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匈奴王庭,狼居胥山脚下,凛冬的风如刀割面。巍峨的宫帐内,气氛却比冰封的草原还要冷冽百倍。
“废物!一群废物!”高坐于狼皮王座之上的刘聪,须发戟张,怒吼声震得整个宫帐都在颤抖,案几上的金器玉盏被扫落一地,摔得粉碎。
下方,跪伏着瑟瑟发抖的匈奴贵族和将领,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榆林镇大捷的消息,如同草原上的飓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匈奴王庭。
拓跋焱,这个被誉为匈奴汉国“明日之星”的年轻将领,竟然折戟沉沙,身首异处!这对骄狂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拓跋焱率领五千精锐铁骑,竟然败给了一个小小的榆林镇?还被斩了首级?你们告诉我,这是真的吗?”刘聪赤红着双眼,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充满了暴戾和不可置信。
“大王息怒……”一个年迈的匈奴贵族战战兢兢地说道,“消息千真万确,是逃回来的残兵亲口所言,拓跋将军……确实阵亡了。”
“阵亡?”刘聪猛地从王座上站起身,虎目圆睁,怒火几乎要将整个宫帐焚毁,“他是被汉人斩首示众!是被那个叫李牧的汉狗,像砍瓜切菜一样砍掉了脑袋!这叫阵亡?这是我匈奴汉国莫大的耻辱!”
宫帐内,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知道,此刻的刘聪,如同火山爆发的前夜,稍有不慎,就会被怒火吞噬殆尽。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僵局:“大王,请让臣率军出征,踏平榆林镇,将那李牧的首级,献于大王帐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的中年将领,单膝跪地,抱拳请战。正是匈奴汉国另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呼延晏。
呼延晏,却深得刘聪信任,屡立战功,是匈奴汉国不可多得的猛将。他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刘聪闻言,怒火稍稍平息,他死死盯着呼延晏,沉声问道:“呼延晏,你可有把握?拓跋焱的教训,就在眼前,朕不想再听到任何失败的消息!”
呼延晏昂首挺胸,声如洪钟:“大王放心!拓跋焱不过是年轻气盛,轻敌冒进,才落得如此下场。臣不同,臣久经沙场,用兵稳健,定不会重蹈覆辙!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能斩杀李牧,提榆林镇全镇之人头来见,愿提头来见!”
呼延晏的豪言壮语,如同给刘聪打了一剂强心针,他心中的怒火和耻辱,终于找到了一丝宣泄的出口。
“好!好!好!”刘聪连声叫好,龙颜大悦,“呼延晏将军果然是朕的肱股之臣!朕准你所请,即刻点兵,兵发榆林镇!朕要让那个李牧,血债血偿!要让所有汉人知道,胆敢挑衅我匈奴汉国,必死无疑!”
“臣遵旨!”呼延晏再次抱拳,起身领命,转身走出宫帐,步伐铿锵有力,充满了杀伐之气。
匈奴王庭的怒火,如同草原上的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榆林镇,虽然取得了夜袭大捷,却也并未迎来真正的安宁。
榆林镇大败拓跋焱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周边各方势力。原本对榆林镇不屑一顾的各路豪强,此刻纷纷侧目,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边陲小镇的实力。
榆林镇周边的几个小型胡人部落,原本还蠢蠢欲动,想要趁火打劫,瓜分榆林镇的战利品。但当他们得知拓跋焱的五千精锐铁骑,竟然被榆林镇义勇军杀得片甲不留,主将拓跋焱更是被斩首示众后,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收起小心思,龟缩回自己的老巢,瑟瑟发抖,生怕榆林镇的铁蹄,哪天就踏平了自己的部落。
当然,也有一些势力,对榆林镇的崛起,充满了警惕和不安。榆林镇的强势崛起,无疑打破了周边势力原有的平衡,让一些原本占据优势地位的势力,感受到了威胁。
位于榆林镇以西的黑风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黑风堂盘踞黑风山多年,寨主黑风老妖,是一个心狠手辣,实力强横的悍匪。黑风堂依仗地势险要,啸聚山林,劫掠过往商旅,欺压周边百姓,是榆林镇周边最大的祸患。
此前,黑风老妖一直将榆林镇视为囊中之物,认为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轻松吞并榆林镇,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榆林镇夜袭大捷的消息传来,却让黑风老妖感到了一丝不安。
“奶奶的,这榆林镇,竟然这么难啃?”黑风堂聚义厅内,黑风老妖坐在虎皮交椅上,脸色阴沉,手中把玩着两颗铁胆,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下方,站着黑风堂的几个头目,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吱声。
“老大,这榆林镇,看来是块硬骨头啊。”一个尖嘴猴腮的头目小心翼翼地说道,“咱们是不是……暂时先别招惹他们?”
“放屁!”黑风老妖怒骂一声,将手中铁胆狠狠砸在桌子上,震得桌子上的酒碗都跳了起来,“老子黑风老妖,什么时候怕过谁?区区一个榆林镇,老子还不放在眼里!传令下去,给我加紧操练人马,等老子腾出手来,非得把榆林镇给踏平了不可!”
黑风老妖的野心,并未因为榆林镇的崛起而收敛,反而更加膨胀。他要将榆林镇踩在脚下,证明自己才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霸主。
就在周边各方势力,对榆林镇议论纷纷,各怀心思的时候,榆林镇却迎来了一批意想不到的客人——流民。
榆林镇大捷的消息,不仅震慑了周边宵小,也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吸引了无数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流民。他们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寻觅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榆林镇,这个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小镇,却意外地成为了这些流民眼中的希望之地。榆林镇义勇军的英勇善战,李牧的仁义之名,都让这些绝望的流民,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短短几日之内,榆林镇外就聚集了大量的流民,他们扶老携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渴望和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