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八点,军训动员大会开始了,某某军区的大校也来了,发表了一番激情洋溢的讲话,会后,校长和大校握手,预祝十二天后的汇演圆满成功,下午开赴军区。李孟穿上了军装,军装在报名的第二天就可以去领取,他们还兜售了一个饭盒,十块钱,不要不行,然后把被子打包一下,绑成类似炸药包的样式。中学的时候军训过一次,自然不在话下。把一只脸盆往上一扣,再背一个包。来到西区广场,那里正在登记,一批批的同学,仿佛排队打饭似的。登记完毕后,各人找到各人的位置,准备登车。一批批的同学离开校园,前往a军区,a军区在某某山脚下,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李孟是最后一批登车,只是登车的时候出了点小叉子,车子上员已经满了,能挤的也都挤了。有三个人登不上去,随车老师只能下来一个,让同学先行。他们三个人成了最后一批到达军区的,待遇也很不同,大家是坐大巴去的,李孟他们是打的去的。在车上,李孟结识了叫李相的老师,今年刚到b校。这个老师和李孟有一段缘,在后面的故事中将会讲到,李孟也多次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希望。
结果三个人还迷了路,打电话给总指挥,还被骂了一通。a军区,和a军校名字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地方相差不少距离呢。打听了半天,重新又打了一次的,到军区门口的时候,荷枪实弹的门卫不让车子入内。大家只好把行李拿下来,背在身上,和老师一起步行,到达居住地点。a军区的马路特别宽敞,一排排的五层小楼。东西有两个大的操场,绿草如茵。跟着老师,一路前行,绕了几个弯,来到一片平房的前面,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在五区108号房。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四营五连的连长和连副,瘦高个,两个人跟兄弟似的,有很多地方都蛮相像的。只是连长严厉一些,连副和颜悦色,不过很少见到他们微笑,整天板着个脸。李孟的床铺在连长的隔壁的一张双人床。李孟在下铺,一个同学待在上面老是怕掉下去,和李孟换了铺,必定李孟已经有十几天住上铺的经验。李孟蛮喜欢上铺,居高临下的。只是军队里有规矩见到教官要站起来行礼,喊声教官好,这时候就得从上铺爬下来。一天爬上爬下的也挺累人,也不知道教官怎么这么忙,一天来个四五趟,有时候跑过来借个东西,我们也要下来敬礼,李孟嫌麻烦,也不上铺了,就在下铺待着。
108室,房子也蛮大的,放下了二十多张二层床铺。只是这里的地势低洼一些,房子有些潮湿。李孟也蛮担心的,京都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万一淹了,大家不会就住在水里吧,肯定得往高处搬。一切安顿好之后,李孟看了看包,忘了带洗发水了,去买一瓶吧。来到了军区唯一的一个超市,一看价吓了一大跳,平时一元一瓶的矿泉水竟然要十块钱。一个小脸盆,竟然要十五,幸亏李孟带了脸盆。洗发水十七八一瓶,李孟都不舍得用。现在竟然涨到了二十七八,也不能不用吧,十多天,头发会成什么样子,不敢想像,狠下心买了一瓶,放到包里。连长连副教大家规矩,脸盘要摆放整齐,统一的放在左边,鞋子统一放右边。上铺的放在下铺紧挨着的右边,放法是一样的。连长教大家叠豆腐块,不仅被子豆腐块,毛巾也要豆腐块。叠被子的时候,先用手扎个两扎半,画出一道印子,隔半扎再画出一道线来。把两条线中间的部分隆起来,一托豆腐块的一角就出来了,接着再做令一头,弄好之后,用相同的方法,把中间隆起来,一折叠,一个豆腐块就出来了,然后再修饰一下,捏一捏。大家都开始叠了起来,叠好的喊报告,让连长或连副检查。李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叠好的豆腐块,排长以叠的是什么东西给否决了,把被子拽的一点美感也没有了。李孟只好重头叠起。为什么别人就叠的这么好,我偏不信,我要叠全连里最好的。叠了一遍,排长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这次李孟不满意了,隔壁叠的比自己好,拆了,重新叠,慢慢的便叠出经验来了。下铺老是叠不好,李孟便下来帮他。这个朋友来自大港,叫李亮。他口口声声说他是李嘉诚的侄子,大家都嘲笑他,李孟当然也知道他在吹牛,由于礼仪,李孟会很认真的听他说,他便觉得李孟是个知己。李孟也很惊奇,眼前这样的一个瘦小的小伙子,竟然是一个电影通,什么电影都知道。他家里到处都是电影的碟子,他也很喜欢收藏电影。在室友里,李孟知道俞乐喜欢这些东西,光韩剧就好大一包,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给运过来的,应该是邮递吧。每次他买电影电视剧的碟片也很舍得,因此很多人跑来借碟看,俞乐哪啃借呢。没想到眼前这个朋友,比俞乐还要痴迷百倍。
