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且沿用至今。
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旗下弟子最多达3000人,有成就达到贤者的有72位。
他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之后被整理编撰成了论语。
从而成为整个儒家经典。
与其说孔子是个文官,不如说他是个儒学大家。
只见他一身儒生打扮,俊逸又潇洒,完全不像是一位72岁的老人。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这是古代人穿衣的风格。
孔子的衣服不用青红色的布做衣服的镶边,也不用紫红色的布做便服。
在古代青红色是祭服的颜色,红、紫是君王用的贵重色彩,普通人不能随便使用。
见朱五六注视着自己,孔子对着他微微施了一礼。
“草民孔仲尼拜见陛下。”
朱五六慌忙搀起来了他。
“先生请起。”
这一刻,在场的官员都看到了孔子。
虽然没见过本人,但后世有关于孔子的画像甚多。
没想到孔子本人的长相,跟画像上有些相似。
但比画像上更具有书生意气。
朱五六拉着老先生,给他让到了上座。
对于这样一个儒学大家,他适合有这样的待遇。
孔子很惶恐,不敢往上坐。
“草民亦无官身,恐怕坐上去不合适。”
孔子是春秋时期人,比始皇帝嬴政要早了200多年。
但人家说话,这雅言就很容易让人听懂。
“合适,朕说合适就合适。”
“先生只管上座。”
孔子推辞不过,这才缓慢走到旁边的椅子,然后缓缓坐下。
不得不说。人家这礼仪可真是满分,处处体现着优雅。
孔子不仅对穿衣有讲究,在饮食上。他也是雅致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论语的乡党篇,有云。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全篇的意思是7种情况下的食物不能吃。
饭馊了,鱼肉放坏了,实物颜色不新鲜,气味难闻,烹煮不得当,拒绝不得的,切割不对路和没有合适的调料都不吃。
看看人家讲究的很。
孔子日常待人接物也是彬彬有礼,洞悉人情世故。
总而言之。
这就是一个有修养,很讲究的文人,严格来说应该是文学大家。
不过。
关于孔子,千古以来就有一个谜。
那就是关于孔子的身世之谜。
有人说,是他的母亲游玩时,突然一只凤凰入怀。
后来就有了孔子。
也有人说,孔子是爹和娘野合的产物。
但不管是哪种,历史上都没有明确记载。
而且,这也相当于一个人的花边新闻。
见着本人了,朱五六自然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但是当着大家的面,问这个又不太合适。
于是,朱五六趴在孔子的耳边,悄悄的问道。
“先生,可否告知身世之谜?”
这话说了之后,只见孔子的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