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1章高中11【1 / 1】

心田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领导,向老乡打听吴为。提到吴为,老乡乐呵呵的说这个没完。带着李领导找吴为,吴为正帮着老乡抗旱呢。路的两旁有很多杨树,长得枝繁叶茂的。他坐在树下乘凉,等吴为。把棋拿了出来,和老乡下棋。约莫一个钟头,吴为带着满身的泥水来到地头乘凉。吴为虽听说过李领导,但只是在电视上见过。

“老李叔,下棋呢?你老放心,一会帮你们家浇地。”吴为擦着汗,站在他们身旁。

“吴为啊,先歇歇,看满头的汗,这孩子就是好,我老李没福,也没个丫头……”老李叔,满心满眼又是欢喜又是疼爱的看着吴为。

“老李叔,这是我应该做的,您老的棋技有长进呢?”

李领导抬起头看着他。吴为愣了片刻。

“您是,您是……”正要说出来的时候,李领导打断了他的话。

“我呀,一个臭棋篓子,和你切磋来的,以棋会友嘛。”

吴为原以为这个小伙子是老李叔的亲戚呢,没怎么仔细打量他。吴为感到很意外,李领导竟然就在自己眼前。老李头没见过领导,家里比较贫穷,也没有电视。老伴前年走了,剩下老李叔孤苦伶仃的。何况领导来的时候带了个遮阳帽,穿一身休闲装。

老李叔乐坏了,忙布好棋,张罗吴为坐下。

显然吴为的棋艺更高一筹,李领导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又下了几盘。和吴为一起四处转转,了解了解抗旱情况,不提。

显然,李领导这次又是对的,小小的一盘象棋,却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就是中国的智慧吧。吴为被李领导礼贤下士的情操感动了,但他还是拒绝了。李领导猜透了他的心思,也知道他的决心,他是要帮洪村治理洪涝,让洪村早日的脱贫致富,成为真正的红村。李领导也知道,吴为这个梦想不实现,他是不会跟自己去的。吴为和李领导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梦想家实干家。

王玉和老孙头为筹款的事情忙碌着。

两个多月下来收效甚微,。王玉很失落,人瘦了一大圈。有梦想是好的,现实往往达到成功的彼岸,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野就在这里。王玉有些犹豫了,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么多年所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受了多少苦,她们没有怨言。现在学有所成,朋友那样的信任和支持,领导又那样的器重。万事开头难,资金,哪里能够凑到这么多钱。面临亲戚朋友的不理解,如何去应付。这些天一直在苦苦思索。有两个多月没见到老孙头了,也不知道他筹措的怎么样了。他这个人,很独立,就像当时在大学一样。恋爱的失意,并没有使他消沉,一步步干到学生会主席,再后来的副领导。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了b市的今天。而教育事业呢,也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问题,而老孙头呢,比我先行一步,弃官从教。这么多年,国立中学如雨后春笋,不断的发展壮大。

两个人整整筹措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资金总算到位。王玉,孙尚冬当时的心情很难形容。总之,是高兴,是开心。他们把以前厂子里剩的废木料做了课桌椅。木料不够,王玉把老屋拆了。做了课桌椅,又新购置了一些教学设备。老孙头,把一中,二中已经退休的老教授请来执教。也有几个热血青年参加进来。这样学校的一切基本就绪。就等着第一批学生的到来。此时的昱泉只有初中部,没有高中部。这个地方偏僻,招生宣传这一块肯定少不了。王玉带领着教师,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那时候是七月底,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那时候呢,一些成绩好些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还是希望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把孩子送来了昱泉中学。还有一些外地的孩子们,也来到了昱泉中学。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子,成绩优异者,减免学费。

1984年9月1号这天,王玉相当的开心,昱泉中学终于开学了。开学典礼在操场上举行。领导和教育局的几个领导到会。市领导对昱泉中学给予了厚望。虽然当时的昱泉只有一百十一个学生,勉强够四个班,但总算是开学了。后来,随着就读学子的不断增多,班级不够,插班上课,教室轮流使用。1994年昱泉有了高中部。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新建了六层的主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实验室,音乐室也相继落成。李孟,2000年进入这所学校读书。2004年,李孟毕业,新的校区也建立了起来。在校师生一万余人。学校多次受到市教委,省教委的表彰。2008年的时候,和京都几所高校接轨。王玉校长和漂亮国取得联系,和漂亮国某高校接轨。到2008年为止,昱泉固定资产9亿,为国家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李孟的爸爸开完家长会。骑车去了老四家。他每天都要去摸几把牌,一天不摸,身上就不舒服。直到2003年6月份,李孟和爸爸的矛盾激化了。

