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一百四十五章 南郊大礼【1 / 1】

醋溜肥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张启逐渐的将运营的重点放在了应天府与洪州两个酒坊的运作上。

根据地域的不同,以及粮食产量和品种的不同,分别研发出了适合北方百姓和南方百姓饮用的飞天美酒。

虽都叫飞天美酒,但南北两地的百姓还是习惯性的把应天府出产的酒唤作北飞天,而洪州出产的酒唤作南飞天。

北飞天度数高,入口辣度高,后劲大;南飞天的度数则是要低了许多,入口绵柔,回甘较强。

天圣六年(1028年),第二宰相张知白去世。

借此机会,刘太后实现了他的承诺,直接将吕夷简捧上了第二宰相的位置。

而第一宰相王曾的身体也是日渐憔悴,经常因病缺席早朝。

如此一来,吕夷简顶着第二宰相的名头,负责第一宰相的事情,权势滔天。

也正是因此,张启在吕夷简的帮助下,经过一年的扩张,除了西南地区之外,飞天美酒的已经在整个大宋打开了销路。

张启成为了大宋名副其实的酒王,在没有两座新酒坊之前,他的年收入只有二百万贯左右。

如今他的年收入直逼五百万贯,而天圣六年整个大宋的税收才刚刚突破一亿贯左右。

天圣七年(1029年),因为连年税收的增加,此时的国库竟然破天荒的有一千万贯的存款。

以前都是收多少钱,用多少钱,每年都等着收两税过日子。

朝廷发现,只要连年增发交子,不仅会极大的带动商贸的发展,还能迅速的将民间的财富给收集起来。

为此,在这一年,刘太后不顾大家的反对了,印发了价值五千万贯的交子票。

更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收入,在刘太后的授意下,取消了成都府路的交子铺。

只保留王氏家族和太后所掌控的两家民间交子铺。

在王举正眼里,不仅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还得到了一千五百万贯的交子兑换额度。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为了尽快将这些交子票兑换出去,王举正在北方各路的所有中型城市开设了交子铺。

这一举措在初期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北方的贸易往来,尝到甜头的王举正特地找到了张启。

也许是因为滕王阁事件,他个人对张启有些愧疚,想带他一起搞些事情,缓和一下关系。

快活林后院的房间里,张启与王举正面对面的坐着。

“张启老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大宋的经济情况是越来越好了。”

“王公子,此话还真不假,我现在什么都不干,天天躺在床上睡觉,都已经有赚不完的钱了。”

张启非常自豪的说出了这些话,若是放在早几个月,恐怕王举正也会羡慕一番。

可如今不一样了,王举正通过运作交子铺,每个月的流水都有上千万贯。

“呵呵,张启老弟,这次朝廷可是印发了五千万贯的交子票呢!相当于去年整个大宋税收的一半,若是运作得当,今年年底的税收估计还要上涨。”

对于王举正的这番话,张启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认为朝廷连年增发交子票不是一件好事情,经济是带动了不少,可这也使得部分物品的物价也上涨了。

看似百姓赚的钱更多,实则实际购买力反而在下降。

起初发行交子票的本意是为了使贸易结算更加方便,但随着市面上的交子票数量越来越多。

无论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觉得使用交子票简直是太方便了。

以至于每个人出门都会随身带着不少的交子票,随时随地的消费。

交子票的过渡使用,也使得老百姓手里根本存不住钱。

这一点张启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别看张启现在也是有用不完的钱,可几乎全都是交子票,铜钱只有几万贯。

“哈哈,张启老弟,这个你真是无需担心,交子票的背后是朝廷,区区几千万贯还不至于兑换不出来。”

“王公子,话是这么说,可刚才你也说了,朝廷去年的税收已经接近一万万贯,可最后的存款不也只留下了一千万贯么?若是发生集中兑换事件,朝廷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

王举正目前已经被交子票冲昏了头,虽然他也考虑过这个事情,可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之下,贸易流通如此健康,怎么会出现集中兑换的事情呢?

“张启老弟,你还是有些杞人忧天了!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事情了。我这次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

张启见王举正这般说辞,也就不继续讨论交子票的问题了。

“不知王公子这次又要做什么大买卖?”

“这不是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么?按照惯例朝廷要举行南郊大礼,这次圣上的意思是想大搞一番。”

张启对南郊大礼也不陌生了,每年过年前,朝廷都要在京畿地区郊外举行的重要祭祀,以祈求国家来年的安定和丰收。

“大搞一番?合着又要让我出钱呗?”

张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王举正这话里的意思,看来自己有钱之后,被盯上了。

“张启老弟,我是这么想的。”

根据王举正的讲述,南郊大礼过后,朝廷要对全国的士兵们进行赏赐。

赏赐多以物品为主,原本采购物品的事情是三司的事,可朝廷为了节省开支,避免出现贪腐问题。

朝廷将此次的采购权分别交给了王举正和刘太后掌控的财团,让他们分别负责南北两地士兵的赏赐物品采购。

“这算哪门子好事?我出钱帮朝廷挣脸面?”

“你别急啊,听我把话说完。”

王举正接着解释了起来:

“购买的物品先由我们进行垫资,并给出一个合理的采购总额,若是朝廷觉得没问题,会分批返还这笔钱。”

“要是朝廷赖账怎么办?或者朝廷觉得我们的价格贵了呢?”

张启太清楚这一套了,很多时候这种钱是要不回来的。

“呵呵,一般不会的。毕竟如果由民间进行采购,那价格肯定会比宫里直接采购至少要低五成;只要我们把控好这个范围,朝廷不会赖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