很快下午六点钟了,连长喊了声集合,大家便慌慌张张的跑出来排队。由于是第一次,没少挨连长的骂,连长有一个驴毛病,喜欢踢人,看到谁冒泡了,皮鞋直接就上去了。有两个同学把帽子戴歪了,中彩了。集合完毕后,连长重新按高矮顺序排了下对。队友里,竟然有一个一米九六的巨人。放到队伍的哪里都不合适,最后还是放在了排头。大家一起去了食堂,一路上大家不停的喊着口号。来到食堂门口,一连连一字排开,每连排成三列。队伍的东边是女生食堂,女兵列队喊着口号。各连连长像触了电似的,让大家喊口号。有的连长开玩笑说,咱们不能落后于娘们儿,喊几声,威风威风。声音小的就被大家喊做娘们儿,李孟的声音下,自然也得了一个娘们儿的“殊荣”。这一“殊荣”,让李孟吃了不少苦头。
一列列的队友拿着饭盒,进入食堂,有几个队友坐了下来,连长吹起来哨子,很是生气,训了大家一通。此时,李孟真正体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威力。连长显然还在气头上,对这样一批没有规矩的孩子,自然是要先教他们一些规矩。连长让大家就这样站着吃饭,谁碰凳子,大家就一起罚站。食堂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谁也不敢说话。菜上齐了之后,连长让大家坐下来。一阵桌子凳子的声音。连长又吹起了哨子,让大家都站起来,大家意识到肯定又犯错误了,连长让大家弯下腰,把凳子拿起来,喊了一声“放”。有几个慢了半拍,连长生气了,这么不齐,是不是不想吃饭了。大家只好再拿起板凳,一声“放”,啪一生,连长满意的笑了笑,好多了,好多了,要继续保持。被他这一惊再惊的,大家也不敢拿筷子了,他们知道军队是和家里是不同的。这一次大家是猜对了,规矩还是规矩。没有喊吃饭,你就不能动,动了大家一起挨饿。连长喊了声开饭,大家才敢吃饭。第一餐四样菜,两荤两素一个汤,主食馒头。有些人挑食,不喜欢吃馒头,别急这是军队,有办法让你见到了馒头,比见了爹娘还亲。你不喜欢吃可以不吃,十几天呢,等你饿了肚子,肯定像狼见了猎物一样。
紧张的第一晚马上就要过去了,别急,临睡前还要演练演练,喂会蚊子。连长还告诉大家,晚上不要睡的太死,随时都可能要紧急集合。第一晚,被折腾的够呛,必定这是预演,明天才是真正的训练,要动真格的了。面北的房子,后面有三个窗子,女生的待遇要比男生好的多,女生住楼房。一个小不点喊了起来,看美女,有几个男生伸过头去看。这个小不点,叫陈成成,大学预科。b校的大学预科比较贵,一年两万,五年就是十万。初中之后,就可以上大学了。也就是高中和大学加在一起五年,毕业后,就是大学文凭。小色鬼,一点点的时候就这样,长大了还得了。就是女生洗衣服,把衣服内衣什么的挂在外面晾干,他们却大惊小怪,偷窥。还是连长的一句话经典,大半夜的叫什么呢?没见过女人。大家便安静的睡起觉来。在部队,不允许打手机的,刚来的时候,连长就把大家的手机给收了起来。后来,有几个同学造反了,说这样做不对,直接向学校抗议,学校放宽松了一些,允许打手机,但是每天只能打一个钟头,那就是临睡前的一个小时。打完后,连长把手机收一收,放在一个包里。只是有一天,四营五连的手机全部丢了,就在大家眼皮底下没有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大家还以为闹鬼了,至今还是一个迷。
第一晚睡的很踏实没有什么紧急集合,早晨六点大家出早操,去大操场跑上个几圈,然后集合队伍去吃早餐。来到食堂前,和昨天一样,先喊口号,唱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的简称,即使五音不全,也能喊上几嗓子)。大家先找到自己的位置,等连长的口令。预备声起,大家神经紧张的仔细听着,生怕听错了,害大家没饭吃。一声放,大家唰的一声把板凳放到地上,听到开饭的口令,大家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早晨的安排是馒头,每人一个鸡蛋,两个热菜,两个凉菜,一个汤。早餐很固定,醋溜土豆丝,爆炒圆白菜。一盘咸菜,一盘腐竹。腐竹吃不了太咸,有人用筷子夹下来一小块放在嘴里咂摸滋味。两热两凉的旁边,散落的放着几头大蒜,倒是有几个战友挺能吃蒜,其他的则不碰它。据说这是b校的营养专家给配的餐。
吃完饭,便开始拉练了。四营四连,五连,六连在同一个场区训练。首个训练科目,是大家很熟悉的队列训练。连长先示范,讲解一些基本要点。挺胸抬头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接下来的就是报数,报数很简单,不过也很容易“冒泡”。李孟此时就吃亏了,轮到他的时候,声音太小。排长训了他一顿。没吃饭不是不,那么没底气,像个娘们儿似的,大声一点。不行再大声一些,连吃奶的劲都给我用上。我就不信了,下面的科目你不要参加了,先给我喊一百声“到”。大家在一旁训练,李孟一个人在那里喊“到”。头几声,连长还是不满意,加到了二百声。李孟只好大声的喊着“到”。喊完后,嗓子都有些嘶哑了,加之天气又热,喊了声“报告”,去喝水。李相老师安慰李孟,希望李孟能够乐观一些,不要埋怨连长。此时的李老师,俨然是大家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和他谈。