6月7号星期六下午五点。孟爸一天没回来。孟妈就让李锦去看看。李锦骑车转了一圈没找到。也不在老四家。孟妈自己去找,问老四,老四支支吾吾的。后来,有一个老头说他见到响了。应该在孙寡妇家打麻将呢。孟妈过去喊了声嫂子,就进门了。一眼就看到孟爸了,让他赶紧回家去。周末了,孩子都在家。孟爸有些不高兴了,说再玩一会。孟妈很生气,和孙寡妇拉了会家常,就回家了。在和孙寡妇拉家常的时候,里面就有人开始怂恿了,这样的女人,就应该把她休了,老爷们的事,老娘们插什么嘴。要是我女人这样管着我,我非一天揍她三顿,把她训的服服帖帖的。你看俺家的女人,多听话,从来不过问我的事情,这才叫爷们。坐在对面的一个人插了一句。女人是该训训的。孙寡妇,也插上话来。就是嘛,李哥,你老婆确实够呛。听说在家里,你说话都没人听。三个孩子和妈亲,四个人一个鼻孔出气。这就是四人帮。七点多的时候,孙寡妇炒了几个菜,孟爸和雀友们留下来吃饭,喝了点酒。然后就回家了。

回家就把孟妈拉屋里去了。往孟妈身上扑。孟妈有些生气。就不理他,躲开了。让他刷刷牙,洗洗再睡。一身的酒气。

其实,很多男人都有这么个毛病。一身脏脏的,回家就把女人往被窝里拖。一点起码的性卫生常识都不懂。女人有了妇科病。男人就开始埋怨女人了,整天在家里也不知道洗洗,娶你干什么的,就是伺候老爷们的。有一段时间,孟儿的姨得了妇科病。农村条件差,就到在孟妈这里。孟妈陪她去了市立医院查了查。医生说有些炎症。不良的卫生习惯造成的。让回去彼此注意下个人卫生。明天带爱人去看看男科。回到家里,孟姨把这事和丈夫说了。孟儿姨夫听到了,跳了起来。喊着,什么炎症,炎症的,又没有吃多少盐,哪来的盐症,就女人事多。生孩子没本事,要你干什么……孟姨听到之后,只会哭。其实呢,他们有孩子的,一个男孩。孟儿姨夫小学没毕业,没文化。孩子都七岁了,也不让读书。孟姨高中毕业,她一直让儿子去读书。孟儿姨夫不让。带着一家人这里去打工,那里去打工。有段时间,实在没办法,孟儿姨夫,就白天骑个三轮车去收破烂废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肯定变得会很孤僻,不合群,孩子的天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孟儿的这个堂弟,怯生,人多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没人的时候,特别坏。扎人家的车胎。赶人家的老母鸡。拿弹弓打人家的玻璃。往人家锅里放沙子,撒尿……亲戚朋友都不喜欢这样一个孩子,都说生了个傻子,脑袋有问题。所以,孟儿小姨一直想再添一个女孩。这样是超生,违反计划生育的政策。她就去从别人家里抱了一个养。一年之后就夭折了。到外面去偷生了一个。到家罚了两万多块钱。其实,李孟这个堂弟就是顽皮一些。李孟每次看到他都会想到自己小的时候,比他还要坏十倍。小时候的李孟,调皮捣蛋。玩火,差点把外婆的房子点着了。有时候点人家的鸡窝,踢他人的坟头。拿一些小红药丸,说是糖豆。很多孩子不停的跑茅厕。父母就过来找孟妈管教管教孩子。一次把人家的拖拉机气给放光了。两个舅舅找了个打气筒,给人家打了一上午。手都磨出了血泡。让李孟在那里跪了一天。还有一次,把一个马蜂窝给捅了。这个马蜂窝很大,在外婆的窗子下,一直相安无事的。李孟给捅了,刚好孟儿小姨从这里经过。一下子掉头上了。马蜂衣服里钻得都是的,小姨疼的直叫,给送医院去了。还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那是小学一年级,有几个同学说去搞些铁卖钱买糖吃。他们就去拧铁路上的螺丝。拿废品站卖。被公安局全给带回去了。孟妈一直对孩子很严格,犯了错,会狠狠的批评教育。李孟当时没有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玩。这时候的李孟,每天一放学,就到幼儿园去骑马,打秋千。要么就是拿一块大磁铁,去吸铁屑玩。拿一张纸把铁屑放上面,磁铁放下面,看铁屑跳舞。要么就是拣一大堆废电池,找两个电线,连一个小灯泡,晚上和大家比谁的最亮。夏季天刚刚黑的时候,大家到树上摸知了猴。就是知了,还没有退壳的那种。要么烧着吃,要么炸着吃。后来,看了某篇文章说。知了,从幼虫到成虫需要九年的时间。爬到树上交配,雄蝉不久就死去了。雌蝉产完卵,不久也死去了。从那之后,就很佩服这种虫子。

