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煜吃鱼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文斌直言不讳地点出了小日子企业最大的特点。
一切都以利益为先。
面对足够多的利益,小日子的企业还会考虑商品来自哪里,对于本国商品能够构成影响吗?
紧接着,李文斌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家都读过资本论,资本家们为了利润,可以卖出绞死自己的绳索,同样为了利润,他们可以抛弃任何人。”
“但我们的商品出现在他们眼前,并且质量和产量不比小日子本土的筷子差,试问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陆远选择用辩证法说服众人,李文斌则是搬出了资本论。
货比三家是常态。
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难道只是夏国一家的习惯吗?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他。
这么浅显的道理,谁又能不明白呢。
没做过生意,但只要是干部,必然读过资本论。
资本没有祖国,具有与生俱来的逐利性。
利润越大,资本的胆子也会跟着打起来。
一双筷子比小日子便宜几毛钱,一万双,一百万双呢?
要知道。
马万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夏国做不到像小日子那样,通过自动化生产大量生产筷子。
没有自动化技术,就用半自动。
剩下流程由人工负责完成。
胡学文阴阳怪气地说道:“陆远同志,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乐观,诚然,我们的优势有很多,可是卖不出去,还不是瞎扯淡。”
“胡主任认为咱们没有做过生意,没有和外国商人打过交道,那你为什么不想想,我们没有做过生意,就不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吗?”
陆远怡然自若地说道:“刚才,李主任已经给出了回答。”
“他给了什么解决办法?”
胡学文迟疑道。
“林耀祖!!!”
马万里起身道:“老李,你是准备借林耀祖在海外的影响力,帮咱们打开筷子的出口渠道?”
“主任英明,林老先生有着拳拳爱国之心,上次回到当地祭祖的时候,老先生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问题,承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向当地捐献大量学习用品和书籍,还愿意出钱帮咱们开设学校。”
“林老先生人在海外,但是心一直放在家乡。”
早有准备的李文斌打开公文包,拿出关于一次性筷子的设备资料。
若不是某些政策不允许,林耀祖甚至想无偿捐献筷子生产设备。
随即,众人开始传阅资料。
之后的会议流程比陆远和李文斌想象得更加顺利。
马万里的魄力和眼界比不上李文斌。
但是总体来说,也不算是一名守旧的干部。
任何能帮当地提高经济发展的方案,马万里都愿意试一试。
长期在农业县担任一把手,马万里岂会不知道下面的老百姓日子有多艰苦。
下属公社和村屯,唯有一个陆家庄实现了自力更生。
更多的村庄,广大的贫下中农,依旧挣扎在温饱线上。
如果马万里不接受李文斌提出的开设筷子厂的建议。
也就不会出现今天这场会议。
李文斌只是二把手。
马万里才是拿主意的一把手。
一次性投入二十万到三十万,选择在陆家庄开办一次性筷子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