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9章 无将大车【2 / 3】

少出无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手中有的铸币权,却是让周边辽,夏等国经济几近崩溃。

虽是那拿钱买和平的“澶渊之盟,庆历增币”被人诟病,却因货贸商业及铸币权等手段对周边进行经济型的掠夺。

也就是为何这北宋连年征战连年赔钱,却越打越富的主要原因。

这话不抬杠,且看汉、唐虽强,几场战争下来,也是将国家经济打的盆碗皆碎,终究是伤了国本。

可这北宋异然,明明却是赔钱,每每岁币过后,便是大尺度的钱币改革。

铜钱变成交子,交子变钱引逐渐将那铜铁之物变成纸条。而且,这纸条值不值钱且不是你说了算。

然,“安石之心”却不仅于此,这些个王安石们,且是要得一个“富国强兵”。

因为,打了胜仗再进行经济掠夺倒是能得到的更多。最起码,也好过人没事干就跑过来抢你一回。

遂,于仁宗年间便提出“兴科举”。

应试不分文武。便是文官也加试“骑射”之法,此乃以复周礼六艺。

复“御”、“射”二艺便是强军。

说白了,文官也得考骑马打仗。

此乃兴军力打通河西走廊,收复“陇西都护府”之地,恢复宋初军武立国,再现汉唐视野。此乃“强军富国”之道。

而宋人武人地位低下,“抑武贬武”之风已经百年矣,文人断是不愿意再习此之“贱”艺。

其旨所言“教”不得法,为应试为教也。书院生源所学,皆为“场屋之学,官场之道”,非为官,亦非理财之道也。

读书者,只习孔孟之道,诗词歌赋,断不可再用也。

那位说了,谬论!说这“场屋之学,官场之道”不能用来倒也罢了。这孔孟之道怎的到你嘴里,也是做不了官了麽?!

却实没办法做官,因为孔孟之道且是教人一个“君子固穷,不堪言利”。

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朝廷,或是一个政府,都是需要大量的财政来支撑的。然,这“孔孟之道”却要人“钱财视若粪土”,要的是“不与民争利”的心性。

有此心性虽是好的。但是,何为民?穷的买儿买女的也是民,那豪民富绅亦是民。

商人图利,豪民守财,为了巩固自身的社会地位,能分的更多的资源,却是一个壑欲难平。倒是不肯与那平民一分。

因此,倒是引起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于是乎,富有者纸醉金迷,劳苦者易子而食。

更严重的还不仅仅多吃一些,多喝一些,多一点社会资源。而是,得了钱财,亦是不愿与朝廷一文钱去。问穷的叮当响的,吃了这顿没下顿的人去收税,倒是收不上来几文。而且逼急了也会民变。还得花钱用兵平叛。饶是一个得不偿失。豪民又不愿给钱,通过自家的社会资源免去自身税赋。

两项相加,倒是苦了朝廷,又要养兵,养民,还养了一大帮不干事的冗官。海量的大钱泼水般的去,这下面的税又收不上来。这国家要是能有钱?说出来跟闹着玩一样。

更甚之,根据他们所谓的商业规律,出卖国家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富甲一方这事,那干起来,且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

这事不只宋有,直到现在那帮人也是这副德行。看看李嘉诚、潘石屹之流吧,近期最好的例子。

这养不得法所指,便是各地“寒士”均出书院,实为乡绅豪民所供养,而所谓“寒士”也是有个“士”字在后面,他们可不是平民百姓。

然,朝廷的政策为“牢笼治士”考中即授,而成冗官之势。

那“寒门”若得权柄必先报士绅豪民之恩,而不思报国。

而取不得法,则是“以书取人而不量其才”。说是“以书取人”倒是客气的了。

过去的取官途径主要是科举、门荫补官、从军补授、吏人转为正式官员、交给国家一定数目粮食也可以授予官职。

你且去想,这帮人当官之后会是一个什么场景。买卖,自然是个有买有卖。花钱当官,做官敛财之事亦是个理所应当。而且,会造成一个更大的问题——冗官。

《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曾巩统计国家财政支出,宋真宗景德年间官员总计万余人,宋仁宗皇佑年间官员总计两万多人,宋英宗治平年间官员总计两万四千员。

北宋境内当时才二百三十多个县,这样的官员数量着实有些过分。

但是到后来更过分,饶是一个愈演愈烈。

元丰八年,元丰改制官员数量下降到了两万余人。

宋哲宗元佑三年官员总计三万四千多。

徽宗政和元年多达四万三千余众。

北宋有不少大臣都提出过冗官问题。

如包拯曾给皇帝写过《论冗官》,司马光写过《乞分十二等以进退群臣上殿劄子》,宋真宗咸平年间杨亿曾提出建议,应该给三省六部实权。宋仁宗时期吴育提出恢复尚书省权力。但都没能实现。

范仲淹于庆历新政着手解决冗官问,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也不例外。治理冗官饶是一个不易。

这官多了不好麽?不好,而且百分之八十的都是虚衔。不做事但正俸照领。另外还要给他们添支、职钱、衣赐、茶酒厨料、饲刍、薪炭、随扈等等的费用补贴。在治平二年,国库欠债一千六百多万贯,这还是只金属货币算来。如此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入不敷出了。

再说这任不得法:则为官员考核,处罚太过宽松,且上官不长任,而下官则不动。

以汝州为例,州牧郡宰为上官,却人脉不通,赏罚不得用,而至政令不行。

更有甚之,还要仰下属鼻息而存。

然,此非汝州之特例,此等事务在宋却已成积习沉疴。

下官冗余过多,再加上国家财政不足,下等级官员官俸自然就日益微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