当时的李孟,和现在眼前这个捣蛋鬼。多么的相像。亲戚朋友见了就反感,母亲也为这样的一个孩子头痛。这样的一种孤立感,从小就心灵中建立了起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孤僻,不合群。心中对周围的人有一种敌视感,不轻易相信他人,多疑,自卑。看着这样的一个堂弟,李孟既爱又恨。他老是作弄李孟。李孟有一次生气了,狠狠打了他一顿。他一直哭个不停,李孟想什么办法都不能让他停下来。要不小姨回来,又该说孟儿欺负弟弟了,想赶他们走。李孟拿起了一本画册,指给他看。他说这是树叶。孟儿问他会画吗?哥哥可以教你。李孟在白纸上画了一个树叶。手把手的教他画。李孟把画册也送给了这个小弟弟。不久之后,小姨的病有些好转,他们就回家去了。李孟告诉小姨,明儿这个孩子很聪明,有画画的天赋。送明儿去学画吧,以后可能会是个大画家。这也是李孟小时候的一个梦想,他一直很喜欢画画。老师说这是不务正业。不能当饭吃。老师把他所以的画册全没收了。那时候成绩不好,老师一直讲求升学率。就被看成了异类。成绩好的孩子的爱好,成绩差的便不能拥有。缠着妈妈给买本孙悟空与猪八戒的画册,当然也被老师没收了。给了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李孟很敌视这个同学。和他打架。他叫了他的哥哥,一个学校里的混混。逼着李孟叫爸爸。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儿时的事情。再加上旧式的教育方式,李孟变的不再说话,每次都躲着那些坏孩子们。一个人走在干涸的河沟里,掐些狗尾巴草,牵牛花什么的。孟妈很疼这个孩子。每次买衣服,都是大红的。那时候的李孟,像个女孩子。每次人家都说你家闺女长得真好看。李孟认爸的一个同学做干爸。他也很高兴,说这个丫头,他很喜欢。后来才搞明白,原来是个男孩。那一天,妈妈给穿了一身大红。从那次起干爹就不喜欢李孟了,说要拿李辉来换。每次春节去看干爹,他让李孟把弟弟也一起带过来。这样李孟的干爹成了李辉的干爹。李孟有些嫉妒弟弟。再加上爸爸每次回来,都说李孟长得丑,没有弟弟漂亮。每次宁愿带李辉出去,也不愿意带李孟。这样李孟也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加重了自卑感。后来,和女孩子交往。一惹女孩子生气了,就把原因归结为自己长得丑,不配和人家做朋友。渐渐的和女生也保持了距离。觉得女生是可怕的。女生是老虎。可是每次受欺负,却都是女孩子来安慰。一件事情,至今让李孟难以忘怀。那是五年级,一个女生坐在李孟的前排,由于李孟的作文好,又是小组长。老师每次都让李孟帮着他批改作业,改作文,评试卷。这个女孩子叫李娇,蛮喜欢作文。很文静,头发上挽了两个缵,一个缵上有一红一蓝的两个小球。缵上垂下来两条红头绳。她很喜欢作文。也很喜欢李孟给他批作文。有一次李孟开玩笑说,吹牛皮不打草稿。她很生气。从此不再理李孟。放学同路,李孟在后面隔着一段距离看着她,真想向她道歉。这样一直到了初一。一次几个女生在谈李孟,李娇也在里面。有个女生问李娇,你很喜欢李孟吧,我们都能看得出来。李娇说,我才不稀罕呢,他长那么丑,我能喜欢他。刚好被进班的李孟听到了,他装没有听到。但是心里蛮不舒服的。她不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原来就是嫌自己长得丑,再加上爸爸,干爹的一些话,更确信自己是世界上最丑的。后来,一听到这样的字眼,心里就很不舒服。把自己给锁起来了。也只有在学习上,才能找回自信。每次成绩比他人高了,自己就很开心,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时候的李孟,把成绩作为了一切的衡量标准,只要成绩好了,就是好学生。把同学自然而然的分成两类,好孩子,坏孩子。不和坏孩子玩。这也是以后交往和恋爱失败的根源。

说起,李孟和爸爸的那次矛盾。不得不说一些背景。李孟一岁的时候,得了一场病,不能吃东西,一吃东西,就拉稀。医生给打点滴,一边打一边拉。医生说这个孩子完了,没救了。李孟的父亲说扔了吧,反正也活不了了。孟妈哪里肯,自己的亲骨肉。有个一个大娘给了一个土方子,孟妈回去就这样做了。孟儿竟然不拉稀了,能吃奶了。后来,弟弟李辉出生家里,快揭不开锅了。有个人就说把李辉给他们养吧。父母哪里肯。这时候外婆过来了,她要把孟儿带回家,跟外婆过。外婆也没去过市里,孟爸就带她老人家玩了几天。有一件事情,外婆至今想起来心里都蛮害怕的。那里不是有个火葬场吗?孟爸喜欢走小路,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岳母从那里过。岳母能不害怕吗?天又黑,还时不时的有些磷火。闭着眼睛不敢想,不敢看。突然自行车从一块石头上滑过。孟爸有些失去平衡,还好车子没倒下去。由于车子一晃,岳母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又惊又怕的,半天没缓过神来。听说女婿养岳母了,那还得了。孟儿奶奶在家里又哭又闹的,说好吃的都孝敬岳母了,养了个白眼狼。给她哥哥拍电报。孟儿奶奶的哥哥就过来了。煽了这个外甥两嘴巴,骂了一通就走了。这样孟儿的外婆就把孟儿给带走了。天天有舅舅姨姨,表哥表姐疼着。那时候,孟儿喜欢和三姨在一起。经常和三姨玩,钻她的被窝。那时候,应该是把三姨当成了妈妈了吧。三姨和孟妈有很多地方是相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