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一百零二章:躲在衣柜的齐大将军!【1 / 2】

鸿毛番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十余天过去了。

这几日宁安城里的挖金热潮不减,不过百姓似乎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气氛越发紧张了。

“听说了么,现在出宁州的官路已经被完全封住了,谁都出不去,外面也进不来!”

“听说水路也快要封了!这怕是真要打起来啊!”

“谁打谁?”

“你还不知道?宁王宁王殿下要造反,朝廷大军很可能要打过来了!我衙门一个表哥说的,你们千万别出去乱传!”

“啥?傻王要造反?”

“王二狗,你他娘活腻了?小点声!”

没有不透风的墙,大战在即的消息,终于还是在坊间传开了。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信,毕竟在他们眼里宁王依旧是个傻子,证据是谁家正常王爷带百姓到处抢钱啊?而傻子怎么可能造反?

但也有一部分消息灵通的,开始疯狂囤货,抢购生活物资。

好在宁安城是水陆枢纽,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国家的物资的都在这里汇集,所以倒也没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王府中。

苏跃山汇报了下当前民间的情况,随后建议道,“学生觉得抢购风潮会愈演愈烈,而百姓迟早会知道开战的消息。

故此,王爷不如提早发布清君侧的檄文,以便立即封锁宁安,接管所有物资,如此万一战局僵持,我们也能有序调配物资给百姓,防止穷人饿死。”

战时封锁城池,接管城内所有商铺、仓库的物资是必然之举,否则商家一关门,就有无数人要饿死。

薛源之所以一直拖,是因为想尽量多流入一些物资到宁安城,毕竟一发檄文,就没有物资敢运进宁安了。

但是近日朝廷那边应该已经传令各地州县断绝与宁安的联系了,所以来宁安的船和商队也越来越少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王玉儿,问,“宁州各县的秋粮收的如何了?”

王玉儿道,“回王爷,据各县的我会成员汇报,今秋的秋粮没有一个衙门开始征收,都不约而同地推迟了。”

薛源苦笑了一下,说,“哪有不约而同,肯定是约好的。他们怕收上秋粮后,给本王也不对,给朝廷也不对。这帮老油条,都在观望呢,看接下来谁能赢。”

不过,这点薛源也能理解,毕竟知县夹在中间难做人,要是自己,自己也不收。

但这也更加说明,各地知县都是墙头草,只要打赢这一战,自己就能完全掌控宁州七县。

于是沉吟了下,他说道,“那好,传令,今日起封锁宁安城及周边区域。从码头到城内所有物资皆收归官府管辖,统一调配。

此外,所有粮、盐、肉、菜铺子,全部由官府派人维持营业,但每人限购十五日之所需,卖完即止,注意不得涨价,所得钱财皆归商家。

至于没有积蓄购买的穷人,皆可去县衙报名,由县衙组织他们去加固城墙,或在城外构建工事,县衙管饭,同时酌情给工钱。”

虽然接收了物资,但是薛源不打算无偿分给百姓,因为这对商家是一种伤害。

另外,让穷人去干重活,而不是直接开粥铺赈济,是为了防止有能力的人来混吃混喝,毕竟人多了,谁都养不起。

至于十五日之后怎么办?那就只能看一步算一步了。

好在苏若薇经过详细的摸底调查后,认为宁安城民间的储粮至少够支撑三个月。

而王府手里,算上这几天新增的五万一千石秋收粮,漕运那截下的六万五千石漕粮,粮商那强购的三万一千石商品粮,以及北燕那头过几天能到的八万多石,总计差不多能有二十五万石粮。

约等于三千万斤粮食,也够百万人吃一个月了。

所以薛源希望能在一个月内解决战斗,只要在这一个月内击溃朝廷主力,就有机会跟朝廷谈判,毕竟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贼,他是藩王,宁州本来就是他的属地。

苏跃山、周深等人听完,起身说了句“王爷英明”,就下去安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