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30章 袁绍矫诏聚诸侯,另立新君抗董卓(一)【1 / 2】

来一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

——《后汉书刘虞传》

—————————————————————————————————

权力,是什么?

在诸如董卓之类的武夫眼中,权力,就是兵权,是麾下有多少儿郎士卒,是库里有多少刀剑弓弩。

而在袁绍这样的世家子弟眼中,衡量权力大小的,是话语的份量,是士大夫的尊重,是一语,可以左右天下言论。

简单一点来说,是名望。

数年前,濮阳城外,一间寒酸破旧的木屋里,袁绍为了守孝,整整住了三年。

《孝经》有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按汉律,守孝,得三年。

可真真正正,能不折不扣的做到的,没几个。

袁绍,却是做到了。

不过说实话,袁绍对于名义上的这个父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他从小过继给叔父,与父亲的关系,顶多是逢年过节时,在家族祭祀时的一声问候。

很难想象,一个顶级门阀的公子哥,是怎么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捱过三年的。

小小的木屋内,吃穿用度,一切从简。

而刮风下雨时,破旧的木板,甚至不能阻挡侵袭的风雨。

可即便是如此,袁绍,还是撑下来了。

不为别的,只因他是袁家庶出的,大公子。

因为只是庶出,父亲的家财与班底,都将由弟弟袁术继承。

因为只是庶出,袁术可以在家族的支持下,及冠便可举孝廉,直入中枢,去洛阳,当一个前途无量的国之栋梁。

可他,只能委身郡县,当一个小小的县令。

所谓的四世三公,于他袁绍这个庶子而言,不过是虚名而已。

他想要的,只能靠自己。

文帝以仁孝着于天下,董永以尽孝而名扬天下,蔡邕、卢植,这些当代名士,都以孝悌而闻名……

袁绍,太清楚这些士大夫的喜好了。

想要闻达于世人,只需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典范。

孝之典范!

生父的早逝,给了袁绍一个机会。

他极果断的,辞去了那个微不足道的县令,成了一个为尽孝道,甘愿自毁仕途的孝子典范。

与留在洛阳,继续当国之栋梁的袁术相比,袁绍这举动,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守孝的那三年里,看似破旧不堪的木屋里,进出的,皆是名流大儒,当世显贵。

袁绍很早就明白,与其苦苦追逐名望,倒不如,让名望自己找上门来。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只在当地郡县,有些许好名声的小县令。

他,是为人忠孝的楷模。

他,是天下士人的典范。

可不为世人所知的是,在住进木屋的第一个月,自小锦衣玉食的袁绍,便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

高烧昏迷了不知多少天后,醒来的袁绍,变了。

脑海里,多了一段记忆的他,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路。

原本被送回祖宅将养的袁绍,稍事好转,便强撑着病体,不顾族人劝阻,在多地百姓崇敬的目光中,于风雪交加的那一天,一步一步的,走回了濮阳城外的那间小木屋。

一住,便是三年整!

期间,也不是没有族人来劝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