天高皇帝远, 要是出什么事也是无可避免的。”

程家主闻言瞠目结舌, 他自认还没有父亲那般狠绝, 直接杀了朝廷命官。这要是上面追究下来, 程家也是一个死。程家主心里还有侥幸, 万一郑山辞只是吓唬他们一下, 这样他们也不会做太绝。等他三年任期一到,他们就各奔东西,没什么关系了。

之前他们跟新奉县的县令都是这般好好的相处。

新年假日一过, 县衙的官员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大抵还是过了一个好年, 县衙里的气氛轻松, 只戚县丞一个人时常在走神。

风中传来花香,春雨淋淋的落着。江主簿撑着一把伞,脚步急促走到房门前让旺福去通报。

旺福:“江大人, 大人让你进去。”

江主簿把伞收好, 走进去给郑山辞见了礼说道:“郑大人, 商队的人回来了。把您要带的东西也带回来了。现今大人可以去看看, 把尾款结了, 就能拿货了。”

郑山辞听了这话,眉梢间有喜意,他起身说道:“容我先去换身常服,再同你一起去见见这范家的人。”

商队范氏经常行走在青州,新奉县就是青州之下的县城。郑山辞去里间换了常服,便带着江主簿跟谭和一起去。

江主簿会做人,已经在郑家食肆订下了包厢,让范家这支商队的领队在里间可以先用些糕点。郑山辞走进去时,范家的领队是一个大约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范平见江主簿跟在一个年轻人的身后,他挑了挑眉。

“请坐,不知如何称呼。”郑山辞说道。

“我叫范平,郑大人。”

郑山辞毫不意外被范平猜中了身份,江主簿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在江主簿之上的只有县丞跟县令。

“我想问一问,你们商队拿了多少货?”郑山辞也不矫情,开门见山的说。

“江大人告诉我们的是要杨树、柳树、梨树、枣树这四类树,我们一路上买了许多,数量上足够把三分之一的新奉县种满。山楂、枸杞、甘草、白术、沙棘因为是药物,这些价格高一些,我们当时也摸不透你们能吃多少便少买些,这些加起来大约需要四百两银子。”

江主簿听了这话,他心中吃了一惊,竟是这般贵。

范平解释道:“这些树不值多少钱,拢共才七八十两银子,郑大人要种的药物太贵了。”

他本想还出价高一些,但转念一想,他还想跟新奉县的县令合作,给他们的价格实惠一些。看样子要了这么多的种子,怕是想大规模种植下去,以后要贩卖出去,还要他们商队出马,所以以后他们要打交道的地方还多,犯不着现在就贪小便宜。

之前给的商队的定金是四十两银子,幸好现今衙门里有钱。郑山辞从怀里拿了银票出来,他走之前去县衙里支了五百两银子,给范平付了三百六十两银子,一次付清。

“谭和,你去找朱典史让人把这些放进库房去。”

“是,郑大人。”

谭和没想到郑山辞从去年秋收就跟范家的商队联系上了,心里还震惊着听了郑山辞的吩咐还是去衙门找朱典史。

范平:“东西就在食肆外边,兄弟们也认识朱典史,不会卸错货。”

江主簿点的菜上桌了,店小二把菜上完就退下去了。他们喝了一点小酒,郑山辞说道:“范东家对收新奉县的药材有兴趣么?”

“郑大人这药材生意利润大,我们自然是感兴趣的,若是郑大人能把药材卖给我们,我们会给郑大人一个满意的价格。”

郑山辞今天只是稍略提了一下,等药材种出来了才好跟范平议价,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吃完饭后,他们就各自回去了。郑山辞等了许久的种子已经到了,树木比平时的价格要贵些,范平没找小树苗,现今这类树栽在地里就能活,到了秋季就能开花结果,这个价格郑山辞已然很满意了。

回到县衙里,郑山辞让江主簿写了告示贴在县衙外边:“随便让小吏把这则告示告知给四个大镇的镇长,让他们再告知乡里,尽快督办下去。”

“是,郑大人。”江主簿应声忙不迭去做事了。他有预感要是这次把事情做成了,就是政绩。没准儿他还能跟着郑山辞混一个政绩的名头。他是举人出身,不是没有可能再往上走。

郑山辞做的沤草肥,现今开春也能派上用场了。沤草肥是液体肥料,郑山辞写了方子,让文书贴告示贴在县衙外面,同时让工房的人开始做沤草肥,可以让不会做的乡民来这里用少量的金钱购买。

这一到开春,忙的事就多起来。津兴镇一直种粮食的事,郑山辞也在想法子。他明天就打算让戚县丞和其余的官员来谈谈津兴镇的事。津兴镇一直以本镇的粮食缴纳更多的赋税,土地严重水土流失,该换别的作物种一种了。

江主簿的告示写得直白大概的意思就是以后新奉县提倡种植梨树、枣树、柳树、杨树,这四类树结出来的果子,百姓们不必担心会没有人买,县衙都要了。提倡种植药材,种子这类都可以在县衙里低价购买,然后卖给县衙。

懂行的人一看这收的价格还比市面上贵一文钱,心里一阵发喜。他们平头百姓种什么作物,都是看着钱的,县衙愿意收了这些去,他们也不担心卖了。种了只等着钱来兜里,这真真是天大的好事。

有人不认识字的,抓了一个县学的书生来讲。

“这般说来,我们种了药材,有县衙收了,我们自己就不用去卖了。”

“这跟辣椒、大豆、芝麻一样,都是让县衙收了去,这般有县衙兜底,我还是愿意种植药材的,更何况药材的价格更高。”

“我们县里沙土地居多,本就不适合种植粮食,单单只靠津兴镇全镇种着粮食。”

“我是想种药材了,钱来得多。既是县衙的告示便能知道这是真的。”

郑山辞让县衙开的辣椒坊、榨油坊、纺织坊吸取了不少乡民进去做工,没进去的乡民皆是眼巴巴的瞅着,听着进去的乡民吹嘘。

通过这些事,郑山辞在新奉县人里俨然已经有了可信度。

正是开春,他们刚翻了家里的土地,还未曾种什么东西下去。这般花钱买了种子跟树,带回去种了。

四个大镇也有小吏分别去通知,东兴镇镇长早就等着了,立马揣了银子就去县衙里买种子。冬日里他们缺水后,今年开春工房的人就给他们找了井眼打了井。现今一听县衙的新政策,他们是头一个响应的。

三个大镇都来买了种子,只有津兴镇的人没动静。

郑山辞让工房的人再跑一趟,把沤草肥的制作方法给镇上的人演示几遍,让他们学一学。上面的人一动嘴,下面的人跑断腿。本以为郑大人只是想弄几个坊赚钱,没想到开春后就做了大动作了。

文书们脚步匆匆,戚县丞也听说了这件事,只觉得郑山辞是在瞎折腾。一想他是用的自家的钱,戚县丞的脸色更难看了。

小吏们骑马轻便的去镇上、乡里。

“药材的价格高,种植药材,郑大人还说了什么沤草肥,有大人要来示范,你们几个就去听好,回头来教给乡里的人。”里正挑了几个年轻人说道。

“知道了,里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