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71章 援助的边界【1 / 1】

轻雨初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保罗撰写的文章最终在考察结束前,通过外事办渠道送往北京,再经由外交部转交哥本哈根。

连同danida与ris联合编写的《新疆风能资源考察技术报告总结》一并呈送至danida总部与丹麦议会对华援助小组的桌面上。

不到半个月,哥本哈根方面正式发来复电:

原定“赠款+低息贷款”的混合结构将被重新评估。考虑到本项目位于中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且符合danida可持续发展优先区域政策”,援助结构将调整为全额捐赠,暂定额度为320万美元,专用于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设备本地化部署。

更令人动容的是,复电附带的解释语句,没有刻意拔高,也未落入外交辞令的俗套。

对华援助小组在信中写道:我们之所以改变主意,并不是那几份精妙的报告、也不是某位专家的言辞,而是——

新疆的风——

那令人惊叹的、高达每秒12米的年平均风速,那绵延数百公里的达坂山谷风廊;在那份被wincon与vestas在数据比对中反复确认,风功率密度远超欧盟平均标准,理论装机容量足以支撑15000兆瓦级装机规模的风能潜力图。

正是新疆风电惊人的数据,悄悄改变了委员会原本冷漠保守的倾向、让冷静的经济官员忽然意识到:在这个遥远东方大国的西北,在被世界忽视的边疆戈壁之上,或许正酝酿着一个未来清洁能源格局的关键支点。

赠款决定批文签署下来的那个傍晚,乌鲁木齐照例落了风。

麦麦提和马文斌并排伫立在外事办办公楼的屋顶。

远处,达坂城的线条隐在暮色之中,风的影子却清晰可见,一道又一道,从山脊翻卷而下,如猎豹低伏,疾行于暗色的天地之间。

近一年多的奔波忙碌,数个日夜的翘首以盼,此时,终于见到回报,喜悦之情,在心底翻涌,已然难以压抑。

然而,两人都保持着难得的克制,没有彻底情绪失控。

只是,马文斌手中的烟,点了好几次,才终于燃起,那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深处那难以言说的激动。

“这可是三百二十万美元啊!”马文斌狠狠吸了一口烟,猛地吐出一团白雾,声音低哑且带着浓浓的不敢置信,“你说,他们是鬼迷心窍了,还是真的……良心发现?”

麦麦提没有回答。他只是望着远处,看风奔走如潮。

片刻后,他轻声说道:“可能是风,也可能是——保罗先生替我们递过去的那张图纸,刚好落在了正确的桌子上。”

“其实,”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温和而不失幽默,“并不是我,也不是风刮来的——而是你们让他们相信:新疆的风,值得被吹动。”

保罗走上台阶,站到他们身边,微笑着仰望天色。

他身后的文件包微微隆起,那里面装着几百页技术分析报告,数十项气象参数模型,还有那一纸已被丹麦议会正式签署的财政批文。

风轻轻拂动了他的外套,也拂动了三人心底某种更深沉的东西。

——

“欢迎你们再来达坂城。”

地窝堡机场。

干冷的风裹胁着黄沙,擦过候机厅外的玻璃。

联合考察团即将启程离开,麦麦提站在登机口前,依次送别着的这些远道而来的丹麦专家与工程师们。

他换了一身藏蓝色呢料大衣,神情沉稳,眉宇间却掩不住一丝复杂的情绪。

“麦麦提先生,恭喜你们”

斯廷·霍梅尔第一个走上前,那个在初次会面时话语冰冷、对中方工程数据诸多挑剔的里索实验室代表,如今却罕见地露出了一抹笑意。

他握着麦麦提的手,用那种典型北欧式平静的语调缓缓说道:“这次联合考察的结果,我非常满意。资源的共享、模型的互认、数据的标准统一……换来了未来可能的持续合作关系,这是一场干净而有价值的田野调查。”

麦麦提轻轻点头,神色不动,目光却在短暂的一瞬间浮现出些许复杂。

他忽然想起了先前因为lidar一事,双方还互有防备与嫌隙,此刻却已经是摒弃前嫌——尽管,这更是一种现实妥协下的礼貌姿态。

“说实话,在你们这里,让我和洛特马洪都想起了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州沙漠测风的经历。”霍梅尔顿了顿,眼中竟有一丝怀念,“但我必须说句实在话——你们这里,比加州还好。”

麦麦提听完,终于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语气却依旧平稳:“加州有技术、也有资本,但我们这里——有风,也有等待被看见的可能。”

他顿了顿,迎着霍梅尔的目光缓缓道:“这片土地不完美,但它正努力站起来、站稳脚。你们看到了风的潜力,而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发展的希望。”

霍梅尔一愣,随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收回了手,目光凝在麦麦提的脸上片刻,仿佛读出了更多未说出口的东西。

若他像保罗那样熟谙中华文化,这一刻他大概能想到一句再贴切不过的话来评价麦麦提——得了便宜还卖乖。

麦麦提的确如此。

他不动声色地站在一旁,目光扫过面前还在暗中较劲的两位风电公司销售经理——从她们下客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比拼谁的销售方案更胜一筹。

wincon的汉娜一如既往地咄咄逼人,抱着双臂、嗓音清亮,语速飞快,风风火火:“麦麦提先生,我必须郑重声明——我们发现你们的冻土区风剪强度远高于预估值,这是挑战,但也是机会。”

她笑着眨眼,“我们公司有信心适配,当然,如果未来你们真打算国产化,别忘了我们是第一批愿意共享塔架技术参数的。”

语气像是承诺,实则是筹码。

莱娜闻言,嘴角一抿,不紧不慢地接话:“别被她骗了,共享参数?说得好听——其实是指共享‘部分’,而我们,愿意做的是联合设计!从叶片曲线到齿轮箱降噪系统,不是一纸参数,而是一套完整的合作逻辑。”

“哼!”汉娜嗤了一声,“你们还不是为了清库存!你们那批旧塔筒放在哥本哈根港口都快三年了——现在说什么联合,其实是想让中方给你们当实验场吧!”

话音刚落,维斯塔斯一旁的技术工程师脸色顿时变了,互相低声交头接耳,似在指责莱娜居然直接暴露他们的底线。

场面顿时火药味十足。

麦麦提始终没有插话,只是静静看着两位女士唇枪舌剑,脸上神色平静,似笑非笑。

事实上,这样的场面他已经见过太多次——这不是争执,而是一种带着节奏的报价艺术,是丹麦人特有的“柔性竞争”。

麦麦提自然不会在这时盲目地答应谁。

招标的事情需要考虑的更多,选择面也不会仅仅局限在这两家公司。

登机的催促声打断了他们的唇枪舌战,麦麦提依次握手后,目送着他们通过礼宾通道。

队伍散去后,马文斌在这时,悄悄走到麦麦提身边,忽然问道:“你怎么看,他们说的那些话,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客气话?”

“那就要看他们到底愿不愿意,留下点真的东西了。”

麦麦提意味深长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