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218章 三峡工程的国际公关【2 / 2】

皇明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不是贿赂,教授。“谢一扬又取出一个u盘,“这是商业合作。您儿子的技术加上我们的资金,可以改变世界。“他停顿了一下,“当然,如果您坚持认为这是贿赂“

他按下u盘上的播放键,套房内的电视突然亮起,显示出一段模糊的视频:一个年轻女子在赌桌前疯狂下注,随后又切换到她在酒店房间吸食白色粉末的画面。

威尔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你你们“

“教授,中国有句古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谢一扬的声音依然温和,“三峡工程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只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他站起身,整理了下西装:“投资支票您可以留着,明天早上我会派车来接您。“走到门口,他回头补充道,“对了,您的心脏药最好随身携带,宜昌的海拔变化可能会影响血压。“

门关上的瞬间,谢一扬听到套房内传来玻璃杯砸在墙上的碎裂声。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走向电梯。

第二天清晨,宜昌三峡机场。

专机降落后,谢一扬亲自陪同专家团登上早已等候的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声中,他指着舷窗外逐渐显现的巨大工程:“各位,这就是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枢纽!“

威尔逊教授的脸色有些苍白,但已经恢复了学者的镇定。他专注地看着窗外的景象,不时点头。其他四位专家则发出阵阵惊叹,忙着拍照。

直升机降落在特别准备的观景平台。谢一扬率先走下飞机,迎面走来的是穿着崭新工作服的王总工程师。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王总工程师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但笑容热情洋溢,“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详细的技术资料和实地考察路线。“

谢一扬注意到威尔逊教授的目光在工地各处扫视,似乎在寻找什么破绽。他不动声色地对张铁柱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即通过耳机下达了指令。

考察团被带到第一个观测点——大坝的三号施工段。这里的一切都完美得不像真实的工地:混凝土表面光滑如镜,钢筋排列整齐划一,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安全装备,连工具都摆放得井然有序。

“这里的混凝土取样数据显示,抗压强度达到45兆帕,远超设计标准的38兆帕。“王总工程师骄傲地介绍着,递给威尔逊一份检测报告。

威尔逊仔细查看着报告,突然抬头:“我能亲自取样检测吗?“

谢一扬笑容不变:“当然可以,教授。不过为了安全考虑,我们需要先做好防护措施。“

他打了个手势,几名工作人员立即上前,为专家们戴上安全帽和防护手套。这十分钟的拖延时间,足够隐藏在现场的技术团队将特制的混凝土试块替换到指定位置。

威尔逊亲自在坝体上选定了一个点,工作人员使用钻芯机取样。当圆柱状的混凝土样本被取出时,谢一扬注意到老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样本完美无瑕,连气泡都几乎没有。

“令人印象深刻。“威尔逊低声说,但谢一扬捕捉到他语气中的怀疑。

接下来的考察路线被精心设计,避开了所有可能存在问题的施工区域。当威尔逊突然提出要查看另一侧的导流明渠时,谢一扬立即通过震动耳机下达了指令。

“这边请,教授。“王总工程师引导着团队走向一条小路,而实际上,他们正被引导着远离真正的施工区域。

就在转弯处,谢一扬看到威尔逊的脚步突然迟疑了一下,目光投向远处的一个施工点。那里正进行着混凝土浇筑,按照原始数据,这个区域的配比存在问题。

但老教授看到的,却是全息投影生成的完美施工画面——工人们操作精准,材料配比严格按标准执行。他甚至走近几步,但投影技术的高超让他无法在十米外看出破绽。

“教授对导流工程感兴趣?“谢一扬适时上前,“我们使用了创新的湍流控制技术,可以将水流对坝体的冲击降低20。“

威尔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最终跟着团队继续前行。谢一扬落后几步,对张铁柱低声说:“让技术团队保持全息投影运行,直到他们离开这个区域。“

三天后,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会议室。

《纽约时报》记者凯瑟琳·李正在笔记本电脑上快速敲打着报道。她面前摊开着专家团的初步评估报告,上面满是“工程奇迹“、“环保典范“之类的溢美之词。

“凯瑟琳,这篇报道会登上头版吗?“谢一扬坐在她对面,手中拿着一杯绿茶。

凯瑟琳推了推眼镜:“如果专家团的最终报告确实如这份草案所说,那绝对值得头版。“她犹豫了一下,“不过我听说有一些环保组织对移民安置有异议?“

谢一扬微笑着取出一个信封:“这是五万美元的旅行支票,用于你下个月在肯尼亚的犀牛保护报道。“他又拿出另一个信封,“这是扬帆环保基金会五十万美元的捐赠凭证,可以由你亲自交给世界自然基金会。“

凯瑟琳的手指在信封上摩挲了一下,最终接了过去:“谢先生,您真是个有远见的企业家。“

“我只是相信,真实的故事值得被讲述。“谢一扬站起身,“专家团的新闻发布会一小时后开始,期待你的报道。“

走出会议室,谢一扬的手机响了。是周明远。

“谢总,国务院刚收到美国大使馆的照会,“周明远的声音透着紧张,“他们要求确认专家团的安全。“

谢一扬轻笑:“告诉大使先生,专家们正在起草人类水利史上最辉煌的评估报告。“他顿了顿,“顺便提一下,我听说大使夫人很关心非洲儿童的教育问题?扬帆基金会正好有个援助项目“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向电梯。透过走廊的落地窗,他看到北京城上空的乌云正在散去,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远处的中央电视台大楼上。

明天这个时候,《纽约时报》的头版将刊登三峡工程的盛赞报道,国际舆论的风向将彻底扭转。而那些被掩盖的质量问题,那些被牺牲的移民利益,都将沉入长江的滔滔江水中,无人问津。

电梯门关上的瞬间,谢一扬看到镜面反射中的自己——西装革履,面容平静,眼睛里却闪烁着冷酷的光芒。他整理了下领带,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这场国际公关的棋局,他又赢了。