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人他是华夏古代少数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和普及做贡献、奋斗。
他一直关注明朝的国防事业,就连清朝的奠基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都间接死在了他主持购买的火炮下。
他就是被誉为明代全能科学家的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
接下来我们要盘点的华夏古代四大农书的最后一部就是徐光启著作的《农政全书》!】
“居然是我大明的人!”朱棣惊呼道:“还是官至内阁辅相的朝廷大员,他居然能沉下心来为农学写一本书!”
“父皇重视农业,如果他在天之灵看到四大农书有一本出自我大明,应该会很欣慰吧!”朱棣抚须道。
【别看这是一本书,但在十八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眼里,这就是一本神奇宝典,任何一个国家吃透了它,立刻就是突飞猛进发展,俄国更是现身说法,学得受益无穷。
还是拿赛跑来说,这本书,就是合法的兴奋剂,叫一干西方列强们喝强壮了。
如此“兴奋剂”, 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明末科学巨匠徐光启的心血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年间进士,晚明东林党里的重要角色,正宗科举出身的封建官僚,却亦是文理兼修的学霸,尤其酷爱科学,一辈子都以包容精神,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堪称比林则徐早二百年放眼看世界的华夏人。
理想更分外执着: 要以科学为助力,打造富国强兵的大明王朝。
为了这个丰满理想,徐光启拼了一辈子,几乎是手把手,带动明朝科学突飞猛进。
但放在那个回天乏力的时代里,积重到骨感的大明朝,贪腐天灾党争,样样好似绝症摧残肌体,已经不是科学能救过来。
徐光启忙到晚年,也看清了这个悲情现实。
以他自己话说: 富强之略,不见于施设,仅见于纸墨之流传。
但悲剧的是,他这一生心血,好些却给对手做了嫁衣,比如他投入心血最大的军火事业,大力引进西方火器,砸钱买外带学习造,为大明建立了先进军火生产线。
却不想徒弟孙元华不争气,闹出了登州军变,把耿精忠等叛徒“变”到了清廷一边,明朝军火开发就此打住, 还给清朝白送了当时全球最先进枪炮技术,直接给清朝后来一统天下帮大忙。
当然也有些事,说来也欣慰,他亲手编订的《崇祯历书》的意义有多大?
是华夏人都有体会,另一大功劳,读过义务教育的华夏人更有体会: 数学课本里的各类名词,直线平行线对角线,全是他当年亲手翻译命名, 没他的数学心血造诣,今天华夏孩子学数学,至少困难百倍。
可最悲剧的一个事实是,辛劳一生的徐光启,好些璀璨成就,待到华夏山河变色, 大清王朝建立,却是白送给人家做嫁衣都不要, 辛苦翻译的好些西方科学典籍,大多被封存禁毁,理由是“异域邪说,蛊惑人心”。
就连他一生里另一大耗尽心血的辉煌巨著,也悲惨遭到清政府的长期封禁,这本巨著,就是《农政全书》。
这本《农政全书》也被部分人标榜为“西学东渐”的开始,毕竟在此书之后,华夏的科技水平确实是被西方国家赶超上来了,而此书之后清朝自誉为天下第一书的《四库全书》,除了字数比永乐帝的《永乐大典》多以外,没有取得任何方面的突破。
相反,《四库全书》还为了统治者的稳定统治而大量删改典籍、焚毁原书等。】
“东林党人!”李世民对大明朝的历史现在也有了简单的初步掌握,自然知道这个明末党争现象里不能绕过去的官僚集团。
“看来,明朝的那群文官除了内斗外,也是有很多实干派的官员嘛!”
杜如晦沉声道:“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实干派的明朝官员本来就很多,而在政治上站队是一件关系仕途和身家性命的大事!”
“而徐光启能坐到明朝内阁的次辅虽然其中必有他的才干原因,但也因为他站好了队,才能被捧上去呢?”
老杜的这番臆测让众臣也思考起来,虽然这是很恶的一种猜测方向,但李世民却觉得很有道理。
“克明说的很对啊!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后汉的党争故事也可作为参考。”
李世民颔首赞同了杜如晦的说法,道:“陈蕃太尉陈公,后汉天下无论豪门还是庶民都知道那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更是魏武帝年少的偶像。”
“可那般的人物在后汉繁杂的政局下就因为不选择站队我行我素,最后一代英雄人物落得了个被地痞流氓乱棍打死的下场,岂不惜哉?”
话说到此,李世民自己的兴趣都被勾引起来了,先前盘点的三部农书的作者可一辈子都没做过什么大官,他们一生的事情也大多“单调”。
而现在要盘点的徐光启,可是一位实打实的高官啊!
虽然明朝的内阁制他不是很了解,但明朝废除了宰相制之后,六部的直系上级部门就是内阁,而徐光启则是内阁的次辅,这和他家的门下省宰相杜如晦的职权有何区别?
一个既有政治智慧,又有实干才能的官员,他会是明朝的又一位如张居正般的千古人物吗?
李二表示自己很期待。
大明
“呼!”朱标松了一口气,天幕上的后人对于西方国度赶超了华夏很是介意,不止一次的提过。
现在看来,徐光启写的这本书还是为他大明最后争了一点面子的,不至于让后人从大明开始骂。
“关外那群女真鞑子懂得治国?”朱元璋很是不屑道:“蒙古人好歹还征战万里,见多识广。”
“那群女真人就是些捕鱼的,纵然做了天下,小民成了帝王就会有帝王气息了吗?”
“当真是毁我文明!”
清朝
乾隆气的牙痒痒。“这天幕是何意思?我大清怎么会有如此不堪呢?《四库全书》明明就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书!”
“《农政全书》不过东林党人那群亡国之臣写的农书罢了,纵然有些本事在里面,又怎么和我大清内容之广历朝之最的《四库全书》对比!”
【而此书被封禁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主修的徐光启是明朝内阁高官,参与编修的如陈子龙等都是明朝对清的主战派,他们为明军击杀早期清军立下了不少背后的辛劳。
所以,纵然《农政全书》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一部科学范本,而清政府依然选择了将其进行销毁禁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