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201章 这就是关陇集团!【2 / 3】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起初,府兵制也是一种兵农分离的职业兵制,但其士兵的来源不像北魏那样按照民族区分,而是在关中地区对户等,而户等则是按照人户资产划定的等级,作为征税的依据。

在第六等以上的中上户进行征兵,凡中上户之家有3个以上儿子的就必须选择“魁健材力”者为府兵。

尤其是在543年第二次邙山大战失利后,宇文泰下令“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这样汉族人就成为府兵的主要来源。

当了府兵就免除其本人的所有赋役,脱离一般的户籍,加入府兵的独立户籍。

每个月中半个月警戒巡逻,半个月演习操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之上,张养浩看着天幕里南北朝生民流离的样子,本就因为当前大元帝国糜烂的社会而无奈叹息的他更是眉头拧成一个麻花。

“无论是怎样的制度,终归是建立在蚕食百姓利益的身上啊!”

“苍天啊!”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同时,宇文泰又对军队统辖系统进行改革,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立八柱国。

除宇文泰自己在大统三年,公元537年,由西魏文帝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外,又在大统十四年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挂虚名,并无实权,另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六军。

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

府兵的前身,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军团中的李弼军团以及随孝武帝入关的北魏宿卫禁旅这三部分组成,这些军队都是鲜卑化的军队,尤其是武川军团,前身是六镇鲜卑,大都是拓跋族成员。

在建立府兵时,就采用了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即八部之制,作为编制新军的蓝本。在士兵和军官之间的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

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又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将领本来就用鲜卑复姓的不予更动外,那些已经在太和改制时将复姓改为单姓的将领则重新改为复姓,已采用汉姓或本来就是汉姓的,则赐以鲜卑姓。

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李弼赐姓徒何氏、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凡所统领的士兵皆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

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通过府兵制度可以来独立出来一套专门的职官体系,这应该就是后世提及多次的勋爵制度。”

诸葛亮眼神明亮,道:“世家地位顽固,不可轻易动之。”

“然而天下官位三万,世家占据九成,既然动不了世家大族,无法安插自己的亲信上位”

庞统接道:“不能掀桌子,那就另起一桌!”

二人相看一眼,哈哈大笑。

“高欢想以步步蚕食之法瓦解西魏,然而西魏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守住了地盘。”

“甚至是还出台了改革,步步蚕食世家的权力。”

“到最后,无论是勋爵的职官还是原本的职官,都将为中央所有,于此,九品中正之制才将慢慢消亡。”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世家庞大且根深蒂固,他们岂能没有反抗?

这样蚕食和另起炉灶之法只能解决一处一时,又如何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

知道这个方法有些费时间的二人再次将关注力放在了天幕上。

然而:

黄巢:一点也不费时间啊?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辞》这首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是我们现在课文的必背内容,大家都很熟悉的。其中提到的“策勋十二转”,便是由宇文泰建立的八柱国制度逐渐延伸出来的。

最早的勋爵制度最上面的勋爵便是大柱国上将军,也就是宇文泰本人所担任的职位。

宇文泰也是凭借着勋爵制度独立出来了一套专门的职官体系,来提拔亲信,培养心腹和优秀人才,逐渐的牢牢掌控了西魏朝廷和增强国力。

而宇文泰这一套的改革程序其实就是在最初阶段模糊的“匡扶魏室”的政治战略上,宇文泰他自己在集团核心成员于谨的建议下,进一步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国家战略,就是在其统治范围内另立中央,而积极地实行这一战略。

孝武帝西迁标志着西魏的建立,同时昭示着宇文泰政治军事集团正式向国家统治集团的过渡。

宇文泰个人中央行政官职之始“加授大将军、雍州刺史、兼职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别置二尚书,随机处分”孝武帝给与宇文泰“军国之政”的权力。

然而在高欢退却,西魏重新掌握关中东门户潼关后,外部威胁稍微减缓的情况下,内部矛盾却因为个人因素过早地激化,于是宇文泰暗中杀害孝武帝,另立新君西魏文帝。

这次意外事件使得宇文泰,不得不思考对中央行政权攫取进程的问题,西魏文帝的登基,是宇文泰集团和元氏集团互相妥协的标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