李孟喝完水,和大家一起训练,他不想落后。此时有三个战友承受不了,停了下来,说身体不好。这是病号连的第一批人物。连长把他们作为反面教材,希望大家不要成为里面的一员。其实,有病史的同学早已经被统计出来了,学校也对他们有特殊的照顾—观礼台嘉宾。也就是大家训练,他们看着。陈俊也早早的成了病号连里的一员,大家嘲笑他们是虾兵蟹将,一盘散沙。他们也破罐子破摔,以此为荣,似乎他们就是最聪明的。军队有军队的规矩,训练不行,那有轻的,去炊事班当帮厨吧。很多同学不希望去炊事班的,他们认为那里是最没出息的人待得地方。他们还希望能够踢正步,练习射击,还有擒敌拳,以及参加最后的阅兵。李孟也不甘心落于人后,虽然他贫血,但还是咬牙坚持着,他不相信自己是最差的。还没训练一会呢,李孟又“冒泡”了。他总是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是慢半拍,就是快半拍。连长把他叫出来,交给连副单独训练。连副也比连长和气一些,很认真的纠正着李孟的错误。李孟一个人在那里来回的练习着。连长看他蛮认真的,又让他归队。李孟由于紧张,一直怕自己犯错误,总是盯着自己的脚,竟然顺拐了。连长居高临下的,有一个人做得不合格,是很明显的。那一个战友,别看了,就是你,你怎么回事情,顺拐了。又交给了连副,李孟又开始认真的训练起来。大家休息的空档,连长过来了。哟哟,怎么又是你呀,你叫李孟是吧。老喜欢“冒泡”。李孟不说话,继续踢自己的正步。连长和连副议论开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兵,单独训练做得很好,很标准,一放到队伍里,就给我“冒泡”。连副解释说,这个兵平时肯定很少说话,和大家在一起交流肯定很少,是个很孤僻的兵,又很要强,好面子。但这样肯定会拖五连的后腿,影响最后的阅兵。连长说,那干脆让他去病号连吧。连副很坚信自己的判断,怕伤了这个兵的自尊,希望连长再给他一次机会。连副找到了李老师,嘀咕了一会。
最后的一次机会,李孟还是没能抓住,最终进了病号连。李孟思想上有些波动,看着身边的人,懒洋洋的晒太阳,李孟很伤心。李老师过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李孟不要浮躁,慢慢来,只要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的。大家在训练,李孟和李老师在谈心。李老师原来在考研究生,到b校是当代理班主任的,他只带一个学期。李孟很羡慕李老师,真希望自己能够是他的一个学生。李孟把怎么来学校,怎么样的心态和李老师说了,老师劝他既来之,则安之,在哪里都能学到本事的。李孟便在心中喊李老师为知己老师。李老师,建议李孟去炊事班帮厨。告诉李孟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很多都是和曾经的经历有关的。虽然你此时会失去一些东西,会感到失落。但自然是讲究平衡的,有失就会有得的。上帝关上了一扇门,还会再打开一扇窗。你去下炊事班,经历一番别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人生。参加阅兵,有很多荣耀,有机会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可是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为病号连,争得一个优秀学员的称号。中午训练课程结束的时候,连长要从连里调几个人去炊事班帮厨,自愿的可以举手。李孟举起了手,连长点一点头,最终选中了十五个。十五个人排成两队,开往炊事班。从此李孟就将告别大家,告别军训了,一段崭新的路等待着他。
帮厨和大家不在一起吃饭,大家吃饭的时候,他们帮助大家打饭。大家去训练的时候,他们可以休息一个小时,然后就开始忙碌起来。军车会拉来一大车蔬菜肉蛋,他们先排成一长队,把菜传到后厨。择菜的时候大家会来到后厨西侧的一大块空地上。大家一人拿一个削皮刀,开始修理这些蔬菜。工作量很大,那么多人吃饭呢。六点多来到厨房,就开始择菜,把盘子,碗摆放好。战友们训练完毕的时候,这里开始把熟菜装盘。等大家来到的时候,基本上准备就绪了。在炊事班有个好处,就是饿不着,不用像那群饿狼似的抢东西吃。同桌一起吃过饭的朋友,求李孟多照顾一下他们。每次盛饭的时候,李孟会多给他们装些肉进去,反正大家吃不完的,浪费也是浪费,最后都要拉去喂猪的。按学校的要求,中午是要加餐的,每桌一只鸡。
