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北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接近年关,东西两市皆摆满了各种年货,喧嚣程度比往日更甚,从关外进入京城的商旅也猛然增多,一时商品云集,商贸频繁,人流穿梭不停。
除了买卖商品的客商,然而还有一些学子也来到京城,便是为了参加上元诗会,准备开年举办的科举,展示自己寒窗苦读的才学,结交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张修和薛家的准备下,诗会前期的比试如期举行。
西市雀跃楼一楼大厅。
因为大唐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汉人可以着胡服,胡人可以参加科举,不仅胡舞一时成为风尚,胡酒也被很多的汉人所喜爱,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皆是长安好酒之人最喜欢的胡酒。此次薛家便是准备了上好的三勒浆。
雀跃楼以胡舞闻名于京城,此次置酒皆是胡人女子,也是长安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元诗会的目的是帮助考生在正是考试之前熟悉考场的科目,测试不是朝廷官方举办,其测试之题目皆是国子监的学士、集贤院的学士说出,因此其所出的测试之题皆非常具有权威性。
第一轮测试为贴经,贴经就是选择书本上的某几句,将需要考察的几句空出,让考生默写。
贴金主要考察考生们学识的广博程度,贴金不像是组词造句,加之前来参加诗会的学子皆非常自信,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全部完成了贴金,在贴经结束之后便是人们期待的对对联了。
对对联一直以来也是文人墨客比拼学识的方法,也是将文字和才学展现至极致的方法,出联者出示上联,学子们皆可将自己的下联吟出,以一盏茶的时间为限制。
张修整理了一下衣襟,挑起袍衫,沿着木质台阶走上客店一楼南边的一个平常进行礼乐表演的木质高台上,目视前方,行了一礼,朗声道:“各位赴京的学子,在下张修,天下饱学之士聚集于此,皆是为了金榜题名,进入仕途展示自己的抱负,在下不才,此次受命朝廷主持此次诗会,愿大家展现毕生所学,畅谈天地之道,纵论古今之德,品评百家之言。”
台下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京兆府司马张修张大人。”
“张大人正是去年科举的榜眼!”
“果然是气度不凡,儒雅君子。”
“听说李适之和张修都不参加今年的诗会?”
台下的学子寒窗苦读多年,李适之、张修、李默等便是他们心中理想成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的榜样。
张修简短数语,缓带长衣,举手投足间从容清雅,风度翩然,台下的学子们跃跃欲试,有的口中默吟,有的相互讨论去年的题目,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时辰已到,对联正式开始,我来为大家出题。”
张修环视一周,发现李适之和韦坚就站在客店中的一角,特别是李适之正在微笑着看着自己,一个胡姬端上来一个黑漆托盘,托盘上放着五个卷轴,张修拿起第一个卷轴,拆开红线,吟道:“各位,在下吟出第一个对联,请各位吟对。上联是,凤落梧桐梧落凤。”张修吟完上联,合上卷轴,负手而立,“请各位出下联。”
台下的学子皆露出思索状,有的眉眼低垂,有的以手抵颔,大概过了不到半盏茶的时间,站起来一个长身玉立的青年人,其眼神充满自信之色,从容吟出,“蝶引花香香引蝶。”
“好!”台下传来一阵喝彩声。
紧接着一个身着白衣,容颜清秀的男子,站了起来,行了一礼,“这位兄台好联,在下对的是‘舟随浪潮浪随舟。’”
“对得好!”
台下又传来一阵喝彩之声。
现场的气氛很热烈,还有几个学子也起身对出自己的下联,造词妙绝,彰显文采,一盏茶的时间到了,第一联结束,张修环视一周道:“我不仅能够感受到各位心中的热忱之心,也能够感受到各位心中迸发出的灵感,此届诗会果然是才俊辈出。”
张修又拿出了第二个卷轴,气氛更加热烈,虽然接下来的上联增加至十二字,难度增加,但是气氛热烈,学子们也更加踊跃,绝妙下联层出不穷,喝彩声一浪高高过一浪,虽然对出下联的人数变少,但是越发的工整绝妙,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此刻便展示出了自己的满腹才华。
按照每人对出的数量统计,最多的那个人将会获得用沉香木做的折扇,一个名叫高适的年轻人最终成为对联的优胜者,张修将这把折扇递给了高适,对高适表示祝贺,此扇的扇面是由贺知章所写,众人皆露出羡慕之色。
文学盛会自然不能缺少美酒,张修举起酒杯,台下的众人也纷纷斟满了酒,张修对台下众人道:“上元诗会,便是想以文会友,天下知己,汇聚京师,此杯我与大家共饮,与各位一同纵论诗情。”
众人皆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气氛已经热烈,众人举杯,有人继续对联,有人谈论诗词歌赋,有人切磋笔墨丹青,有人研讨史籍古册。
这是文人墨客的一次盛会,张修的心中很清楚,这些人当中会有人从科举中脱颖而出,成为朝廷的治世贤臣,胸怀百姓疾苦的好官。
李适之看着眼前的场景,语气中带有一丝感概之色,“我似乎想起了当时的我,他们和当时的我们心中怀揣这同样的报复和希望。”
韦坚看着他,点了点头,道:“不错,他们的身上的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他们代表着大唐的希望。”
张修与学子们闲谈了一阵,宣布了下一场的时间和地点,众人把酒尽欢,张修提出附近有一处精致的园子,主人也是喜好结交文人墨客之人,邀请大家前往观赏,众人皆拍手称赞,在薛家家仆的指引下众人皆结伴向园林走去。
张修与几个与他交谈的学子行礼告别之后,便向李适之和韦坚走了过来。
张修道:“怎么,你不去园林看一看?”
“薛大小姐喜好文墨,我想在怡园中少不了一翻笔墨的比试了,我的文墨不好,我不想去。”
韦坚在一旁笑了笑,揭示了李适之心中的真实所想,“你是去年的当朝状元,你是怕薛大小姐又要向你所要你这个当朝状元的墨宝。”
李适之苦笑道:“我和张修一样,不太会拒绝女孩子。”
李适之知道张修不去也是这个原因,因此故意拉上了张修。
张修有些无奈,“为什么你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总是要拉我下水?”
三人大笑。
张修收起笑意,表现得一脸认真,“你们方才在一旁观察了这么久,有什么发现?”
李适之道:“岑参,气度不凡,才学不凡,他的诗风豪伟且充满忧思,在边塞生活过,对大唐现状很了解。还有一人,王维,诗风独树一帜,清丽空明,学识不在岑参之下。”李适之看着张修,“张兄觉得呢?”
“我还注意到了一个人,气度沉稳,胸怀大志,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个人叫高适。”
李适之道:“你我所见略同,希望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我已经将这他们列入今年科举三甲的人选了。”
韦坚颇有兴味的问道:“你干脆也一并说出,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吧?”
李适之笑了笑,故作玄秘道:“这是第一轮比试,此时预测为时尚早,何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