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和公门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这些官儿的禀性。
这种案子如果查出主谋还好,如果查不出来,他这个大户将正合适顶雷。
破家的县令,又岂是说说而已呀。
此刻他无比希望堂上的县尊,真如百姓传闻一般是个青天大老爷。
否则他们程家数代积攒下的家业,将灰飞烟灭!
程淮远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
“冤枉,草民冤枉”
“就是给草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私自铸钱呀”
“这一定是有人赎买当物之时还来的,县尊您将我家掌柜叫来一问便知”
陈牧缓缓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吩咐一声让人去带程记掌柜。
今日有个捕快顺手从程记拿回一贯铜钱,分润的时候被韩捕头发现了此事。
立刻派人去程家当铺把所有铜钱都取了回来。
仔细一核对,私钱共计四十二贯。
韩捕头知道事关重大,立刻禀报了陈牧。
这才把程淮远又给提了出来。
其实陈牧也不相信这事是程大户做的,原因很简单。
本县的几个大户,除了薛皇商以及宁家外,都是传统的地主。
这类人靠的是细水长流而不是天降横财。
根本没有私造铜钱的理由。
然而这些私钱让他想起了吴德昭说过的话。
本县今年突然猖獗的矿匪。
如果这些铜钱与矿匪有关,那恐怕矿匪的背后,另有高人呐。
程记的掌柜名程立,是程淮远一个出五福的本家。
此人还真是个人才。
听完这事后略一思索便想起了这些铜钱的来历。
“禀县尊,这些铜钱是一名行商的”
“此人之前在当铺内典当了一个前元的花瓶,作价三十两,期限半年,赎价四十两”
“上月中旬来赎买之时便拿了这些铜钱,因为是铜钱,便多了些费用”
“一共收了四十二贯铜钱”
陈牧揉了揉眉心,这是他最不想听见的结果。
当年陈父做的就是这行,他太了解了。
这些人走南闯北,很难在一个地方多停留。
说不得此刻这行商早就出了山西了。
当然更可能的是,所谓的行商本就是个幌子!
明知希望不大,陈牧还是开口询问关于这行商的情况。
没想到这个程立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禀县尊,此人被称为魏六,是名往来多年的茶商”
“专门从福建贩茶运往张家口,归途会在静乐再采买些”
“基本半年就会来静乐一次,有时银钱不凑手时便会拆借一二”
“是以草民对其很是了解”
陈牧连忙追问:“你可知此人具体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程立这次摇了摇头,两人只是有些生意往来,并无深交。
这时唐师爷开口提醒道:“县尊,此人即是返途,那往来南北的行商都会在临清或者徐州登船最后在杭州下船”
“何不上报知府衙门,请其移文山东和浙江,沿途调查此人?”
陈牧颇为认同这方案,立刻将此事托付给了郑三槐
“郑典史,你带这位程掌柜找画工将那行商形貌画出来”
“这私钱恐怕不止静乐一地,还请你去一趟知府衙门向府尊禀明此事”
郑三槐心中苦笑,这县尊是把典史当县丞用了,去太原这差事也轮到他了。
“是,下官领命”
其实按理讲,这种事需要陈牧自己去太原的。
别说典史,就是县丞去都有些不够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