大家吃完饭走后,李孟他们便开始忙了起来。把碗碟收一收,堆了一大摞。大家便开始收拾残局,刷碗刷碟子。这么大批量的,自然有人会偷懒,他们说出去抽会烟。李孟便一个人干了起来,等他们进来的时候,刷的差不多了。炊事长瘦瘦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很精明的一个人,至少李孟知道他很会偷懒。经常自己什么也不干,指使厨师干这干那的,大家对他意见蛮大的。不过在他的领导下,曾经得到过不少锦旗,炊事班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奖状,锦旗。李孟没事的时候,看着这些奖状锦旗发呆。炊事班有三个大厨。一个是张胖子,肥头大耳的。一个大家喊他许师傅,个子矮小,不善言辞,年龄也不是太大。还有一个和许师傅年龄相仿的姜师傅,整天笑容满面的,喜欢唱歌,尤其喜欢阿杜,经常模仿阿杜的沙嗓,别说,他唱的还不赖。大家没事的时候,他便把自己的cd机抱出来,接上两个喇叭开始放歌。张胖子似乎永远睡不醒似的,一闲下来就想睡觉。许师傅喜欢发呆,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思考着什么。姜师傅自然倒腾他的音乐。而他们的头呢,在后厨外面待着呢,他喜欢抽烟,一只接着一只的。有几个同学便投其所好,在哪里搞了几条好烟,没事的时候,就散着抽,李孟受不了烟味,离他们远远的。炊事班到蛮充实的,只是,只是闲下来的时候,似乎很枯燥。几个同学便天天跟炊事长混在一起,海呼海侃的。a军区,用的是烧柴油的那种灶,每次都要加柴油,很难闻的一种味道。炊事长带上橡胶手套和大家一起把一个油桶抬进库房里,接满了油再抬出来。李孟也抬过几次,手上的油味怎么也洗不掉。用洗衣粉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再用洗洁精洗一遍,把手放在清水里泡上一段时间。李孟很负责任,他想得是大家。手上都是味,刷盘子刷碗的多影响他人的健康。后来,就不抬油桶了,一个人刷盘子,碗。最难刷的是那种大的不锈钢桶,盛饭用的。里面很难刷,先要用水泡上一段时间。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空档的时候,李孟便听师傅们讲炊事班的故事。中午的时候,大家要睡一会午觉,李孟便开始写东西。此时,不大爱说话的许师傅,会凑过来,一副很羡慕的样子。李孟从他的口中得知他小学的文化水平。他一直希望能够识字,写文章,每当看到有人写东西,他就羡慕的不得了,感慨道上学真好。他是一个孤儿,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爹娘,大队里轮流照顾他,后来他参了军。李孟也蛮佩服眼前这个师傅的,烧的一手好菜。两人由于性格相仿,也蛮谈得来。从许师傅那里了解到姜师傅,他初中文化,学习成绩不是太好,毕业后就参了军。酷爱音乐,吉他弹的不错。就是有些自负,常常看不起人,说话有些刻薄,不过是个笑面虎,喜欢自己和自己玩。张胖子也不大爱说话,在炊事班里,他的年龄似乎比大家都大,很显老,据说已经结过婚了,经常睡觉,也许是因为想念家中的老婆,常常在梦中幽会吧。在炊事班的第一个感触便是,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只是他们的个性太独立了,和大家很不容易相处,李孟也可以划为此类。这种人单独做事情是把好手,也不需要监督,属于独创性人才,单独搞个发明创造还是可以的。炊事班的这几个师傅,用连长的眼光来看,算不得好兵,可是他们满墙的奖状和锦旗似乎也证明他们是一个好兵。至少李老师说得对,是金子无论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每个人都要他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但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无论他的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只要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发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个人便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可爱的人。人民主义的大厦,有多少这样默默无闻的砖瓦啊。
李孟没有白来京都一趟,他至少懂得了,是金子无论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的道理。后面,还有更长的一段路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