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番石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年元盛十七岁,十七岁的乡试案首,可以名动大乾!
王宜春又拿起大乾律例,“既然这两页你已经掌握,那我便再教你两页。”
王宜春又教了元盛两页。
此外,赵信然还让元盛巩固了经义,院试和乡试都是未来要闯的关,首先元盛冲击府试案首。
赵信然发现元盛在这块掌握的很扎实,引经据典,每次都能结合四书五经的内容,写入发人深思的文章。
赵信然见元盛的基本功扎实,便开始训练元盛做策论题。
元盛在策论上花费的时间,仅次于杂文。
由于之前元盛一直在自学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基础,所以策论考试成绩上佳。
赵信然批改完元盛的策论题目,便会与元盛讨论,元盛发线,同一道策论题,讨论后,他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
元盛不禁感叹自己来石鼓书院是来对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王宜春给元盛开小灶的事情并没有藏着掖着,崔时年,范志远,元弘毅等甲一班的人都知道了。
有传言说元盛要参加明年的乡试,还被山长寄予厚望。
崔时年笑着摇了摇头,元盛,明年参加乡试?陪跑吗?跑去试一试?
乡试不但要考策论,还要考律法,即使元盛已经背熟四书五经,做策论题有些天赋,那律法呢?
他可是听说大乾律例,元盛连断句都不会,还是王先生一句一句带他读。
这就是泥腿子的底蕴,没读过几本书,哪像他,四岁爷爷就带着他读大乾律例了,虽然他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对大乾律例耳熟能详。有小时候的基础,他背诵起来就快了。
元盛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学习律法和策论,最后院试考不过,连秀才都考不上,到时候就闹笑话了。
元弘毅听完眉头一皱,虽然他觉得元盛即使参加乡试,也不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但他还是本能地心头一紧。
元盛,是他绝不能小看的人!
一年前,他还听奶奶和爹说,元盛就是个好吃懒做的无赖,根本不会读书,只会给家里惹事,跟家里人要钱。他三叔家是穷光蛋,本来也只有十亩地,生了一个这样的混账儿子,日子难过。
奶奶和爹说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是打听过的。
而现在的元盛呢?
家财万贯!县试案首!陛下钦赐!这才多久!
元盛是个创造奇迹的人,说不定元盛能在乡试上取得佳绩。
元弘毅想到自己和元盛同台竞技,自己乡试成绩却比元盛差,那个画面他根本不敢想,那样的结果他也不敢承受。
元弘毅收回思绪,更加认真学习起来。
范志远心中有些泛酸,他甩了甩头,开始更加认真读书。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
再有五日,便是府试,府试在冀州府府衙考试。
元盛这次结保十分顺利,有些乙班学子争着抢着要和元盛一起结保,他们觉得,元盛说不定还能考案首呢,他们与元盛结保,说出去多有面!
元盛拒绝了这些同窗,仍然和孙高阳,孙毅,吴风华,王尚春四人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