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240章 自古有之【3 / 3】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朝贡贸易中,华夏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

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华夏经济意义重大,前者是制造铜钱的重要原料,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

东南亚地区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粮食难道不香吗?

而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华夏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盈利甚巨。

财富之巨,“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

除了贸易之外华夏移民还在东南亚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华夏通过调节国际纠纷,压抑爪哇,泰国,越南等地区霸国,建立自己主导下的华夏-东南亚体系,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华夷宗藩体系,从而在自己的东南方向建立了一个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区。

对于东南亚的战略地位,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我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置于扩大通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海洋。”

像郑和这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毕竟很少,明朝不但自身从东南亚撤退,并严厉镇压东南亚华商集团,破坏了宋元以来的华商网络。

但华商转而采取走私贸易甚至海盗贸易,最终迫使朝廷放弃海禁。

同时在人口和赋税压力下,东南沿海大批居民移民东南亚。

华侨在东南亚有自治地位,并拥有武装,在经济上拥有巨大实力。

“从仁宣时代积极经营南洋,南洋已成为华夏一部分,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为华夏附庸。南洋之开化,完全属于华夏人之努力。假使明朝能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中国之领地。”

郑和的预言不幸被言中了。

由于明朝水师的撤退,华夏丧失了东南亚的控制权。

华夏舰队撤走后,越南、泰国等地区强国又以强凌弱,东南亚再次陷入了混乱局面。

“及郑和之战舰由南洋撤回,诸小国及散居各处之岛屿,亦皆立即瓦解,恢复其往昔互哄之状态”。

华夏只剩下宗主的虚名,丧失了海上威慑力量,使它无力制止各藩属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宗藩关系日益空心化,最终成为礼仪性的。

安南便曾不顾明帝国的警告,吞并了同属明藩属的占城。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的朴素道理。

所谓“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失去了朝廷最大的依仗后,你再怎么标榜自己是天朝上国,会有人搭理吗?】

“天幕总是能说出如此朴素却直击问题的道理啊!”

嬴政再次被天幕所说的“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折服,不禁回忆起了他大秦的峥嵘岁月。

献公他老人家难道就愿意和魏国开战吗?

嘴皮子都磨出泡了,但是有用吗?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啊!

朱瞻基看了天幕才后知后觉过来,一直被自己,被朝廷所忽视的南海一带,原来早就被我明朝影响成了自己的地盘了吗?

“一年三熟?”

“朕以前是真无知啊!可以放弃黑水,减少开支和防线压力,但是这样的宝地怎么也能放弃呢!”

缓过神来的朱瞻基速速下旨召集自己的班底,大明水师不能解散,大明对自古有之的土地也不能放弃!

大唐。

之前大唐的群臣们都在开元盛世被天幕爆出来的时候推理过很多的可能,其中就有那么多的人口,大唐养活的起吗?

要知道东汉的人口也是很多的,可是大汉养活得起吗?

不就是养活不起最后民乱四起的。

“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土地啊!”

这下子,让之前大唐的群臣们头疼的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

杜如晦道:“燕云一带的土地由于天气寒冷,一般一年一熟,但我大唐用了轮种法,故而可以达到两年三熟。”

“越往南方,天气越是温暖怡人,那里的土地种的粮食熟的也更快。”

“由此推论,吕宋交州等地在我大唐岭南之南,作物熟的更快是应有之理!”

“杜相,天幕都说了,这还能有问题?”有人附和道。

随即转身向李世民道:“陛下,交州等地,自汉朝起便为我朝自古有之!”

“《汉书》记载:武帝”

得,这都翻出来史书了,那确实是咱的土地,咱大唐师出有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