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369章 敲锣打鼓【1 / 1】

芒果西米露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嘎鲁玳能送那些蒙古王爷的血脉来京城,一则是为了读书,二则,这些小王子小格格,与质子无异,。

蒙古王爷们自然深知此事,之所以同意送过来,虽有嘎鲁玳的压制,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蒙古与大清通商的好处。

若能将通商的口子拉开的更大些,或许生活水平更能突飞猛进,蒙古王爷自是不傻,他们科尔沁,本就臣服于大清,偶尔部落之间会起争端,那也是为了抢草原上那有限的资源,但若能将大清的资源换到蒙古,谁爱叛乱谁叛乱去,反正他们有自己的日子过。

胤禛点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而且,通商的事情摆到明面上后,明摆着的利益,其他蒙古各部定然会看在眼里,到时候他们若想跟着得些好处,那很简单,同科尔沁一样,送些质子过来,一切好说。”

安然抿唇一笑,又道:“毛线,毛衣的纺织方法,我已经教给了嘎鲁玳,她回去后再传给科尔沁的族人,想必不需要多久,大批毛线制品就能送到京城了。”

这些东西不像食物,经得住放,哪怕在路上走上几个月也没事,羊毛一般天热了就会剪,剪完洗净晒干,做成毛线制品,再运到京城,京城差不多也入冬了,时间正好。

胤禛叹道:“只可惜科尔沁那边没有制作水泥的材料,要不然,两头一起修,恐怕修的更快。”

“尽力而为就好。”安然抚上胤禛的手背,她能感觉到胤禛内心的焦灼,甚至她自己,这段时间,内心也是一直不平静的,似乎总有一股劲儿推着她往前走,不断的往前走,不管前路如何迷茫,只知道推着她一股脑儿的往前冲。

可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健康的,这样会让她失去方向,对未来不再是期望盼望,而是充满胆怯。

所以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也希望胤禛能静下心来。

胤禛回握住她的手,明白了她的意思,叹口气道:“我总想着,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如今都四十多了,又能再有几个十年呢。”

所以他着急,着急的想要将所有的想法都贯彻落实,但往往会被现实所阻挡,那种无力之感,常常叫他彻夜难眠。

安然温声道:“这次工厂的选址,我想亲自去走走,不如爷同我一起出去逛逛吧?”

“好。”胤禛应下,出去走走也好,有时候精神绷的太紧也不是好事,他还是想着能多活几年的,也希望以后能多出一些时间陪陪然儿。

胤禛既然说了国库要出银子,那自然不是信口开河的话,隔天他就叫来了户部尚书,直接叫他拨一笔银子出来。

户部尚书这几日还挺高兴的,原本一直缠着他要银子的三贝勒总算不缠着他了,甚至这几日都没有见到这位爷,谁知今儿倒好,三贝勒不要银子了,皇上倒是又开口了。

他也不管胤禛是做何用,就一句话:“没钱。”

胤禛也知道国库空虚,户部尚书为此操劳半辈子,闻言也不生气,而是解释了一番这银子作何用。

户部尚书越听越皱眉,提醒胤禛道:“皇上,这生意,岂不是要与民争利?”

“胡说,朕什么时候与民争利了?”

胤禛理直气壮的反驳道:“朕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卖的是谁?都是那些富裕人家,高门显贵,与民争利?哪个民?哪个利?”

户部尚书一噎,这说的好像也有几分道理,但叫他出银子,这可比剜他的肉还疼,于是犹豫道:“这。。。但皇上您要的这银子也太多了些。。。”

“三成。”胤禛直接道:“所有收益,三成归于国库。”

户部尚书有些不满意道:“才三成。。。”

胤禛眼睛一瞪:“三成已经不少了,你若不同意,要不加钱,要不就算了。”

户部尚书赶紧道:“成交。”

虽然他对这生意并不怎么看好,但能为国库添一笔银子就添一笔银子吧,蚊子肉也是肉不是?

这笔钱出了,胤禛满意了,户部尚书倒是苦着脸出来,迎头便撞上急匆匆过来的弘昭。

他以为弘昭是来堵他的,下意识脚步一转,却见弘昭冲他拱拱手以示招呼后,飞快地就往皇上那儿而去。

嗯?不是来堵他的?

户部尚书看了会儿弘昭的背影,然后赶紧走了。

而此时,弘昭已经见了胤禛,他高兴地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递到胤禛面前道:“皇阿玛,永兴村富户吴明,捐银五万两用于修路。”

胤禛笑道:“这五万两可真不少,怕是他这么多年的全部积攒了。”

弘昭点头道:“吴叔说,当年的救命之恩,他一直铭记在心,如今您有用得着他的地方,是他的荣幸。”

“这五万两一捐,阿玛该感谢他。”

胤禛拿了纸笔,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大字:忠义之家。

将这四个大字放到一边,又道:“弘昭,替阿玛拟旨,永兴村富户吴明,为人忠义,宅心仁厚,特封为员外郎,赐匾额一块,赐绸缎十匹,摆件六对,赏黄金百两。”

“是!”

拟好旨后,胤禛提醒他道:“吴明做事虽低调,但好歹也是咱们的功臣,他不愿张扬,但朕这奖赏,可得好好地送到他家门口,明白吗?”

弘昭立即领会了胤禛的意思:“是,儿子明白。”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叫安静的永兴村热闹了起来,坐在村口大树底下乘凉唠嗑的老妇人们,见穿着红衣,抬着箱笼,极为喜庆的队伍往她们村子而来,不由都有些面面相觑。

“咱们村子里,最近有喜事吗?”

“没听说啊?这有喜事咱们能不知道?最近村里可是连个媒婆的影子都没瞧见呢!”

“哎呀,你们仔细瞧这队伍,虽看着喜庆,但一瞧就不是迎亲的队伍啊。”

“那这。。。这还能有什么喜事?总不能是有人考上秀才老爷了吧?咱们村子里,除了吴地主家能有钱送娃娃去念书,还有哪家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