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325章 听取蛙声一片【1 / 1】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命运纵然再怎么折腾这位满腔热血的勇士,但也似乎也有过回光返照的时刻。

嘉泰三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主张北伐抗金的主战派启用,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任浙东安抚使。

浙东安抚使是一个主管军政事务的大员,这让辛弃疾精神一振,雄心再起。

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极力向皇上灌输金国“必乱必亡”的历史趋势。

宋宁宗头脑一热,命他到抗金前线的镇江当知府,并赏赐他一条表示政绩显著的黄金腰带。

但最终又是个昙花一现的短暂梦幻,任凭辛弃疾怎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朝廷就是不下达让他统兵打仗的命令,而始终让他处于“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就如同他自己在《鹧鸪天·送人》里所写的尴尬境地: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一次,辛弃疾不愿意再当傻瓜了,他已经十分明白,此生不可能在“了却君王天下事”中赢得生前身后名了。

在“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的现实面前,他早已忍痛割去了那些已经烙印在自己心肝上的,被金人占领着的山河的名字,把“梦里挑灯看剑”变成独自珍藏的一个美梦,然后彻底皈依文学,在“听取蛙声一片”中写诗填词了却残生。

所以,当他再被任命江陵知府、兵部侍郎等官职时,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了。

他开始对自己这根废柴进行改造,殚精竭虑地寻找着怎样用诗词撩拨读者的g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读这样的词,你会发现,它和辛弃疾的人生一样,是他那一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当驰骋沙场的强悍那面崩毁后,他的词也就从豪放的那刃滑向了婉约的一侧。

读他这些婉约词,让人有些伤感:年轻时那么斩钉截铁的汉子,老了的时候也会柔软起来,也会任岁月的风尘将往事和雄心吹成一声叹息。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秋,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大呼着“杀贼!杀贼!”在江西铅山去逝。悲壮的情景,让在场的人泪奔不止。

曾几何时,辛弃疾去世的八十年前,东京留守、宋军大元帅宗泽临死前在病床上大喊着:“过河!过河!”

辛弃疾去世的六十年前,大元帅岳飞在临安的牢狱中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他也曾力竭喊道:“臣子恨,何时灭?”

辛弃疾的一生,像极了千百年来每一个华夏仁人志士的缩影,不仅仅在南宋,在每一个国破家亡的时刻,他们不都是一直、也只能在夹缝中徒劳呐喊吗?】

“宋国已经无药可救了。”

刘恒如是道:“虽然我大汉一直以来也承受着来自匈奴的屈辱,一心避让不与其争锋。”

“但到了如今,大规模的战争还是不敢发生的,其他的战争我大汉已经不惧,只待厚积薄发,一举洗刷昔日匈奴带给我大汉的耻辱。”

“可这个宋朝,无论多少年过去,屈辱该接受还是接受,从未想过去洗刷他。”

曹操:“让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一个志在沙场的小将,最后成为了吟诗作赋,寓居乡野的‘普通人’!”

“孤要是生活在这宋朝,肯定反了它啊!这也太憋屈了吧?”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辛词的意境之壮和豪情万丈。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镇江知府任上,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时写下的感怀,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代表作,也是他赢得豪放词教父美名的巅峰之作。

同时,这一首词也是绝大多数华夏人都耳熟能详的一首,毕竟教科书上要求是必背的科目嘛!

词中典故较多,需要翻译一下:

眼前这历经了千古的江山仍是一如既往,却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定都的地点了。

跳舞唱歌的水榭高台和风流往事,总要被风雨吹打成而去。

斜阳照着野草、树木和平常的街巷小路,人们说,宋武帝刘裕曾在此居住。

想当年,他可是纵马挥刀,像气吞万里的猛虎一样勇猛啊。

然而,元嘉年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草率北伐,想效法汉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却没能像他那样封狼居胥山而还,结果只来得及回首北望一眼,就一路仓皇南逃。

已经四十三年了,在极目远望中,我还记得那时金兵南侵战火中的扬州路。

怎么能够回首啊,现在盘旋着啄食祭品的乌鸦、回响着祭鼓之声的佛狸祠,原来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建立的一个行宫。

现在还有人问:廉颇老了,还能吃饭吗?

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晚年奔魏。后赵王反思,派使臣探望。使者收受了廉颇仇人的贿赂,回去禀报赵王说:“廉颇虽老,还能吃饭。然而,在与我坐在一起的片刻间,竟拉了三次屎。”赵王听罢,没有再重新启用廉颇。

这首隐逸着壮志未酬的豪放感怀之作,一直以来,带给读者的都是强烈的嗨,爽,燃的感受。

但深读下去,你会体会到了他那奔腾的热血中交织着骄傲与悲伤的复杂脉搏,既充满力量,又脆弱无助。

而后者,似乎更为有力地击中了人们的心灵。

所以辛弃疾的词不能简单地说成为“豪放词”,因为他那豪放的骄傲中其实都交融着许多的无奈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